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当归怎么种植?当归规范化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24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797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7分钟

当归的干燥块茎用于入药,是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抗癌抗衰老、提升免疫力等功效。为了提高当归的产量和质量,必须规范化当归的种植技术。现将当归规范化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如下,以供参考。

一、当归特征特性

(一)当归简介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入药,药材名当归,又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等。味甘、辛、微苦,性温。具有补血活血、润燥滑肠、调经止痛、扶虚益损、破瘀生新的功能。当归中含有挥发油、有机酸(如棕榈酸、烟酸)、氨基酸(包括19种氨基酸)、微量元素(23种)、胆碱及维生素(维生素B12、维生素A)等多类物质。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腹痛、血虚头痛、痈疽疮疡、跌打损伤、肠燥便秘、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症。主产甘肃、云南、陕西、贵州、四川、湖北等地。

(二)当归植株形态特征

当归是多年生草本,高0.4~1 m。茎直立,带紫色,有明显的纵直槽纹,无毛。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3~11 cm,叶鞘膨大;叶片卵形,小叶3对,近叶柄的一对小叶柄长5~15 mm,近顶端的一对无柄、呈1~2回分裂,裂片边缘有缺刻。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10~14枚,长短不等,基部有2枚线形总苞片或缺;小总苞片2~4枚,线形;每一小伞形花序有花12~36朵,小伞梗长3~15 mm,密被细柔毛;萼齿5,细卵形;花瓣5,白色,长卵形,先端狭尖略向内折;雄蕊5,花丝向内弯;子房下位,花柱短,花柱基部圆锥形。双悬果椭圆形,长4~6 mm,宽3~4 mm,成熟后易从合生面分开;分果有果棱5条,背棱线形隆起,侧棱发展成宽而薄的翅,翅边缘淡紫色,背部扁平,每棱槽有1个油管,接合面有2个油管。花期7月,果期8-9月。

(三)当归生物学特性

1、种子特性

当归的种子薄片状,千粒重23.09g。 当归种子 寿命短。在室温下,放置1年即丧失生命力;若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寿命可达3年以上。当归种子内胚乳的体积最大,占种子的98%,它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基础。当温度达到6℃时,当归种子开始萌发,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速度加快。温度达到20~24℃时,种子萌发最快,一般4 d就可发芽,15 d内即可出苗。当归种子萌发时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当吸水量达到种子重量的25%时,种子开始萌动,但萌发速度较慢;当吸水量达到种子自身重量的40%时就接近其饱和点,种子的萌发速度最快。

2、生长发育习性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但药材栽培过程中一般为二年。第一年为营养生长阶段,形成肉质根后休眠;第二年抽薹开花,完成生殖生长。抽薹开花后,当归根木质化严重,不能入药。由于一年生当归根瘦小,性状差,因此生产上采用夏育苗(最好控制在6月中下旬),用次年移栽的方法来延长当归的营养生长期,但一定要控制好栽培条件,防止当归第二年的"早期抽薹"现象。采用夏育苗后,当归的个体发育在3年中完成,头两年为营养生长阶段,第三年为生殖生长阶段。当归全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第一次返青、叶根生长期、第二次返青、抽薹开花期及种子成熟期五个阶段,历时700 d左右。

当归第一年从出苗到植株枯萎前可长出3~5片真叶,平均株高7~10 cm,根粗约0.2 cm,单根平均鲜重0.3g左右。第二年4月上旬,气温达到5~8℃时,移栽后的当归开始发芽,9~10℃时出苗,称返青,大概需要15 d左右。返青后,当归在温度达到14℃后生长最快,8月上、中旬叶片伸展达到最大值,当温度低于8℃时,叶片停止生长并逐渐衰老直至枯萎。当归的根在第二年7月以前生长与膨大缓慢,但7月以后,气温为16~18℃时肉质根生长最快,8~13℃时有利于根膨大和物质积累。到第二次枯萎时,根长可达30~35 cm,直径可达3~4 cm。

第三年当归从叶芽生长开始到抽薹前为第二次返青。此时当归利用根内储存的营养物质迅速生根发芽。开始返青后半个月,生长点开始茎节花序的分化,约需30 d,但外观上见不到茎,此时根不再伸长膨大,但储藏物质被大量消耗。从茎的出现到果实膨大前这一时期为抽薹开花期,根逐渐木质化并空心。随着茎的生长,茎出叶由下而上渐次展开,5月下旬抽薹现蕾,6月上旬开花,花期一个月左右。花落7~10 d出现果实,果实逐渐灌浆膨大,复伞花序弯曲时,种子成熟。

