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水稻秸秆深翻还田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1:34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216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一、技术简介

1.技术原理

水稻秸秆深翻还田是在水稻机械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粉碎并均匀抛撒于地表的前提下,利用铧式翻地犁将秸秆翻埋于土壤耕层之下的一种 秸秆还田 方式。

2.技术特点

该技术具有农时可控,可与秋收无缝衔接,作业环节少,技术操作简便,秸秆还田深度可达15 厘米以上等特点。

二、技术规程

1.适宜区域

轻度盐碱稻区或非盐碱稻区。

2.田块要求

选择田块土壤绝对含水量在40%以下,适宜大型机械作业地块。

3.还田机械选择

应选择有利于扣垡和秸秆覆盖的铧式犁。

4.作业前准备

联合收割机必须带有秸秆切碎装置和抛撒装置。收割留茬≤15厘米,秸秆切碎≤10 厘米,均匀抛撒于田里,做到秸秆不成堆,不成趟。

5.还田

5.1 还田时间

最好收获后立即进行深翻还田,刚收获的秸秆含水量较高,及时深翻更有利于腐解。翻埋效果秋季好于春季,对水稻生长影响春季大于秋季。

5.2 还田量

全量还田。

6.促腐

秸秆腐熟剂可有效加速秸秆腐解进程、加速养分转化、促进土壤养分施放,部分腐熟剂还有固氮或提高磷钾肥利用效率、提高根系活力、增产、灭杀秸秆中病菌等作用。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同时可每公顷施入尿素75~150 公斤尿素,促进秸秆腐解。

7.整地

7.1 旱整地

在次年春季进行旋耕旱整平,减少水整地次数,避免过度扰动土壤,将底层秸秆翻至土壤上层,影响后续插秧作业。

7.2 泡田水量

控制泡田用水,泡田用水过多,秸秆不能完全搅拌到泥里漂浮秸秆,因此花达水泡田是防止漂稻茬的关键措施。泡田时上水到*块高度的 2/3 即可,等到完全泡透水渗到*块下 1/3 左右,呈花达水时再整地。低洼地块要少上水、水少可以补水;水多的田块应先排出多余水分再整地。

7.3 搅浆平地

把秸秆搅拌到泥中,防止残茬漂浮影响插秧及秧苗生长。搅浆平地机速度用慢 2 或慢 3 档位,把稻茬均匀混拌在泥里。搅浆后田面呈胶泥状,可以有零星的花达水,但不能全田有水层,有水层则漂浮秸秆。若是秸秆抛撒不匀或秸秆量大的地块,如果搅浆一遍之后仍有很多秸秆在泥面上,可以增加一次搅浆作业,把秸秆全部混拌到泥里。尽量减少搅浆遍数,遍数多泥浆层厚,土壤结构过于细腻致密,通透性差,不利于根系发育。

7.4 耢地整平

用刮板或直径 15 厘米以上的钢管做成的耢子超平泥面,整平后田块内高低差<3 厘米,达到寸水不露泥效果,形成 2 厘米左右的泥浆层。理想的耕层是“上有泥浆、下有团块”。耢地后沉淀时间要根据具体土壤类型和手指划泥面合拢效果确定沉淀时间,土壤含砂较大沉降时间宜短,粘重土壤沉淀时间宜长。田面手指化沟后,泥浆可慢慢恢复,是插秧的最佳时期。

8.水分管理

秸秆全量还田后,分解最快是在生长季的 6~7 月份,而此时正值水稻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秸秆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应采取“浅--湿--干”的方式灌溉,充氧壮根,除施肥和除草需要保持水层以外,不宜长时间淹灌,防止有害气体损伤根系。非 盐碱地 稻区,在水稻移栽后分蘖初期可晒田 1~2 次,及时充氧;分蘖末期可重晒至田面微裂、不粘脚,养根控蘖;拔节期保持脚窝有水为宜,无水再上新水;结实期“浅--湿--干”灌溉直到黄熟初期将水排干。

9.养分管理

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应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因此秸秆还田第一年在当地历年施肥量的基础上减少施氮肥量 5%-10%左右;第二年因地制宜在当地历年施肥量的基础上减少施氮肥量 10%~20%。

10.其它管理措施与常规水稻生产一致。

信息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关于水稻秸秆深翻还田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 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分享
1
上一篇:牛干咳嗽怎么治疗? 下一篇:柑橘苗有花叶片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
目录

推荐阅读

90%的农民还看了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