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高温天气下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1:51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547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八月以来,各地的气温都在陆续升高,此时对于 水产养殖 管理来说非常关键也非常的不容易,现将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编写的高温天气下 水产养殖技术 要点分享给大家参考。

一、高温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一)水蒸发量大,水质变坏。持续高温,水体蒸发量较大,高温天气下的干旱少雨易导致养殖水体减少,另外在高温条件下水体中各种有机质(如残饵、鱼池底泥、水生动物的粪便等)迅速分解,水产 养殖池塘 的水质更容易变坏,极易引发水生生物疾病的暴发。

(二)水生动物体质变差,生长减慢,病害增多。当水温超过30℃时,大多数水生动物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当水温超过33℃时,摄食和生长则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同时由于水温超过了部分水生动物(如:海参)的生理极限,水生动物的体质开始变差,病害增多,死亡率增加。

(三)药物副作用变大。持续高温易使养殖池塘的水质变差,水生动物的体质变弱,有时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而造成体质较弱的水生动物死亡。

二、高温天气下水产养殖应对措施

(一)科学投饲。天气多变季节,要密切注意观察养殖生物的吃食情况和行为,并做到投放 饲料 “四定”(定质、定量、定位、定时)。一般饵料日投饵量为存塘鱼量的4%~6%,具体投饲量根据水温、水质状况、养殖生物摄食情况而定,以2小时吃完为宜。天气晴朗多投,阴雨天少投,天气闷热、雷雨之前不投,上午、中午多投,傍晚少投,晚上一般不投。水质肥爽正常投饵,水色淡增加投饵,水色过浓少投并加注新水。养殖生物争食激烈正常投饵,摄食减少、争食不激烈减少投饵。病害治疗期间适当控制投饵量。

夏季投饲量大,残饵会使水质迅速恶化,病原菌大量繁殖,引发多种疾病。摄食过量,尤其易患肠炎病。因此,夏季投喂以八成饱为好,每次投喂的时间掌握在20分钟左右。投饵次数每天3~4次,饲料颗粒与养殖生物大小相适合,饲料应新鲜,无霉变。

(二)合理施肥。对于水质较清、水位较低、有 青苔 出现的池塘,在加高水位的同时,可以适当施肥,使池水保持黄绿色或黄褐色,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施肥时要少而勤,做到“三不施”,即水色浓不施,阴雨天不施,中、晚不施。保持池塘水的相对稳定,以防水质变坏或病原体的交叉感染。施肥时间在晴天上午10:00~12:00为宜,施肥间隔7天左右,每次施肥要少量多次。若天气异常,水体透明度低,池水混浊,应禁止施肥,并及时换水。换水比较困难的池塘要合理使用生物制剂,以降低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促进菌相与藻相的平衡。

(三)水质调节。夏季养殖品种摄食量大,排泄物多,容易引起浮头,因此要加高水位至1.5~2米,并经常换水;一般每7~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15~20厘米。每隔10天左右泼生石灰一次,用量20千克/亩;每天巡塘三次,黎明时有否浮头,白天观察活动情况、摄食情况及有否残饵,一旦发现浮头征兆,要及时加注新水,并开动增氧机。正确使用增氧机,坚持晴天午后开机,雨天傍晚开机,阴天半夜开机。夏天温度高,白天水体易造成上下分层现象,晴天午后开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上下层水对流,增加底层水的溶氧,抑制底层厌氧细菌的繁殖,从而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水质不稳定的,应使用光合细菌为主的菌种稳定水质,水质浓浊、发黑的,应使用芽孢杆菌或者乳酸菌为主的菌种分解有机质,净化水质;亚硝酸盐、氨氮等水质指标超标的,应使用硝化细菌为主的菌种进行转化。要注意的是:光合细菌,乳酸菌等菌种是不耗氧的,使用范围较广;芽孢杆菌,硝化细菌这样的菌种是强耗氧的,使用前需开动增氧机或者配合增氧颗粒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降温措施。部分池塘养殖动物(如:海参)度夏可采用物理降温措施,确保其安全度夏。一般采取的降温措施为:陆地室内工厂化与室外池塘接力养殖、池底设置降温水管,用低温水降温、小型池塘的加冰降温、设置遮阳网降温等。

(五)病害防治。夏季是发病高峰期,这个季节病害防控的主要原则是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总的来说,应做到先杀虫,后消毒。平时应经常投喂维生素C、大蒜素,增强鱼、虾、蟹体质。日常工作是做好饲料、 工具 的消毒。每半个月用杀菌药物对池水消毒一次,每月用大蒜素或三黄粉制成药饵投喂,3~5天为一个疗程,以防鱼类发病。

综上内容转自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仅供各位水产养殖户朋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参考。

关于高温天气下水产养殖技术要点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 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分享
1
上一篇:暴雨前后的农作物管理方案 下一篇:橙子种植方法和管理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