3、 环境条件的要求

当归适宜在海拔1800~2500m的高寒地区生长,喜凉爽湿润、空气相对湿度大的自然环境。当归叶片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其叶片角质层不发达,叶肉内栅栏组织只有1层,海绵组织中有大的细胞间隙,由此说明当归属喜阴湿、不耐干旱的植物类型。当归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要求较严。在生长的第一年要求温度较低,一般在12~16℃。当归生长的第二年,能耐较高的温度,气温达10℃左右返青出苗,14~17℃生长旺盛,9月平均气温降至8~13℃时地上部生长停滞,但根部增长迅速。当归耐寒性较强,冬眠期可耐受-23℃的低温。水分对播种后出苗及幼苗的生长影响较大,是丰产的主要条件。雨量充足而均匀时,产量显著增多;雨量过大,土壤含水量超过40%,容易罹病烂根。当归苗期喜阴,怕强光照射,需盖草遮阳。因此产区都选东山坡或西山坡育苗。当归生长期相对湿度以60%为宜。二年生植株能耐强光,阳光充足,植株生长健壮。当归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黑土,最好是黑油砂土。土壤酸碱度要求中性或微酸性。

当归是一种低温长日照类型的植物。必须通过0~5℃的春化阶段和长于12 h日照的光照阶段,才能开花结果。而开花结果后植株的根木质化,有效成分很低,不能药用。因此生产中为了避免抽薹,第一年控制幼苗仅生长二个半月左右,作为种栽;第二年定植,生长期不抽薹,秋季收获肉质根药用。留种地第三年开花结果。

二、当归育苗技术

(一) 品种选择

选择优良品种是获得当归优质丰产的关键之一,多年来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等单位通过深入实践、潜心研究,选育出的当归新品种岷归1号、岷归2号、岷归3号,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

1、岷归1号:叶柄、茎干深紫色,叶片深绿色,种子淡白色、长卵形,种子千粒重1.9克,种子发芽率92.5%,平均亩产726.4kg,根腐病发病率6%,病情指数2.4%;提前抽薹率19%,特级、一级品产出率分别为:24.1%和29.3%;总灰分5.0%,酸不溶性灰分0.6%,浸出物含量58.8%;综合质量指标均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适合海拔2000~2600m,年降水量500~600mm的二阴及高寒阴湿生态区种植推广。

2、岷归2号:叶柄、茎干及叶片浅绿色,种子淡黄白色,长卵形,种子千粒重1.9克,种子发芽率90.5%,平均亩产868kg, 麻口病发病率4.4%,病情指数1.8%,提前抽薹率14.8%,特级、一级品产出率分别为:23.2%和29.7%;总灰分3.9%,酸不溶性灰分0.3%,浸出物含量68.6%;阿魏酸含量0.148%,综合质量指标均高于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

3、岷归3号:叶柄、茎干淡绿色,叶片绿色,种子白色、长卵形,种子千粒重1.97克,种子发芽率65.5%,平均亩产708.1kg,麻口病发病率6.1%,病情指数1.8%,提前抽薹率15%,特级、一级产出率分别为:25.1%和29.4%;总灰分4.2%,酸不溶性灰分0.4%,浸出物含量61.4%;阿魏酸含量0.148%,综合质量指标均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

(二) 育苗技术

1、整地施肥

(1)生荒地育苗于3至4月土壤解冻后将草皮翻开晒干,然后堆成堆,点火烧成熏肥,将揭去草皮的土壤深翻25~30cm,将烧好的熏肥撒施地面,与土壤混匀,播前1月每亩施入腐熟 有机肥 4000kg;施入50%辛硫磷0.3g/m2,与土壤混合,消灭 地下害虫

(2)熟地育苗则是在播种10天以前,将育苗地的杂物,杂草全部清除,然后深耕30cm左右,播前每亩施农家肥5000kg+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5kg,施入50%辛硫磷0.3g/m2和25%多菌灵粉剂3g/m2,与土壤混合,消灭地下害虫及土壤消毒,再浅耕耙耱一次。要求采用高畦育苗,畦高20cm,宽1~1.2m,畦间距25cm,畦向与坡向一致,畦面略呈“弓”形,畦长可依地形而定。

2、当归种子的处理

播前可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方法是在播前3~4天将种子用20℃温水浸泡24小时,待种子充分吸水后,倒掉多余的水分,置室温条件下,覆盖保湿,每天上下翻动1次,使其温湿度均一,如气温过低,每天可用25℃温水浸透加温1次。当少数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为防止土传病害,在播种前一天,每公斤种子用4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g,或40%多菌灵2g拌种。播种时,将经过催芽的种子淋出多余的水分,拌少量草木灰,以种子不粘为度,以利均匀撒播。

3、播期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高海拔寒冷地区早播,低海拔地区适当晚播,使幼苗越冬前苗龄控制在110-115天,单根鲜重控制在0. 8~1.0g。

