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越冬期间常见鱼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2:41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78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7分钟

气温逐渐变低, 水产 养殖户的管理工作需要更加细心,一般来说为了减少或者避免养殖鱼类因在越冬期间发生常见鱼病而导致经济损失,就需要采用对养殖鱼类的越冬技术。

1 养殖水体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

在越冬期间对养殖鱼类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养殖水体环境因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缺氧。因为在越冬期间养殖水域被冰层覆盖,池塘水体与大气隔绝,其水中的氧气不能由大气中获得补充;冰层上的积雪导致水体中的光照强度下降, 水生植物 的光合作用减弱乃至停止,这些因素均会致使养殖水体中氧气的来源基本断绝。然而,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动、植物的呼吸,则又是需要继续消耗氧气的。当养殖水体中溶氧量过低时,即可引起鱼类窒息而死亡。养殖水体中动、植物的呼吸还可以致使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高,这也会加速养殖鱼类的死亡。此外,在养殖水体缺氧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硫化氢,即使微量存在也可能会对鱼类产生极大的危害。

防控措施:

(1)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流水越冬的方式,即利用温度合适和富含溶氧的水,不断地向鱼类越冬水体自行注入和排出水体,以保证鱼类在具有充分溶氧的水体中安全越冬。这种越冬方式的水源可以利用泉水、河水或水库底层排水等。在日常管理中除注意水温、溶氧外,还应注意注入和排出的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越冬鱼类因为过度游动而引起鱼体瘦弱。

(2)实施养殖鱼类网箱越冬时,要选择在溶氧充足、水温适宜的水库或湖泊内放置网箱,使鱼类在沉入水下的网箱中越冬。鱼类的放养密度要视水体中溶氧量而定,网箱要设置在溶氧最丰富的水层,并且尽量避开在冰冻层和生物附着层设置越冬网箱。

(3)当养殖水域被冰层覆盖时,要注意及时“打冰眼”或者是敲碎池水面的冰层,确保水体中能从大气中获得氧气的补充。还需要注意及时清扫冰层上的积雪,使养殖水体中能有一定的光照强度,以保证养殖水体中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二是低温。养殖水体结冰后水下水温通常在4℃以下,这时某些养殖鱼类基本停食,其生命活动全靠体内贮积的营养物质维持,如鱼体瘦弱不仅难以在漫长的结冰期内生存,而且极易感染疾病。0.5℃以下的长期低温还能冻死或者冻伤某些鱼类。即使在不结冰的水域,某些鱼类遇致死程度的低温时也会死亡。

防控措施:

(1)在秋季采用优质 饲料 ,尽量延长投食期,为鱼类的越冬提供足够的营养; 越冬开始后选择天气晴好气温较高的中午适当少量投喂(在冬季天气晴好时鱼类特别是鲤、鲫还是摄食的),这样可以提高鱼体的抗病力,同时也可以减少越冬期间的体重损失。

(2)越冬开始前进行1个周期的内服免疫增强剂(如酵母多糖等),越冬期间将池水尽量深灌,最好能保持在2.5m以上,一旦发现水位有下降的时候,要及时补充到一定的水位。

(3)停食后全池泼洒1遍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越冬过程中用消毒剂对池水消毒1~2次;并注意加强巡塘,及时发现及时诊治,特别是发现个别鱼在凌晨浮于水面,有鱼在池边窜游或是发现鱼到浅水处时要及时进行诊治。

2 各种病害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2.1 赤皮病

冬季水温过低,鱼体出现冻伤后,或捕捞、运输等操作造成鱼体受伤,引起病菌侵入而发病。此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鲤、鲫和团头鲂等。该病的病原体是荧光假单胞菌。病鱼体侧腹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鱼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断裂。

预防:(1)在拉网捕捞、运输、出入池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2)避免水温过低,冻伤鱼类。

治疗:可采取全池泼洒消毒剂的方法:①全池泼洒含量为28.0%的漂白粉,泼洒浓度为1.0mg/L;②全池泼洒三氯异氰脲酸,泼洒浓度为0.2~0.5mg/L;③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泼洒浓度为0.3~0.6mg/L。

2.2 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

竖鳞病的病原体为点状极毛杆菌。病鱼体表粗糙,尾部的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其内部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倒挂,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此病主要危害鲤、鲫和金鱼,其它鱼也有发生。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的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

