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怎么治?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2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02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玉米虫害 对玉米的生长、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搞不好玉米虫害防治工作,将直接造成玉米减产损失甚至绝收情况,那么玉米虫害主要都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玉米虫害危害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一、玉米病害的种类与防治

1.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 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 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 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症状识别: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 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 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 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 很快变为青灰色, 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 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 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 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 近椭圆形, 病斑边缘色泽较深, 为赤褐色。

影响发病的因素:

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 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 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 目前生长上常用的抗病品种中有中单2号、中单14号、四单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烟单14号、豫玉11号等。二是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

2.玉米丝黑穗病

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 一旦发病, 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 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 为害相当严重。

症状识别:

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 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 基部大而端部尖, 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 露出黑色粉末, 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 孢子不易飞散, 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

影响发病的因素:

病菌以落入土中, 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 特种 孢子--厚垣孢子越冬, 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 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 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 随植株生长, 蔓延至果穗和天花, 形成孢子堆, 成熟后又散出孢子, 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 无再侵染产生。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二是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 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 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为害。另外, 深翻土壤, 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 再减少菌源, 减轻发病。三是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 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 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3.青枯病

症状识别:

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 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 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 后逐渐变为淡褐色, 手捏有空心感, 常导致倒伏。

影响发病的因素:

其一, 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 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 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但是, 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 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 注意排水。

二、玉米虫害的种类与防治

1.地老虎

生活习性: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小地老虎前翅有两道暗色双线夹一白线的波状线, 翅上有两个暗褐色的肾状纹与环状纹, 肾状纹外侧有1条尖三角形的黑色纵线;黄地老虎前翅仅有肾状纹和环状纹。卵均为半圆球形, 初产时黄色, 以后变暗。小地老虎幼虫身体表面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而黄地老虎幼虫体表则没有显著颗粒。

影响地老虎发生的因素:

秋季多雨是两种地老虎大发生的预兆。因秋季多雨, 土壤湿润, 杂草滋生, 地老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又有充足的食物, 适于越冬前的末代繁殖, 所以越冬基数大, 成为第二年大发生的基础。

防治方法:

地老虎的防治, 必须采取诱蛾、除草。

2.玉米蓟马

生活习性:

玉米蓟马是 玉米苗 期主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多在玉米幼嫩部位为害,心叶处更为严重。危害盛期集中于6月中下旬以及7月上旬,成、幼虫在田间多为混合重叠发生,这时玉米多为3—5叶期。玉米被害后,轻者叶片扭曲、破碎,重者玉米苗心被破坏,形成多个分叉,不能结穗。

防治方法:

6月下旬被害株率达2—3%时,用药防治,使用药剂:4.5%高效氰菊酯或10%吡虫啉及其复配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3.玉米粘虫

生活习性:

玉米蚜虫 也称为玉米腻虫,玉米蚜虫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直接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授粉,并能传播病毒,引起玉米矮花叶病,同时蚜虫大量吸取汁液,使玉米植株水分、养 分供应 失调,影响正常灌浆,导致秕粒增多,粒重下降,甚至造成无棒“空株”。可致玉米减产30%以上。

防治方法:

苗期和抽雄初期是防治玉米蚜虫的关键时期,若发现蚜虫较多时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等喷雾。

4.玉米灰飞虱

生活习性:

灰飞虱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玉米一旦染病,几乎无法控制,轻者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因此玉米粗缩病又称为玉米的癌症。

防治方法:

可应用10%吡虫啉20g/亩或3%啶虫脒15-20g/亩,混用4.5%高效氯氰20-30ml/亩等菊酯类 农药 喷雾,也可选用扑虱灵、灭多威、锐劲特农药喷雾,隔3-4天一次,连喷2-3次。要注意喷洒田边和地内杂草,而不要仅仅喷洒玉米植株。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具体的防治措施。近年来,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 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 玉米病虫害是农民种植玉米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 它不但影响玉米的质量, 而且还会降低玉米的产量, 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家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

分享
1
上一篇:鱼病怎么诊断和治疗?鱼病诊断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下一篇:雏鹅如何养殖?雏鹅不同时期的养殖方法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