4、播量

当归育苗播种量为每亩4~5kg。在土壤较为干旱的情况下出苗率低,可以适当加大播种量,而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播种量。

5、播种

先整地使地面保持平整,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地面,种子播下后,用细碎的湿土覆盖种子,覆土厚度0.3~0.5cm,以不见浮籽为度。

6、播后覆盖

播种作业完成后,立即均匀覆盖小麦秸秆或其他禾本科作物秸秆约5cm厚,适当用石块、树枝或土带压住麦秸,防止风吹。覆盖量以亩500~600kg为宣,使透光率低于10%,以保墒遮荫,防止地表板结,起到保护幼苗的作用。

7、苗床管理

播后苗床要保持湿润,15~20天出苗,出苗时挑松覆盖的草,使苗的生长不受影响。苗出齐后注意拔除杂草,对幼苗生长稠密的田块要进行间苗,保苗株距1cm左右为宣。当归苗高4~6cm时,第4片叶子长出,准备揭草。揭去盖草时选择阴云天气和下午弱光时间避免强光灼伤幼苗,并分两次揭去盖草。要根据苗情进行追肥,可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各50g加水10kg喷施。

在整个幼苗期要根据田间情况及时除草,出现旱情要及时喷灌,出现积水时要及时排水。所有调控管理措施要以培育壮苗并防止移栽后早期抽薹为主要目的,以起苗时苗子根直径1.5~2m为宜。

8、起苗

起苗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气温降到5℃左右,苗龄要求110~115天左右。将挖起的苗子去枯叶,归苗上留叶柄1cm左右,按50%带土量,大约70~80株扎成一小把,扎把时必须在苗间加入适量湿土,然后晾苗7天左右,放荫凉处,苗头朝外防止散失水分当种苗含水量稳定在60%~65%时即可贮苗。

9、当归苗贮藏技术

10月下旬,待当归苗含水量为65%~70%时,进行堆藏或窖藏。堆藏选不生火的屋子或阴凉的墙角,用半干的生黄土与当归苗分层堆码,堆子不能太大,堆子四周围30cm厚黄土,窖藏需挖好深、宽各1m,长约2m的坑,可放50kg当归苗,用半干的生黄土与苗子分层窖藏,再盖土30cm。

贮苗前,要仔细挑选当归苗,病苗和带伤苗必须去除,否则会引起整个苗堆烂苗。垫土和覆盖用土含水量宜在12%左右。也可以对垫土和覆盖用土进行消毒,其方法是把备用生土在阳光下暴晒1天,再按每100kg生土拌25%多菌灵粉剂25g灭菌。贮藏期间防水,防晒,尽可能降低苗堆温度。

三、当归移栽定植技术

(一) 选地整地

当归移栽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当归应注意轮作倒茬。前茬作物以豆类为最佳,也可与小麦、马铃薯、油料等作物轮作种植,轮作年限3年以上,可有效减轻麻口病等病虫危害。山坡地的坡度以不超过10°为好。前茬作物收获后,施肥耕翻。耕翻深度20~25厘米,耕翻时要清除杂草宿根,深翻耙磨,达到地表平整。因当归喜肥,一般结合深耕施入基肥,每亩施5 000~8 000 kg厩肥、油渣100 kg。一般每亩施厩肥2 000 kg左右,深耕30 cm左右,入冬前翻第二次。第三次在栽种前,如果肥充足,可以再撒施一次肥料,深耕后,耙细整平,按宽1.2 m作畦,高为25~30 cm,畦间距为30~40 cm,方向与坡向相同。

(二)移栽技术

1、种苗选择

当归苗的大小、优劣直接决定早期抽薹率的高低。所以,在购买当归苗时一定要选择大小适中的种苗。芦头直径在3~5毫米的为优质苗,优质苗栽植后抽薹率低,产量高。而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大苗,虽然出苗、保苗好,但抽薹率高,对成药产量影响很大。直径在3毫米以下的小苗,虽然不抽薹或抽薹率低,但出苗慢,容易受低温冻害和干旱的影响,成苗率差,产量低。因此,农业生产上不宜选用过大和过小的当归苗。

优质的 当归种苗 ,外观特征应该是健壮、条直、侧根少,表面光滑、无病虫侵染、无机械损伤、质地柔软。根长在12~15厘米,百苗鲜重在80~120克之间。要将表皮粗糙、分叉多、侧根较多、苗质硬、苗心已木质化的种苗淘汰;剔除腐烂、发霉、有病虫伤害的种苗。

