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大棚大樱桃种植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2:58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808个字,大约阅读时间8分钟

随着近几年各地区开展因地制宜种植特色作物后,不少地区瞄准大樱桃的种植技术及种植前景,大力投入到大樱桃的种植中,但 大棚 樱桃种植 却不是看到的那么简单,不少种植户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大棚大樱桃种植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意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地上管理

1.1 改大水漫灌为膜下滴灌

大水漫灌是我地大棚大樱桃主要的供水方式。这样,很容易使棚内湿度过大,不仅会造成花期花粉不易散粉、柱头黏液稀薄而影响授粉受精,而且还能促使花后枝叶旺长,减少对花芽及幼果的营养供应而影响花芽分化、降低坐果率。同时容易降低地温和增加叶果感病机会。为防止或减轻上述现象的发生,建议将大水漫灌改为膜下滴灌,根据树体的生长需要,定时定量合理供应。这样,不仅可节省用水、防止土壤板结、稳定土壤温度,更重要的是有效地降低了棚内湿度,提高了坐果率和防止或减少了因湿度过大诱发的各种病害(花腐病、裂果等)。

1.2 改冠下覆盖黑色地膜为白膜

我地大棚大樱桃地面多覆盖黑色地膜。虽然黑色地膜保温、不长草,但透光性差,提高地温慢。这也是多年来造成大棚地温低,大樱桃开花晚或开花不整齐的一个潜在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将15~20 cm深的土壤温度同样提高至15 ℃,覆黑色地膜需要11 d,而覆白膜8 d则可达到。因此,大棚还是以覆白膜为好。至于地面杂草,可以人工拔除,千万不要为图省事而喷 除草剂 ,以免发生药害。

1.3 改行间覆膜为覆白膜小拱棚

调查发现,种植者除在冠下覆黑膜外,行间也全部覆盖黑色地膜。而果农的农事活动如喷药、修剪、观察温度、采收等走动会使黑色地膜紧贴地面,造成膜下土壤硬实、根系周围空隙很少,不利于提高地温和促进根系生长,甚至会产生吸收性障碍缺素症。为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将行间覆盖的黑色地膜改为白色膜小拱棚。其棚宽在两树冠外缘(根系集中分布区)之间,棚脊高为70~80 cm。拱棚两端的白膜要埋土封严,使之形成一个密封体。为方便日常管理,也可进行间断式支撑(即隔一段小拱棚留下一段覆白膜的空白地段)。调查发现,晴天中午前后,拱棚内外气温相差8~10 ℃。同时,支撑小拱棚后,减少了人员在行间的走动,有效地防止了土壤板结,使根系始终处于一个温度适宜、透气疏松的舒适环境中,有利于其生长发育,促进地上部的开花结果。

2、树体管理

2.1 改只靠太阳光为增加人工补光

覆盖的大棚薄膜及大棚的方位和前屋面角的设计合理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进入棚内的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一旦遇上阴雨(雪)天,棚内光照更差。为克服或减少因自然光照不足对大棚大樱桃生长结果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在阴雨(雪)天适时进行人工补光,尤其在萌芽期、开花期遇上阴雨(雪)天时进行人工补光更显重要。方法是在离树顶叶片60 cm以上,离棚顶薄膜40~50 cm以下,每40~50 m2安装一盏发光效率高的日光灯(或农用高压灯、高压钠灯、碘钨灯),使其光照强度达到1 000~3 000 Lx。这样,不仅补充了光照,而且还提高了空气温度,有助于萌芽、开花、坐果。

2.2 改单靠地下施肥供给营养为增施CO2 气肥综合供养

作物除水分以外的所有干物质90%以上

来自其光合产物,来自土壤的N、P、K等元素的量不足5%。大棚内CO2浓度低于外界,尤其在晴天中午前后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CO2最为缺乏,这必然会减少光合产物的形成。这也是大棚大樱桃产量与品质均低于露天种植的一个主要原因。为此,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应适时向棚内补充CO2气肥。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碳酸氢铵与稀硫酸混合反应生成;二是应用CO2增长剂(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生产)。

但使用时应注意:①CO2反应器皿要挂在树冠上部;②大樱桃谢花后即可开始补充,一般在日出后0.5~1 h即可释放,阴雨(雪)天停止施放,以防叶片老化;③棚内温度超过25 ℃要适量放风,以防发生伤害。

2.3 改果实自然着色为铺(挂)反光膜人工增色

生产上,大棚大樱桃普遍存在上色晚、着色差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N肥施用过量、K肥及中微量元素不足、树密枝多、光照恶化和昼夜温差小等原因以外,由于大棚薄膜阻隔减少了阳光的透入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为弥补因此造成的损失,建议在树冠下,树体主干、中干、主枝中下部和大棚北墙上铺挂反光膜,改善树冠内膛、下部的光照强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进入棚内阳光的利用率,以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果实早上色、上好色,及早供应市场。

