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河蟹“水瘪子”症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24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196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江浙一带对于河蟹肝胰腺坏死病称作“水瘪子”,主要表现在蟹的肝胰腺少数发白,随着水温升高整个肝发白,严重时整塘蟹都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来谈谈河蟹“水瘪子”症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一、河蟹“水瘪子”症状

河蟹“水瘪子”病症最初出现在5月份,7月以后,“水瘪子”现象的范围逐步扩大(此时河蟹刚刚完成第三期脱壳),直至较大范围发病。其主要症状为河蟹体色青嫩、腹部色质泛灰白色,背壳、腹甲硬化不完全;附肢长期不坚硬、空瘪;绝大部分病蟹仍然可以继续蜕壳;解剖后发现肝胰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肝脏细胞、组织也不同程度受损,严重者肝脏颜色呈灰白色;河蟹腹腔积水、水肿;病蟹因肝胰脏腺损害程度不同,轻微损害的可以正常进食,中等损害的摄食量明显下降,严重损害的则完全不吃食、空肠;有些病蟹鳃丝不正常,呈现灰黑色或炎性水肿。出现此类症状后多数病蟹并不会马上死亡,但一旦发病则往往难以治愈。后期如因管理不善,河蟹会陆续出现死亡,即使不死亡到上市时河蟹也无膘、肉质不丰满,商品性低。调查发现2024年河蟹“水瘪子”病害发生区域广,特别是河蟹重点养殖区发病更为严重。多数塘口发病河蟹占总数的10%~20%;约5%左右的塘口发病较为严重,约2%的塘口最为严重,基本处于绝收、放弃状态。当时有不少塘口河蟹病症有逐步加重的现象,河蟹吃食量仅为正常量的30%~50%,基本不能进食的病蟹后期也会陆续死亡。

二、引发河蟹“水瘪子”的原因

出现河蟹“水瘪子”病害现象的主要原因,分析思考后初步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几类情况:一是兴化地区 河蟹养殖 户对蟹池清塘习惯于使用菊酯类清塘,并且使用剂量无统一标准,有随意加大用量的现象,这种现象极易引起河蟹肝胰脏受损伤;二是由于5-6月份特殊天气影响,阴雨天多、光照少、温度低,水质状况较差,加上部分养殖户习惯使用阿维菌素等药物杀灭轮虫等浮游动物。因阿维菌素毒性大,高温时节使用,使用剂量控制不好,稀释不均匀使用,极易造成河蟹中毒,破坏其肝胰腺组织,引发细菌继发性感染、扩散和肌肉水解。特别是在河蟹脱壳时,药物对河蟹的生理代谢有更大的影响;三是某些地区的蟹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底膘差、抗病力弱;四是部分河蟹养殖塘口水草生长过好,水体pH严重超标,有些已突破9.5以上,长期会对河蟹生长发育不利;五是池塘底质恶化,会相应地产生一些内源性毒素,长时间存在会造成河蟹肝胰脏损伤。六是据江苏省淡水所鱼病室检测,曾取样的6份样品中均检测出的肝胰脏富含微孢子虫。可以这么说,微孢子虫可能是引起河蟹“水瘪子”的一个诱因。因微孢子虫 寄生 在河蟹肝胰脏等组织器官里,易破坏其组织器官,吸取组织器官里的营养,同时可能会分解产生一些毒素,加重对河蟹肝胰腺等组织的毒害,从而会诱发产生河蟹“水瘪子”。

三、防治对策

针对河蟹“水瘪子”现象,建议采取下列防治对策可一定程度上减低河蟹“水瘪子”现象对河蟹养殖的影响。

1.放养经消毒处理的优质蟹种

无论是自繁的蟹种还是异地购买的蟹种,均可能带有致病微生物。生产过程中,即使是健壮的蟹种,也难免有病原体寄生。清整消毒后的池塘,若放养未经消毒的蟹种,就有可能带入病原体,遇到适宜的条件,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蟹种消毒一般采用浸浴法,即将蟹种放入适当浓度的药液里,经短时间的药浴,杀死蟹种上的病原体。一般选择专用苗种浸泡剂如苗复康或蟹净浸浴,或8毫克/升硫酸铜、20毫克/升高锰酸钾、5~10毫克/升聚维酮碘、3%~5%的食盐水中任一种作浸浴剂,浸浴时间依据蟹种的大小、体质、气候、水温及药物浓度来灵活掌握。

2.科学投喂优质饵料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饵料主要有河蟹 配合 饲料 、螺蛳、冰鲜鱼,另搭配少量的大麦、小麦、 豆粕 、玉米等植物性饲料。养殖中应强化精准投喂技术,主要按照“两头精,中间青”原则。3-4月为恢复体力阶段,以 颗粒饲料 +小杂鱼为主;前期(5-7月)以颗粒饲料为主;中期(8-9月)以颗粒饲料+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10-11月)以颗粒饲料+小杂鱼为主。如果单纯投喂冰冻时间过长的小杂鱼,特别是海鱼,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一般可采取高温蒸煮或碘液、氯制剂消毒,以减少病原的带入,确保河蟹养殖安全。

3.适时调节水质、改良水体

一是定期排除老水,加注新水,保持合理水位。从春季放养到夏季初池塘水位保持0.6~0.8米,7~1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6-8月份,水温较高,每隔4~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4~1/3。换水时采取“边进边排”的方法,换水温差不要超过±3℃,但要注意的是河蟹蜕壳期不能换水。一般选择晴天下午13时-16时,阴雨天半夜或凌晨注水。9月份,气温下降后,每隔10~1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4~1/3。二是使用 水质改良 剂调节、改良水质。通常采用沸石粉、明矾等水质改良剂来调节、改良水质。沸石粉用量20克/米3,明矾用量为3克/米3;三是泼洒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改良水质;四是泼洒生石灰调节、改良水质。一般春季每月一次,夏秋季每隔15~20天一次,用量为5~10千克/亩;五是在生长旺期,一般每隔10~15天使用一次氧化分解底改或生物底改,以彻底改善底质状况,确保水质良好。

4.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

在河蟹生长旺季(每年5-8月),在饲料中连续性投喂或在一般养殖周期,可采取连续投喂15天,间隔15天后,再连续投喂添加免疫多糖、免疫蛋白、虾蟹多维等。

5.及时合理补充河蟹生长所需的有效钙

在河蟹脱壳旺期,向池塘泼洒活性钙或离子钙,增加水体易于吸收的离子钙,帮助河蟹顺利渡过脱壳关,同时也提高河蟹免疫力及抗病力。

6.使用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来降低其损失

一是可选择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溶液或戊二醛溶液等温和性消毒剂消毒水体,兑水全池均匀泼洒,隔15天后再使用一次,效果为佳。二是在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粉或10%恩诺沙星粉+大蒜素粉+免疫多糖或免疫蛋白粉,连用5~7天,一般很快可控制其感染率,减少相应的损失。

7.严格合理控制池塘的水草密度

保持水草的密度占池塘的30%~50%,根据季节特点合理调整,过少要及时补充,过多要及时清除,同时要加强水草的养护与管理,使水草达到净、新、嫩、旺等特征,保证水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河蟹水瘪子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自从实现人工养殖后一直都存在,尤其是高温季节尤其多发,因此养殖户要引起重视,做好预防对策以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享
1
上一篇:番茄早春大棚生产技术 下一篇:花生叶斑病发生的规律与防治方法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