2、处理种苗,适时定植

当归苗期容易受地下病虫危害,因此在种苗栽植前,要适当进行药剂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和40%多菌灵悬浮剂各0.25公斤,兑水10~15公斤配成药液,将种苗在药液中浸泡处理约30分钟,捞出晾干后栽植。适当的药物处理,对预防地下害虫和麻口病效果较好。

当归定植一般在“春分”至“谷雨”,即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进行。采用边起垄、边覆膜、边挖穴栽植的方式定植。

3、规范覆膜,科学栽植

目前,当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栽植模式:一是当归起垄覆膜垄上栽培技术,多用于地势平坦的川地;二是当归地膜覆盖膜侧栽培技术,多用于山坡地;三是当归起垄覆膜膜侧斜栽技术。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当归起垄覆膜垄上栽培技术

其优点是增温保湿效果明显,雨季排水作用较好。要求先起垄后覆膜,垄面宽约40-50厘米,垄沟宽约30厘米,垄高15厘米。起垄时,要求垄面平整,垄的方向与地块坡向一致,以便于雨季排水。地膜幅宽约60厘米。覆膜时,要将地膜两边拉紧压实。每隔2米左右,压一条宽约10厘米的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由于黑色地膜易吸热且不透阳光,因此对杂草杀伤作用明显,保温保湿,增产效果好于白色地膜。

定植时,在垄上破膜垂直打孔2行,行距约20厘米,孔距约20~25厘米,深度约10~15厘米。每孔定植1~2株当归苗。定植时,要将当归苗垂直插入定植孔,用土将苗压实,苗头覆盖一小撮(约15克)毒土,然后用土将定植孔覆盖严实,以防跑墒。毒土的配制方法是,用40%辛硫磷乳油600毫升(或者毒死蜱乳油800毫升)和50%多菌灵粉剂150克,或辛硫磷颗粒剂4—5公斤,与100公斤细土拌匀配成。可以预防地下害虫和当归麻口病。

也可采用宽垄多行定植方式。垄宽80-100厘米,垄高15厘米,垄沟宽30厘米。垄上定植3-4行。采用宽垄多行定植的要适当加大株距,一般25-30厘米。

(2)、当归地膜覆盖膜侧栽培技术

其优点是栽植操作简便,省工省时,增温保湿效果也较明显。选用幅宽为35~40厘米的地膜,厚度均匀一致。采用边挖穴、边斜栽、边覆膜的方式。这种方式适合在坡耕地上种植。定植密度每亩为7000株左右。首先沿等高线方向,按坑距15-20厘米,开挖长15厘米,宽15厘米,深10~15厘米的定植坑。

将坑内的土翻出一部分,坑内做成45°的坡面。将当归苗斜放在坑内坡面上,每坑放苗2~3株,株距5厘米。然后用土覆盖当归苗。完成一行定植后,在定植行的下方覆盖一行地膜。覆膜时,使地膜紧靠当归苗头,然后用土将地膜压实,每隔2米压一条土腰带。覆膜完成后,对应上一行的定植坑,依次开挖定植坑,进行下一行的定植。这样,当归苗的头部在地膜外面,根部在地膜下面。下雨时,雨水沿膜面流入当归定植坑内,集中供给到当归根部。地膜的集雨、保墒、保温作用得以发挥。

(3)、当归起垄覆膜膜侧斜栽技术

其优点是,解决了膜上栽培出苗时苗孔错位,易烧苗,放苗费工,补苗难度大等问题,增温保湿效果明显。膜侧斜栽选用幅宽40厘米的地膜,垄面宽30厘米,垄沟宽40厘米,垄高15厘米,垄上覆膜。覆膜时要将地膜拉紧铺平,两边压紧压实,膜上每隔2米左右压一条10厘米宽的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

在距地膜两侧2~3厘米处,沿地面45度角,在地膜侧面斜向垄内开直径4~5厘米、深10~15厘米的定植孔。每孔栽入当归苗2~3个,孔距为25~30厘米,每垄两侧各栽1行。使当归苗的头部处于膜外的垄沟中,而根部则被覆盖于膜下。这种栽培方式,克服了垄上栽培放苗、补苗难度大的缺点。

四、当归田间管理技术

(一) 查苗、间苗、补苗、定苗

当归移栽20天后,陆续出苗,此时应及时进行田间查苗,如有缺苗,应及时补栽,选择在阴天或傍晚,选用备用的中、小苗带土移栽,补栽后及时灌水,苗高三厘米时,要及时间苗,并且拔除病弱苗。等到苗高10cm时定苗,穴栽的每穴留一株,沟栽的株距25cm左右,膜栽的留1-2株。

