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冬季农户安全储粮知识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1:17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30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秋收后粮食水分偏高,农户大多为“地趴式”的储粮习惯,在严重降雪后气温逐渐升高,坏粮风险非常大,建议农户一定要保管好自家庭院玉米,防止粮食生霉超标卖不出去现象发生。

一、什么是粮食安全水分?安全水分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保持粮食安全储藏的水分,粮食中的水分几乎都是结合水时,才能保证储粮的安全。国家规定玉米安全储藏水分小于或等于14%。

二、现阶段玉米质量标准是哪些?

三、玉米为什么会发霉?

玉米发生霉变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引起粮食发霉的大多数霉菌在温度10℃以上,粮食水分在13%—15%,空气相对湿度75%就能生长。在高水分情况下,甚至O℃以下也能导致粮食霉变。

在穗储中,常见发热霉变的部位一般在粮面下50厘米处,或在底层与仓壁返潮处,这主要是玉米入仓水分较高或者在储藏期间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局部水分增高,霉菌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而造成的。

四、玉米霉变经过哪些过程?

初期变质。初期变质是微生物活动开始加强的过程。在此阶段,玉米将出现颗粒鲜艳,散发出甜味,有出汗现象。

变色:玉米逐渐失去原有色泽,接着变灰发暗。玉米胚部变色,俗称“起眼” 。

轻微异味:如玉米的酒味,一般玉米的轻微霉味,俗称“宿气”、“闷热气”等。

玉米发潮:粮粒表面潮润,有“出汗”、“返潮”现象,散落性降低,用手搓或插入粮堆有涩滞感。

粮粒变软:粮粒软化,硬度下降。

粮温失常:粮温失常可能有发热趋势或已经发热。

发现以上征兆,及时采取通风、晾晒、降温、降湿等措施, 即可防止粮食生霉,减少损失。

生霉是微生物在粮食上大量生长繁殖的过程。继初期变质之后,储粮中的湿热逐步积累,粮温可以每天 2~3℃或更快的速度上升,出现明显的发热现象。同时,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玉米胚部及碎粒断面霉变部位出现白色菌丝,“俗称生毛”,有轻霉味。在霉变一周以后,会产生各色孢子,多数为灰绿、黄绿、蓝绿或黄褐、棕色、红色等,集中在胚部十分明显,变为毛状或绒状,“俗称点翠”,有辛辣气味。通常所说的粮食“生毛”、“点翠”就是生霉现象。由生毛到点翠仅需几天时间,一旦发热,不及时处理,就会腐烂。

五、如何预防玉米霉变?

孔隙度的存在使粮堆气体的交换成为可能。孔隙度大,通风阻力小,气体交换容易,粮堆内湿热易于散发,对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有利,但对低水分粮食长期储藏不利。孔隙度小,气体交换不足, 当某些部位湿热高时,粮堆内就会湿热聚集不散,易引起发热、霉变。因此,要尽可能地加大储粮部分的孔隙度,可解决粮食发霉问题。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降低玉米水分,防止玉米发霉。更要加强穗储玉米的检查工作,如此时玉米水分高应适当摊开晾晒,防止霉变。

六、农户储粮发热霉变后应如何处理?

粮食发热霉变后,首先要查明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加以处理。处理的原则是“安全、经济、有效”。一般对发热霉变的粮食可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措施:

(1)由于粮食含水量增高而引起的发热霉变,应采取日晒降低水分;因含杂过多而引起的发热霉变,则要采取过筛或风选等办法除去杂质。

(2)由于粮食堆结露引起的上层发热霉变,要勤翻粮面,降温散湿。如果上层发热霉变严重,则要将霉变波及的粮层取出单独处理,除湿散热。

(3)因储粮害虫集聚而引起的发热霉变,应采取熏蒸杀虫、曝晒或过筛除虫等办法处理。

(4)由于下层粮食浸水、受潮等引起的发热霉变,则要采取倒仓或倒堆措施,将底部发热霉变的粮食取出单独处理。

(5)对于发热霉变的粮食,应根据品质劣变情况确定取舍及用途。一般霉变比较严重的粮食,人畜不能食用,可做工业原料;霉变特别严重的只能做 肥料 或掩埋。发热霉变的粮食经过处理后,应单独存放。

关于冬季农户安全储粮知识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 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分享
1
上一篇:河南: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的技术指导意见 下一篇:果树防冻方法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