(2)用4.0%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

2.3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或白毛病)

主要因拉网、运输操作不当、鱼体鳞片脱落,皮肤损伤,水霉等侵入鱼体而引起。头部及全身均可寄生水霉菌,当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就像棉絮状呈灰白色,肉眼可见。肤霉病的病原体在我国大约有6种,包括两科、五属。往往寄生破皮伤口处吸取皮肤养料,能迅速萌发,向外生长,菌丝向内深入肌肉,向外生长棉状毛,使组织坏死,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彻底消灭池塘中存在的水霉孢子。

(2)在捕捞、转运和放养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放养密度。

治疗方法:

(1)用 五倍子 煎汁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的药物浓度达到4.0mg/L的浓度。

(2)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池水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浓度均达到万分之四。

(3)采用浓度为3.0%~5.0%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

2.4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感染引起,多子小瓜虫身体柔软可塑,当它钻进鱼的皮肤或鳃组织内时,剥取寄生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脓泡,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同时还产生大量的黏液引起死亡。这种疾病在我国华中地区的11月至翌年3月,水温15~25℃时流行。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消灭池塘中和池塘水体中的小瓜虫。(2)向池塘中放养鱼种之前,采用4.0%的食盐水消毒鱼种,避免将小瓜虫带进养殖池塘。(3)采用生姜水泼洒,即将生姜煎水后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的生姜水浓度不低于4.0mg/L。

2.5 斜管虫病

病原体是鲤斜管虫大量侵袭鱼类皮肤和鳃时,表皮组织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黏液,同时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随着大批死亡,在鱼苗、鱼种阶段特别严重。

防治方法:

(1)采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消灭池塘中和池塘水体中的鲤斜管虫。

(2)对于鱼种或亲鱼体表寄生的鲤斜管虫,可以用8.0mg/L浓度的硫酸锌浸洗病鱼30分钟。

(3)用0.7mg/L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 (比例为5∶2),全池遍洒,效果比较好。

2.6 粘孢子虫病

病原体是在我国淡水鱼体内已经发现的多种粘孢子虫,当大量粘孢子虫侵袭鱼体皮肤、鳃瓣时,形成许多灰白色的点状胞囊,使鳃组织受破坏,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严重感染,使鱼体致死。

预治方法:

(1)用生石灰125.0kg/亩彻底清塘,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

(2)鱼种放养前,用浓度为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30分钟,或用500.0mg/L的生石灰悬浮液浸洗30分钟。

2.7 口丝虫病

在国内发现的病原体只有一种,叫做漂游口丝虫。主要侵袭鱼的皮肤和鳃瓣,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出有暗淡的小斑点,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被破坏的表皮细胞,往往被细菌和水霉寄生,形成溃疡,此虫大量寄生时病鱼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鱼种放养前用8.0mg/L的硫酸锌浸泡。

(3)在食场周围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挂袋或用0.7mg/L合剂全池泼洒。

2.8 三代虫病

病原体是鲩三代虫等多种三代虫。这些寄生虫大量侵入鱼类皮肤、鳍条、鳃部引起疾病,严重病鱼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黏液膜,而失去原有光泽,导致鱼体状态不安,常在水中狂游,主要危害幼鱼。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用浓度为20.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种15~30分钟,以杀死鱼种上寄生的三代虫。

(2)用90%晶体***全池遍洒,水温20-30℃时,采用0.2~0.5mg/L的药物浓度,防治效果较好。

(3)用浓度为5.0%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

2.9 锚头鳋病(又称铁锚虫病或针虫病)

该 病的病原体为多态锚头鳋、鲤锚头鳋、鲩锚头鳋等种类的寄生虫引起,这些寄生虫寄生在鱼体上,使周围组织发炎红肿,影响鱼体摄食和呼吸,严重时可以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可彻底杀灭池塘中的锚头鳋幼虫。

(2)放养鱼种前,可用浓度为10~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30分钟。

(3)在水温24℃左右,用90%晶体***全池遍洒,采用0.2~0.5mg/L的药物浓度,每间隔5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次,可以彻底消灭水体中的锚头鳋幼虫。

关于越冬期间常见鱼病的防治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分享
1
上一篇:香稻野香优2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下一篇:牛油果种植的肥水管理及注意事项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