(二) 中耕除草

除草是获得当归优质丰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当归移栽后出苗初期生长缓慢,而杂草生长迅速,与当归争水争肥争光,一般从出苗到封垄,应分期除草3-4次。杂草要消灭在出苗期,一般在当归苗出齐到苗高5-6厘米时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到10-15cm时即定苗后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等苗高到25-30厘米即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中耕松土可结合除草进行。第一次中耕约在五月中旬,要早锄、浅锄、细锄,不伤苗,不带苗。第二次中耕约在6月中旬,要锄深、锄通活。第三次中耕约在7月中下旬,宜浅锄、细锄,并结合培土。总之,锄草要掌握“中间深,两头浅”的原则,即种苗幼小和立秋后都不宜深锄。

(三) 预防抽薹、及时拔除抽薹苗

当归提前抽薹,根部不再膨大,逐渐木质化,成为柴根,失去药用价值。且处在植物生殖生长期的植株生活力较强,若提前抽薹株与未抽薹株同穴生长,争水争肥争光,对未抽薹植株生长影响远大于杂草危害。因此,要预防当归成药期抽薹可采用适宜浓度的多效唑(PP333,30毫克/升、100毫克/升、170毫克/升)、矮壮素(CCC,0.13%,0.2%,0.4%)、比久(B9,0.25%,0.4%)、青鲜素(MH,1700毫克/升)等生长抑制剂单独或混合物(0.25%B9+100毫克/升PP333,0.25%B9+0.2%CCC)在当归增叶期叶面喷洒,可有效控制早期抽薹,还可提高根重和根冠比,使根头体积增大。

预防措施并不能完全防止抽薹,要及早彻底拔除提前抽薹植株,五月中旬后,发现茎节伸长即立刻拔出,拔除抽薹植株方法有两种:一是一手按住靠近的正常株,一手拔除抽薹株,随即填住坑洞;二是直接将抽薹株沿着地表基部剪除。

(四) 水分管理

当归生长需要较湿润的土壤环境,移栽前,有条件的可进行冬灌,初夏时当归种植区少雨,有条件的可进行防旱灌溉,灌溉时间在当归苗期5-10厘米高时进行,不能用大水浇灌。

当归生长后期应节制浇水,如雨水过多会造成田间长期大量积水,造成烂根。如在秋季遇连阴雨天气,要注意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田间大量积水造成烂根。

(五) 植株整形——打老叶

当归封垄后,下部老叶因光照不足而发黄,应及时摘除,既可减少营养消耗,又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六) 培土

当归生长中后期(8月以后),根系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根部膨大生长尤其迅速。此时可结合松土进行根部培土,为根部膨大生长提供疏松的土壤环境,可促进归根的发育,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五、当归施肥技术

(一) 基肥

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羊粪、猪粪等优质农家肥4000~5000公斤,腐熟油渣50公斤左右,磷酸二铵16~18公斤,或尿素20公斤和过磷酸钙25公斤。

(二) 追肥

当归需肥旺盛期主要是6月下旬快速长叶期和8月上旬快速长根期,这两个时期往往出现缺肥现象,通常追肥使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和其他氮、磷、钾复合肥。具体方法如下:六月下旬结合第二次中耕施入尿素8公斤/亩,磷酸二铵5公斤/亩,硫酸钾5公斤/亩。8月中旬结合第三次中耕施入过磷酸钙10公斤/亩,硫酸钾10公斤/亩,可以根据生长情况叶面施肥,其方法是:六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按照200克磷酸二氢钾:500克尿素或磷酸二氢铵:50公斤水的比例,多次喷雾。

六、当归早期抽薹及防控技术

(一) 当归早抽薹的机制

从植物成花角度考虑,花的发生至少和4个方面的条件有关:(1)植物的花前成熟,即植物必须达到一定大小、年龄或发育阶段,才能接受成花诱导;(2)光周期反应,即植物对昼夜相对长度的反应。某些植物必须经过合适的光周期诱导才能成花;(3)春化作用,二年生和越冬的一年生植物以及某些多年生植物,只有通过一个时期的低温才能获得成花的能力;(4)营养和其他条件也可以影响成花过程。从当归的栽培实际出发,种子的遗传保守性、种苗营养、人为拉长生长期、施肥、海拔、光照等都会对其成花条件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当归的抽薹控制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二) 当归早期抽薹的防制措施

1、种子选择和种苗营养控制 首先,坚决防止采用火药籽育苗移栽;其次,在留种时,将留种株在现薹初期摘去主茎,促使基生侧枝大量发育,形成多数长势均匀的茎秆,以缩小种子间的个体差异,使种子发育程度比较适中均一;再次,就是控制种子的成熟度,要用分期采收的办法选中等成熟度的乳熟种子留种;最后,通过有效控制施肥、播种密度和苗期,防止形成大苗,一般将种苗根直径控制在0.3~0.5厘米,百苗重控制在40~70克,苗龄控制在110天以内。

