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浅析黑木耳的段木栽培及代料栽培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17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856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目前黑 木耳 的栽培法有两种,一种是段木栽培法,另一种是代料栽培法。无论哪种栽培法,都需要优质的菌种,因其直接影响黑木耳的质量和产量。本文将简要讲一下黑木耳的段木栽培及代料栽培管理。

(一)段木栽培管理

1.菌棒管理 由于早春时接种气温较低,为了使菌丝能够尽快回复生长,必须将接种后的菌棒集中堆放在适宜条件(保温保湿)的场所,使菌丝定植和蔓延,这称之为上堆发菌。

发菌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段木的树种、质地、干湿度,堆场的保温及保湿、通风状况而决定的。一般南方上堆发菌控制在40-50d。

菌棒堆积发菌方法是在地面干燥、向阳的地方进行,垫上石块或横木等,然后将已接种的菌棒摆放在垫物上,以“井”字形堆层,堆高1m左右。若气温低时,可用草帘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并注意通风,防止霉菌滋生,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温度为20-28℃,以利菌丝定植。中午阳光充足时,易出现短暂的高温,这是要揭膜通风降温。

随着菌棒堆积发菌时间的延长,堆温逐渐升高,此时可视段木干湿程度,适当喷水。塑料薄膜覆盖保湿效果好,一般1-2周内不用喷水。如用 树枝 、草帘覆盖,1周后即需分次喷水保湿或结合翻堆适当喷水。喷水之后,不要急于盖膜,否则会使堆内闷热,导致杂菌生长,从而影响菌丝在菌棒内蔓延。一般以树皮稍干在覆盖薄膜或草帘为宜。

在上堆期间,7-10d翻堆一次,以使木耳菌丝在菌棒内均匀生长,菌棒表面始终保持干燥,避免杂菌滋生。如发现杂菌感染,应及时处理。轻者将菌棒放在太阳下翻晒;污染面积用刀刮除,伤口处用1%-3%生 石灰 水或2-5%漂白粉涂抹处理。

上堆定植30-40d后,可进入催耳阶段。能否转入催耳接段,应根据菌棒内菌丝蔓延的情况而定。方法是锯一截菌棒劈开观察,如两个接种孔之间的菌丝已连接并有少量耳芽,便可拆堆,将菌棒排在地面,继续养菌,这称为散堆排场。此时,管理工作的重点以保湿、通风为主。散堆前要再次清理耳场,然后将菌棒一“一面坡”形式铺开。环境干燥时,菌棒排列密一些,潮湿时排列疏一些。排列坡度不要过大,尽量使菌棒能够均匀地吸收地面的潮气,接受光照、雨露和新鲜空气,以利菌丝在菌棒中充分生长。

排场阶段遇干旱时,可适当人工喷水3-5次。以少喷、勤喷为主,每周翻动菌棒2-3次,使其吸湿。光照均匀,但要采取措施,防治日光曝晒。在正常情况下,菌棒排场30d后,接种穴陆续出血耳芽,这时应逐渐进行一次检查,如菌棒生长耳芽达70%左右,即可进入起架产耳管理。形成耳芽后的菌棒称为耳棒。

2.出耳管理 又称为起架出耳,就是把生长耳芽的耳棒按人字形架起来,并按照产耳阶段要求的条件进行管理,促使早产耳,多产耳,多产优质耳。

耳棒起架后水分的管理非常重要,干湿交替环境有利于耳芽健全生长发育。喷水的时间、次数、水量应根据气候条件灵活掌握。一般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喷水时间的掌握,最好用喷雾方式反复喷,使耳场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在80%-90%为宜。喷水时间的掌握,在早春和晚秋期间,一般应在中午;在夏季、晚春和初秋期间,以傍晚喷水最好,否则会出现水分蒸发快,耳片生长慢和烂耳、流耳,耳棒变质等不良后果。当采完第一批耳后,停止浇水,让其晒棒,大约5-7d。等菌丝恢复后,再喷水催耳。一般为20d左右可采第二批耳,一直到秋末冬初为止。

(二)代料栽培管理

完成发菌的栽培袋应及时排场出菇,如推迟排场,菌丝就会在培养料表面形成一层白色菌皮,影响耳芽的产生和生长发育。

1.选择出耳场地 耳场应选择靠近水源、地势较高、环境卫生,通风良好的地方,也可以选择在树林或河边树荫下。目前常用耳场时塑料棚和沟坑拱棚。塑料棚建制时需设置前后门窗,以便空气对流;棚顶要覆盖草帘以遮阳光的直射;棚内地面可设若干水槽或铺设砂土、煤渣等富集水分;棚内空间搭架,以便吊菌袋出耳。

坑沟拱棚的建制是先开一条宽1m、深0.3m、长10m左右的地沟,沟两边固定30CM高的竹架。竹架上横向搭1.1m长的竹竿,竹竿上挂菌袋出耳。最后在地沟上方ongoing竹片搭拱棚,棚顶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草帘。沟坑拱棚可调节自然温度,延长木耳的栽培期。在气温较低的春节和秋季,可利用低温和太阳辐射热提高培养温度;而在高温阶段可采用地沟中灌水、架上挂袋、草帘遮阳等降温措施来创造空间湿度适宜的小气候。除了上述两种方式外,还有室内出耳、林间吊袋出耳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出耳,都需要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等条件。

2.菌袋开孔出耳 开孔前,先绕扎袋口,然后拔塞脱环将菌袋浸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5%石灰水溶液)中旋转几次,提起,随即挂袋(袋间相距15CM)。在23℃-25℃下培养5-7d,待袋壁出现子实体原基后开孔。开孔时,使用的刀片和操作中双手用酒精棉球消毒。用刀片在袋面划+、V字形的破口,口长2CM,每袋以10-13个为好,穴距8-10CM,行距6-8CM,呈 梅花 型排列。

菌袋开孔后管理的关键是保温出耳,要防止孔口菌丝干燥失水,但不可向菌袋直接喷水,以免孔口积水影响耳芽生长。棚内应向空间喷水,保持耳场的空气湿度在85%-90%之间。温度控制在15-22℃,并保持一定亮度的散射光和新鲜的空气。约经5-7d,划口处便会有耳芽生成,待耳芽生长5d左右,芽基已封住孔口,这时便可直接向耳片喷水。喷水应轻喷、勤喷。开始时每天傍晚向耳片喷水一次,以耳片湿润为度。喷水次数要根据气温的高低和耳片的大小灵活掌握。在保温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耳场的空气新鲜。从耳基形成到采收一般20-30d,整个生长期为2-3个月。

分享
1
上一篇:肉鸡养殖技术:肉鸡饲养管理方法及要点 下一篇:药材全年种植时间表(建议收藏!)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