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2:4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52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仔猪黄白痢也就是仔猪黄痢与 仔猪白痢 ,这两种疾病都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这两种疾病如果防治措施不及时,最后都会造成大批发病甚至死亡,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一起学习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情况

1.1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多在不足月的仔猪身上发病,尤其是十至二十日龄的仔猪发病最为严重,一月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仔猪白痢的发病率较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致死率可达百分之五十,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1.2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多在一周龄以内的仔猪身上发病,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持续的阴雨天气会大大提高该病的发病几率,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极易发病,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较少。

2.发病原因

2.1 母猪胎次少

黄白痢的发病几率与母猪的胎次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母猪胎次的增加,仔猪患病的几率会随之降低。母猪感染此病后可以在体内形成相应的免疫应答系统,母乳中会出现相应的母源抗体,因此母乳可以提高仔猪的免疫力,提高仔猪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2.2 猪舍的环境

刚出生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导致免疫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虽然猪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是正常的菌群,但会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该菌群具有致病能力。如果猪舍的环境差,含致病细菌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致病菌会附着在圈舍、母猪身上,造成污染间接传染给仔猪,仔猪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还不完善,无法有效的杀灭侵入体内的致病菌,造成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扰乱仔猪的消化道机能已发腹泻等疾病。夏秋季节气候变换明显,猪舍的调节能力差,导致温度和湿度失控,极易导致仔猪患病。猪舍内的环境阴暗潮湿,饮水卫生差、病菌繁殖等也会导致仔猪发生黄白痢。

2.3 饲料 选择不当

产后的母猪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如果饲料中缺乏必需的营养物质会导致母猪的母乳分泌不足或者母乳质量较差。如果仔猪无法从母乳中获取足够的营养和微量元素,也会诱发黄白痢。

3.发病症状

3.1 仔猪白痢的临床症状

仔猪患有白痢后的临床特征是有突发性的腹泻现象,大概发病五至六天。得病后的仔猪萎靡不振,体重下降明显。粪便出现异常,粪便过稀,无法成形,颜色呈白色,严重时会有刺鼻的腥臭味并带有血丝。患病仔猪的皮毛和正常仔猪相比颜色暗淡,并伴有畏寒、食欲不振的现象。对病死的仔猪解剖发现肠道黏膜充血甚至脱落,胃底也有出血现象。

3.2 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

由于黄痢具有发病快的特点,有的仔猪出生十二小时后就会发病。具体的临床症状为仔猪精神萎靡不振,伴有拉稀且粪便有很大的臭味。仔猪具有明显的脱水现象,没有食欲,不能主动吸食母乳,最终导致仔猪的衰竭死亡。对病死的仔猪解剖发现肠道黏膜出现炎症,肝肾等脏器也有病变,淋巴结出现肿胀的现象。

4.综合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主要由猪场的卫生环境差和 饲养管理 不当引发。为了减少仔猪的发病几率,可以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在发病几率较高的夏季做好及时的防暑降温措施,冬季注意猪舍的保温,防止猪舍的环境温度起伏大诱发疾病。还要注意猪舍的卫生条件,及时将粪便清除,定期进行杀菌活动,减少致病细菌的繁殖。还可以采用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来减少外来致病细菌的侵扰。

4.1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的怀孕期间要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并且保质保量。在母猪即将临产前的几天内可以适当减少精料的投放,保证母猪的乳液浓度适宜,以此来防止仔猪的消化不良。还要在产前进行消毒工作,保证猪舍的清洁。还要对母猪的阴部和乳房进行清洁,挤出少量的乳液,防止对仔猪造成细菌的感染。产后也要对母猪所在的猪舍进行日常的干燥和清洁工作。

4.2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对刚出生的仔猪进行保温,可以有效地降低黄白痢的发病几率,提高仔猪的存活。可以在猪舍内设置保温箱,根据仔猪的不同阶段设置适宜的恒定温度。还要确保仔猪尽早吃上母乳来获得母源抗体。

4.3 疫苗防疫和药物治疗

要对怀孕母猪产前注射仔猪大肠埃希氏菌三价灭活疫苗,使母猪在乳液中产生抗原,使仔猪吸食后产生抗体。

关于仔猪黄白痢的更多精彩图文、热门评论,点击下方查看原文 ↓ ↓ ↓

分享
1
上一篇:锦州市义县树莓科学建园要点及栽培管理技术 下一篇:肉鸡养殖过程中,怎么喂食能提高鸡肉品质?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