2、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主要条件及控制 只要控制春化阶段或光照阶段的任何一阶段质变的正常进行,都可控制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起到防止提前抽薹的作用。生产上控制春化阶段远比控制光照阶段容易,因为冬季贮苗期间,种苗比较集中,便于进行春化阶段控制,如将贮苗湿度控制在60%~65%,温度控制在-7℃~-10℃,可相对降低抽薹率。也可以在移栽后通过遮光等措施来降低抽薹率。

3、生长素调控 刘效瑞等(1994)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 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当归,发现抽薹率依次为植物健生素﹤乙烯利﹤矮壮素,相应抽薹率为4.2%、6.8%和7.5%。在增叶期叶面喷洒不同浓度的比久(B9)、多效唑(PP333)及矮壮素(CCC)后,当归早期抽薹都受到抑制,植株基节缩短,茎节粗度增加。徐继振等(1999)采用喷施和浸苗加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防治当归早期抽薹有显著效应,尤其是先浸苗定植,出苗后再喷施抑薹灵1号、抑薹灵2号和矮壮素效应更明显。

4、改善栽培制度 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和有机肥料、合理密植、适期移栽、地膜栽培、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等农艺措施的合理使用也可以有效防止抽薹。例如,于秋、冬或春季直播,日光温室育苗后带土移植等方法都可有效降低当归提前抽薹率。

5、耐抽薹品种选育 为从根本上解决当归抽苔问题,耐抽薹品种选育是首选途径。可以通过田间连续观察,选择生长健壮、抗逆性强、耐抽薹的植株留种,筛选其耐抽薹基因,然后通过基因导入的手段,避免常规育种方法的盲目性,结合组织培养,缩短育种期限,培育出耐抽薹品种。

七、当归病虫害防治技术

当归地上部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锈病和白粉病,地下病害主要有麻口病、根腐病和菌核病。当前对当归生产危害最大的是麻口病。

(一) 褐斑病

1、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Septoria SP.属真菌界无性态真菌壳针孢属。该病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之后病斑逐渐扩大,外围有褪绿晕圈,边缘呈红褐色,中心灰白色。后期,病斑内出现小黑点,病情严重时叶片大部分呈红褐色,最后逐渐枯萎,全株死亡。该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生长期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五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份较重,一直延伸到10月份,高温多湿条件有利于发病。

2、防治措施 首先冬季做好田园清洁,彻底烧毁病残体,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并喷施40%多·福·溴(炭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00倍液,结合施用杀菌剂增施香巴拉或华硕营养液,每隔7-10日一次,连续2-3次。或结合麻口病灌根防治于5月中旬用40%多·福·溴(炭息)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000倍液灌根处理。

(二) 锈 病

1、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Puccinia.angelicae,属真菌界担子菌门柄锈菌属当归柄锈菌。夏孢子堆散生或群生叶背面,裸露,褐色。冬孢子堆叶两面生,裸露,黑色。锈病危害当归叶片。病菌在病残枝叶和根茎上越冬,翌年侵染新叶,夏孢子借风雨和种苗传播,可多次侵染,在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的条件下,蔓延迅速。

2、防治措施 首先收获后将残株病叶烧毁,减少菌源,每隔7-10天喷一次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00倍液,连续2-3次。发病初期喷施20%丙环唑微乳剂2500倍,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

(三) 白粉病

1、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Erysiphe heraclei DC.属真菌界子囊菌门独活白粉菌。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灰白色粉状病斑。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病情迅速发展,全叶布满白粉,植株逐渐枯死。该病原菌以闭囊壳或菌丝体在病残体或种根上越冬,翌年越冬的闭囊壳散发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越冬的菌丝体翌年直接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当归白粉病菌孢子萌发适温为18-30℃,空气相对湿度为75%以上,潜育期2-5天。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弱,有利于发病。

2、防治措施 ①实行轮作,避免连作。②种子经福尔马林500倍液浸泡5分钟或闷种2小时。③发病初期,每隔10天左右喷洒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00倍液或20%的丙环唑微乳剂2500倍液,连续2-3次。④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

(四) 麻口病

1、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其主要危害当归根部,发病后,根表皮出现黄褐色纵裂,形成累累伤斑,内部组织呈现海绵状、木质化。镰孢属真菌主要是通过其为害伤口入侵加重危害。发病高峰期出现在移栽后的5月中旬、6月中旬。

