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2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00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春季是 小麦 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出现的频繁时期,所以 小麦病虫害 的防治的春季管理的重点之一。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春季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

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展开病虫害防治, 并贯穿于全生长周期, 坚持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的工作要点, 来降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减少生产影响。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所处纬度在北纬31.23°~36.22°之间, 全省气候带跨越暖温带至亚热带, 属湿润至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阳地区主要以冬小麦为主, 在播种时期主要面临通过种子传播和土壤传播的吸浆虫、纹枯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

为了增强小麦的抗病害能力, 选择优良的冬小麦品种如洛麦21号, 平均亩产达710多公斤, 并要求麦种颗粒饱满。对所选小麦麦种进行科学育种, 根据河南当地的日照条件, 日照充足, 可在在每日9点至晚上4点前进行晒种, 通过紫外线灭除种子表面菌群。晒种后, 可以采取拌种或者包衣来提升小麦抗白粉病、黑穗病、纹枯病的能力。常选择的拌种药剂为每公斤1g15%的三唑酮 可湿性粉剂 。采用浓度50%的辛硫磷乳油与水混合, 按一定的比例搅拌均匀, 能有效减少 蛴螬 的发生, 同时对治蝼蛄、金针虫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以上是对种子采取的防治措施, 也可对土壤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 比如在吸浆虫灾害严重的区域内, 可以在每375kg的拌砂子或煤渣中加入30~45kg/hm3%的辛硫磷颗粒剂或3%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搅拌均匀然后在翻地时撒入土壤中达到防治的目的。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 根据当地病虫种类进行选择。常选用的包衣剂有6%克·福·戊干粉种衣剂或17%多·福悬浮种衣剂 (含克百威) 等。不同的拌种和包衣剂对病害的防治程度有所差异, 应选择高发病虫害进行针对性防治。

冬小麦茎叶嫩, 抗病虫害能力较弱, 在播种后易爆发吸浆虫、麦蜘蛛、纹枯病等。据调查显示, 近几年中在小麦播种时节发病率最高的是纹枯病, 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 尤其是给高产地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通过研究表明,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人们在时节防治上存在着误区, 人们对防雾喷治方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同时又没有掌握好应该防治的正确时间, 从而导致了纹枯病的多发现象。所以, 适时采取正确的防治方式至关重要。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将5%左右的井冈霉素2260~3000m L/hm对水1130~1500kg喷洒在麦茎的基本部位间隔12~15d再喷洒第二次能有效的防治纹枯病。将40%左右的甲基异柳磷或50%左右的辛硫磷600~750m L/hm喷洒在麦茎的基础部位可以有效的防治地下害虫;73%左右的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可以有效防治麦蜘蛛。吸浆虫发病比较严重的地方, 在吸浆虫活动到土壤表面时, 在2260~3000m L/hm40%左右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加入水适量与375kg的细土搅拌制成毒土, 均匀撒入麦隆中浅锄, 加入药剂浇水进行再次防治;也可将300kg细土与3%左右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0kg/hm搅拌均匀施撒在土地表面。

2.小麦抽穗期的病虫害防治

冬小麦吸磷肥能力更强, 因此在三叶期开始分穗。河南省冬季潮湿, 容易引发赤霉病、条锈病、吸浆虫、白粉病、叶枯病等相关病虫害。而抽穗期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着关键的影响, 一旦病虫害在抽穗期爆发, 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衡量的。在抽穗期的防治主要是通过生长调节剂或是 杀虫剂 杀菌剂 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治, 这种方法既经济又有效, 能够严格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在40公斤的水中加入50克12.5%左右的烯唑醇均匀喷洒在叶面上能够有效防治白粉病、叶枯病等小麦病虫害。而在小麦的赤霉病防治上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 因为它在抽穗期可以防治的时间有限, 在抽穗达70%至扬花前5天进行施药才能起到防治的作用。每亩用100g70%左右的甲基托布津或60g25%左右的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兑入40公斤的水在小麦的麦穗上均匀喷洒进行喷雾防治, 如若在这段期间内出现连续阴雨的情况, 要在下雨间隙内紧急防治, 并在七天后进行二次防治。对于灾害较为严重的地方, 可以每亩地用四十公斤水兑入100g优质微肥磷酸二氢钾进行喷雾防治。

3.小麦灌浆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灌浆期是小麦收获前最后的防治工作。在小麦的灌浆期面对的主要是麦穗蚜、锈病、叶枯病、白粉病等相关病虫害。对于灌浆期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采取一次性喷洒综合防治的措施。每亩地中用40g25%左右的戊唑醇可湿性粉剂+50g2.5%左右的高效氯氟氰菊酯+100g优质磷酸二氢钾+6g0.01%芸苔素+50公斤水的混合液均匀喷雾在小麦上。能达到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提高小麦免疫力的效果, 增加小麦的产量和抗病力。除以上病虫害外, 小麦黑胚现象对小麦的品质产量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可每亩地中喷洒5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kg水, 进行治理。

除了抓好小麦播种、抽穗、灌浆等关键时期的病虫害药物防治外, 还可以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如麦穗蚜, 属河南地区高发虫害, 其虫害主要在小麦生长后期, 在小麦抽穗以后是其危害产生的高峰阶段, 在小麦叶片、小麦茎秆以及叶鞘位置, 是小麦蚜虫群居的主要区域, 进而吸食小麦幼嫩组织汁液, 危害小麦正常生长。若在小麦田间有密度较大的蚜虫虫口, 会使小麦正常的光合作用受到干扰, 造成小麦叶片发黄情况, 植株生长不良, 最终使其干枯死亡。在小麦蚜虫的防治上, 首先可以选用抗病性强的冬小麦新品种, 由于老品种抗病能力不强, 所以其基因容易受到影响。其次, 在种植过程中, 可以对农田予以深耕晾晒, 彻底消除土壤深层病源。与此同时, 可通过药物防治, 可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50%的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喷雾以及10%的吡虫啉1000倍液, 均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除此之外, 可要求在地区建立可靠病虫害预防监测系统, 形成以省、市、县、乡四级结构的病虫害预报防治网, 以进行提前的灾害防治, 并针对近年来高发病害展开科学研究。

分享
1
上一篇:马铃薯栽培管理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下一篇:中药材地肤子种植技术及价格行情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