2.4 改单用无机 叶面肥 为综合型有机叶面肥

无机叶面肥过多过量地使用会影响根系对土壤中无机营养的吸收。生产上应根据大樱桃生长结果规律及需肥特点,在其需肥临界期(谢花后到采收后1个月左右),有针对性地选用吸收快、养分全的综合型有机叶面肥(氨基酸类或腐殖酸类等)。这样,既可迅速补充营养,又不影响根系对土壤中无机营养的吸收利用,增加了树体营养,为大樱桃开花坐果提供了保证。

3、大棚建造

3.1 改依靠土地或道路的走向来确定大棚方位为利用科学方法确定大棚方位

调查发现,大多数大棚的方位角是根据当地的道路或土地的走向随意确定的,过于偏东或过于偏西。向阳的一侧,受光时间长,生产光合产物多,树体生长早,叶片成形快,树壮叶绿果多;而另一侧受光时间缩短,光合产物减少,影响其生长结果。尤其在北方地区,12月至来年2月份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因光照影响棚内树体生长发育的现象更为突出。新建大棚时应科学确定大棚的方位角。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罗盘仪测出当地的磁南磁北方向后,再减去(向东移)当地的磁偏角,即为当地的正南正北;二是选一晴天,在地面上垂直立一标杆,从10:00-14:00每隔10 min标记出此杆在地面上的阴影长度,24条阴影中最短者即为当地的正南正北方向。在北纬40°以南,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区,大棚方位角应以南偏东5°为宜,这样可使太阳光与前屋面垂直的时间提前20 min。

3.2 改大棚内外土地相连为挖防寒沟保持地中热量

生产中大多数种植者重视大棚气温的提高与保持,也舍得在这方面投资,但不知道或不重视提高地温的重要性,往往气温高于地温,致使大樱桃经常出现开花不整齐或先叶后花的现象。尤其大棚外缘有沟或大棚建在坡地、梯田上时,棚内地温更低,对大樱桃生长发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棚内外土壤存在的较大温差,迫使棚内土中热量较多较快地横向传出,直接降低了棚内土壤温度。实践证明,在大棚四周挖1条宽30~40 cm、深度超过当地冻土层厚度的防寒沟(沟内垫有用薄膜包裹的干草或 干玉米 秸、干麦秸,也可在四周埋高50 cm左右的苯板),可有效隔绝棚内土壤热量的横向传出和棚外土壤的低温侵入,明显提高或较长时间的保持地中热量。调查发现,挖防寒沟(或埋苯板)的大棚15 cm左右的地温比无防寒沟(或不埋苯板)的高2 ℃左右,并且大樱桃萌芽、开花、坐果、果实成熟等物候期均提早7~10 d。建议在盖棚膜之前,在大棚四周挖好防寒沟(或埋好苯板)。

3.3 改大棚四周一层薄膜为增加裙膜,以较长时间保持棚内热量寒冷季节在大棚四周及顶部晚上都覆盖一层厚厚的草帘或棉被,虽能保温,但效果不理想。一旦遇上阴雨(雪)天或降温剧烈天气,棚内气温更低。建议在大棚内四周从肩部开始,距原棚膜20~25 cm处增挂一层裙膜,其高度从大棚肩部开始直接垂到地面。为不影响阳光射入,白天可将裙膜收放在地面或卷挂在肩部,日落盖棚前再将其挂在大棚肩部或垂放到地面,底部用细长沙袋压严。这样,在夜间大棚四周形成了一个密封的、厚度为20~25 cm的空气不流动层,不但可有效地隔绝或减少棚内有限热量向四周传出,同时也阻止或减弱外部冷空气的侵入,较长时间地保持了棚内热量,延长保温时间,减缓夜间降温速度。调查发现,及时增挂裙膜的大棚比不挂者,夜间棚内温度始终高1~2 ℃,有效地预防或减轻了冻害的发生程度,保证了寒冷季节大棚大樱桃的生长结果。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棚大樱桃种植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意见,不要小看这些管理措施的简单改进,做好的话可以促使大棚内地下、地上的温度、湿度及树体光照更加合理协调,更加适应大樱桃的生长结果规律,从而种植出优质的大樱桃,提高种植效益。

分享
1
上一篇:大樱桃果蝇防治现状如何?果蝇防虫网袋多久套袋? 下一篇:‘丑梨’怎么栽培?‘丑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