2、防治措施 ①选用发病较轻的粘土地、山坡地或者生荒地、黑土地和地下害虫少的地块种植。②合理轮作、深耕,一般与麦类、豆类、马铃薯、胡麻、油菜轮作,不能轮作的必须深翻土地,深耕25厘米左右。③对苗床及移栽地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25升,加水2.5公斤,喷在细土或腐熟的农家肥上拌匀撒施,翻入土中。④对种苗用含杀虫剂和杀菌剂的种衣剂浸蘸。⑤在育苗、起苗、移栽过程中尽量避免根部创伤,以免微生物侵入。⑥定期用广谱长效杀虫、杀菌剂灌根,每亩用40%多·福·溴可湿性粉剂250克或甲基硫菌灵600克加水150公斤,每株灌稀释液50毫升,5月上旬和6月中旬各灌一次。

(1)农业防治:

A、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如岷归1、2、3号。

B、选择健壮归苗:①归苗在移栽前须仔细选择,将表皮粗糙,分枝多,侧根倒长,苗质硬,苗心已木质化的苗子除去。②腐烂、发霉、苗体有病斑、虫伤、折断的伤病苗除去。③将苗径小于2mm的过小苗除去。

C、合理轮作、深耕,一般与麦类、豆类、马铃薯、胡麻、油菜等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种植,可有效减轻麻口病危害。马铃薯、蚕豆田轮作效果差。不能轮作的必须深翻土地,深耕25厘米左右。

D、土壤选择:选用发病较轻的粘土地、山坡地或者生荒地、黑土地和地下害虫少的地块种植。当归栽植以土层深厚,排水方便,腐殖质多的微酸性土壤为宜,对抑制病虫为害效果显著。

E、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方施肥:施入腐熟羊粪、猪粪等优质农家肥每亩4000~5000kg和腐熟油渣100kg左右。建议施肥方案:二铵10公斤+尿素12公斤+双酶多肽钾40公斤;或二铵15公斤+尿素20公斤+22%硫酸钾20公斤;或选用氮磷钾复混有机肥如速达利、大丰收等废料。

(2)生物防治:利用植物源、微生物或微生物源农药防治当归麻口病已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可选用的药剂主要有狼毒素、斑蝥素、苦参碱、阿维菌素等生物源农药,淡紫拟青霉、厚垣轮枝菌、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或微生物菌肥等。

(3)化学防治:

当归麻口病:当归麻口病是当归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受其危害的当归轻则丧失商品价值,重则绝收,因此当归麻口病的防治是当归田间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中心环节,在防治上应首先从防虫减少伤口入手,进而防病抑制扩散,目前防治麻口病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整地:结合整地施入一些有效的化学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及麻口病的为害。具体措施如下:在春季翻地时结合施底肥按每亩3—4公斤撒施5.2%阿维·毒颗粒剂,或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4—6公斤。在犁地后撒施在地里,然后耙耱平地覆膜即可,或犁地后耙耱平整地后撒施于地表,再进行二次耙耱后覆膜。注意3911(即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涕灭威(神农丹)等颗粒剂坚决禁止使用。

②移栽期浸苗处理:移栽前用于15%灌根阿维·毒乳油100—200倍液(或加入400倍液的喷旺水剂)浸苗30分钟边浸边晾。水烂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可加入30%扫细悬浮剂200倍液或40%炭息可湿性粉剂250倍液进行浸苗处理。

③成株期:如果没有结合整地处理,或麻口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成株期麻口病防治以灌根为主,可在5月上旬和6月中旬用15%灌根阿维·毒乳油500倍液进行灌根两次即可达到控制病害的效果。

(五) 根腐病

1、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Fusarium(Fr.) spp.,属真菌界无性态真菌镰孢属。主要为害当归根部,患病植株根部初期呈现褐色,进而根尖和幼根腐烂呈黑色水渍状,随后变黄脱落,主根呈锈黄色腐烂,最后仅剩纤维状物;地上部叶片变褐色至枯黄色,变软下垂,最后整株死亡。该病原菌和分生孢子在病田土壤内或当归种苗上越冬,翌年侵染当归。5月开始发病,6月危害严重,直至收获。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夏季多雨,低洼地,黏土地发病重。土中病原菌是初侵染源之一,因此连作会使病害严重发生。

2、防治措施 ①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切忌连作;选择排水良好,透水性好的沙质土壤栽培;高垄栽种,雨后排水。②移栽前每亩用40%多·溴·福(炭息)可湿性粉剂1公斤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3%噁·甲水剂200倍液喷洒。③选用健壮无病苗移栽,移栽结合防治麻口病前用15%灌根阿维·毒乳油100—2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扫细)悬浮剂300倍液+40%多·溴·福(炭息)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泡10-15分钟,晾干栽植。④ 及时拔除病苗,用石灰消毒病穴,并结合褐斑病、麻口病防治进行浇灌病区,以防蔓延。

