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水稻青枯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2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46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水稻青枯病是水稻生理性病害,多发生于晚稻灌浆期,该生育阶段如出现青枯将严重影响水稻灌浆,造成千粒重、结实率等下降,从而影响产量和米质。下文一起学习一下水稻青枯病防治方法。

1 病因

水稻青枯病由水稻生理性失水所致。多发生于晚稻灌浆期, 断水过早, 遇干热风, 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长期深灌, 未适度搁田, 根系较浅容易发生青枯;土层浅, 肥力不足, 或施氮肥过迟也易发生青枯等。病虫为害。第四、五代稻飞虱大暴发, 给部分防治不好的田块造成了一定的为害, 稻飞虱主要集聚在稻株叶鞘上为害, 而叶鞘是贮运营养的主要器官。经稻飞虱为害, 损伤了输导组织, 造成稻株营养不良、输送不畅, 抗逆能力下降;水稻后期断水过早引发的小球菌核病、基腐病等病害也会引起早衰, 加重青枯病的发生。

管理不当。齐穗后稻株不再发生新根, 仅靠老根来维持吸肥吸水能力, 必须创造一个有肥、有气、有水的土壤环境来保持根系的活力。特别是直播稻根系分布浅, 容易早衰, 更应注重后期培育管理。单季晚稻播种量偏高, 群体偏大, 田间通透性差, 部分农户施肥偏重氮肥和偏施苗肥, 缺少 有机肥 和钾肥, 缺少穗肥和粒肥, 齐穗后为防稻飞虱又漫水长灌, 没有做到湿润灌溉, 造成根系活力下降, 诱发早衰。播种量过大。因播种量加大造成基本苗偏多, 群体过大, 个体较弱, 根群偏小, 根系不能深扎, 最终导致根系活力不强提早枯死。土壤豁重、地势较低、排灌不易的田块易发生。

2 水稻青枯病几种类型及症状

2.1 水稻生理性青枯症状

主要发生在晚稻灌浆期, 病株叶片内卷萎蔫, 青灰色呈典型的失水症状, 谷壳青灰色, 成为秕谷。似割倒摊晒1天的青稻, 茎秆基部干瘪收缩, 无病斑, 或齐泥倒伏。该病发病迅速, 发病前病株与健株并无差别, 灌浆期水稻突然失水青枯, 往往在1-2天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 2-3天内死亡。该病所致水稻死亡为整丛稻株突然全部死亡, 块状发生, 有别于虫害的单茎蘖死亡, 也有别于病理性病害的有发病中心的渐进式死亡。

2.2 水稻小球菌核病青枯症状

田间常成丛发生, 也有一丛中几株发病。起初在叶鞘表面生褐色小点, 然后向上下发展成黑色细条线, 后呈长数厘米黑色块状病斑, 稻株基部十几厘米的节间变黑, 以致组织软腐倒伏。最易识别特征:剥开基部叶鞘和茎秆, 内壁可见到许多大约1/4毫米 (比苋 菜籽 还小) 正球形有光泽的黑色菌核。

2.3 水稻细菌性基腐青枯症状

主要为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穗期发病, 病株先失水青枯, 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 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 有恶臭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剥开基部茎秆, 无菌核。

3 水稻生理性青枯病发生原因

水稻生理性青枯病系由水稻生理失水所致。多发于晚稻灌浆期。主要是稻田长时间淹水, 水稻根系活力差, 吸水能力下降, 遇天晴和干热风影响, 叶片蒸腾量加大, 水分供求失调, 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前期长期深水灌溉, 未适时适度搁田的田块, 水稻根系较浅的田块青枯病情较重, 土壤耕层浅、肥力不足或偏重氮肥、缺少有机肥和磷钾肥或施氮过迟的田块也易发生青枯。稻田过早断水或遇暴风骤雨或低温转晴天气或低温 (气温骤降) 等异常天气易引发水稻青枯病。同时水稻小球菌核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也会引起水稻早衰, 加重水稻青枯病的发生。

4 水稻生理性青枯病防范措施

灌浆乳熟期发生的水稻生理性青枯病, 严重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或饱满度) , 导致减产, 稻米品质下降。水稻青枯病一旦发生、表现出症状即无法挽回。因此, 对该病应高度重视, 对未发病的田块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延缓早衰, 提高产量, 改善米质。

4.1 科学管水

做好前期搁田, 促进根系生长, 后期干干湿湿, 防止断水过早, 一般以保持田面湿润至水稻黄熟期为宜。

4.2 合理施肥

基肥要施足, 追肥要早施, 避免施氮过多、过迟, 增施磷钾肥。前期增施 复合肥 , 后期进行叶面追肥 (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00克, 兑水50公斤喷雾) , 以维持根系活力, 增强稻株抗逆能力。

之前老有人分不清水稻立枯病和水稻青枯病怎么区分防治,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着重介绍了水稻青枯病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对各位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分享
1
上一篇:高粱的主要病虫害防治及光照、肥料对其生长的影响 下一篇:小龙虾黑鳃病病因病症有哪些?小龙虾黑鳃病防治方法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