(六)水烂病

1、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 由细菌引起的一类病害,主要病原为荧光假单胞杆菌第2生物型(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生物型Ⅱ)在田间,病原菌从当归根茎交界处开始侵染。发病初期,叶柄基部呈现水渍状,植株地上部长势良好,叶片不萎蔫;发病中期,叶柄基部开始腐烂,叶片萎蔫,整个植株呈枯萎状;末期,地上部全部枯死,同时造成地下根腐烂。

2、防治措施 ①秋收后,冬耕前和移栽前要彻底清除田间残茬杂草并销毁生长期内,要随时将枯枝、落叶、拔出的抽薹株和病虫危害株移出田间并且烧毁,保持清洁,杜绝病源。②不连作,多与油菜、小麦等禾谷类作物轮作。③移栽前种苗用30%琥胶肥酸铜(扫细)悬浮剂300倍液浸泡10分钟消毒。④移栽时,穴内稍施石灰、草木灰,增加肥力且消毒。⑤发病初期用30%琥胶肥酸铜(扫细)悬浮剂300倍液灌根,每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

(七) 菌核病

1、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Sclerotinia SP.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核盘菌属。该病危害植株叶部,发病初期叶片变黄,根部组织开始腐烂成为空腔,空腔内含有多个黑色鼠类状菌核。该病以菌核在土壤表面活种子内越冬,借风雨传播,7-8月危害较重。低温条件下易发生,管理粗放也易发病。

2、防治措施 ①秋收后,冬耕前和移栽前要彻底清除田间残茬杂草并销毁生长期内,要随时将枯枝、落叶、拔出的抽薹株和病虫危害株移出田间并且烧毁,保持清洁,杜绝病源。②不连作,多与油菜、小麦等禾谷类作物轮作。③移栽前种苗用3%噁·甲水剂200倍液浸泡10分钟消毒。④移栽时,穴内稍施石灰、草木灰,增加肥力且消毒。⑤发病前用3%噁·甲水剂500倍液喷药,每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⑥发病初期及时喷洒40%嘧霉胺(施灰乐)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或用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300倍液浇灌。

八、当归留种及种子贮藏技术

(一) 留种

当归的种子生产,一般是结合种苗培育和当归正常栽培进行的。一种是当归育苗过程中,在当年采收种苗时,选择健壮的、无病虫害的、未抽薹的植株,作为种子生产苗,直接留在田里(即一年生当归),第二年,按照正常当归生产进行管理,直到第三年抽薹、开花、结果,生产出种子。另一种是,从当年定植后采收的成品当归中,选择一些生长健壮、头大根直、无病虫害、未抽薹的当归(即两年生当归)作为母根,在第三年集中栽植,用于生产种子。

第三年春天,当归抽薹初期,要将中央株上抽出的主薹及时摘除,以促进侧薹发育。这样既可提高种子产量,又可避免主薹与侧薹的种子质量差异。

(二) 采种

适时采种和选种可减少2年生植株抽薹。当归早期抽薹受种子遗传性状、种子成熟度的影响,应选播种后第三年开花结实的新鲜种子作种。

适时采收是获得优质当归种子的关键。采收过迟,当归种子过熟,播种后容易提前抽薹。采收过早,种子太嫩则发芽率低。所以,适时采收当归种子非常重要。

当种子果皮变为淡紫红色时,是当归种子的最佳采收期。由于当归种子成熟时间不一致,为了保证种子质量,采收工作必须分期分批进行。做到成熟一枝,采收一枝,切忌整株整片采收。

(三) 种子贮藏

当归种穗采收后,首先要扎成小把,悬挂于室外通风、背阳、无烟的屋檐下,使其自然干燥。干后即可脱粒,清除杂质后,装入纸袋或布袋内,贮藏于干燥凉爽处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存放太久的陈年种子发芽率低,不宜使用。

九、当归采收与加工技术

(一) 采收

当归移栽后,于当年(秋季直播的在第二年)10月下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割去地上部分,在阳光下曝晒3~5 d,加快成熟。采挖时力求根系完整无缺,抖净泥土,挑出病根,刮去残茎,置通风处晾晒。

(二) 加工

当归根晾晒至根条柔软后,按规格大小,扎成小把,每把鲜重约0.5 kg。将扎好的当归堆放在竹筐内5~6层,总高度不超过50 cm。于室内用湿草作燃料生烟烘熏,忌用明火,室内温度保持在60~70℃,要定期停火回潮,上下翻堆,使干燥程度一致。10~15 d后,待根把内外干燥一致,用手折断时清脆有声,表面赤红色,断面乳白色为好。当归加工时不可经太阳晒干或阴干。

以上是当归规范化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农技知识请关注惠农学堂!

分享
1
上一篇:养鸡常见的5大问题,看专家如何解答(二) 下一篇:机采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