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芝麻的种植技术和管理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0:00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3107个字,大约阅读时间8分钟

芝麻是一种极为优良的 油料作物 ,广泛应用于提炼芝麻油等产品。它具有较短的生长管理周期,适宜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种植。不同品种的芝麻具有不同的成熟期:早熟品种约需3个月,中熟品种约需3个半月,而晚熟品种则大约需要4个月的生长期。下面一起学习一篇芝麻的种植技术和管理。

一、选择品种

春季种植芝麻时,由于从播种到收获的周期较短,推荐选择 生长周期 较长、耐低温、植株较高的中晚熟品种。夏秋季节种植时,考虑到生长周期同样较短,应选择抗热、抗旱能力强(特别是秋季种植需注意防止干旱)、植株较矮的中早熟品种。

在土壤肥沃、水肥条件良好、地力水平较高的地块,推荐种植亩产量高的芝麻品种,这些品种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相反,在土壤贫瘠、水肥条件不足、地力较差的地块,应选择亩产量较低的芝麻品种,这些品种对肥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对于田间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块,建议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芝麻品种。或者,在播种前,可以通过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和除虫处理,或对种子进行药物浸拌处理,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二、播种时间

春芝麻的播种时间通常在4月初至5月底,建议选择在谷雨到小满节气之间,当土壤温度升高至15至18摄氏度以上时进行,因为芝麻偏好温暖环境,低于15摄氏度不利于发芽和出苗。

夏芝麻适宜在5月底至6月底播种,推荐在芒种节气前后,即夏初时节进行播种。秋芝麻的播种时间则在6月中旬至7月底,但需注意不要晚于立秋节气,以免生长周期不足,影响产量和籽粒成熟度。

三、播种深度

鉴于 芝麻种子 较小,播种时不宜过深。理想的播种深度为2厘米左右,播种后在种子上覆盖一层薄土即可。播种深度应控制在1.5厘米至3厘米之间,避免过深或过浅,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出苗。使用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可以适当浅播,深度在1.5至2厘米之间。而在露地直播或风沙较大的地区,建议适当深播,深度在2.5至3厘米之间。

四、播种密度与用种量

季节对播种量的影响:春季播种的芝麻,推荐用种量约为每亩0.4公斤;夏季播种约为0.3至0.4公斤;秋季播种则建议增加至0.4至0.5公斤,以适应较短的生长季节。

播种方式对播种量的影响:撒播方式用种量最多,推荐每亩0.4至0.5公斤。条播方式居中,推荐每亩0.35至0.45公斤;穴播(点播)方式用种量最少,推荐每亩0.3至0.35公斤。

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播种量可能略多于南方地区。单干直立高大型品种宜密播,以提高开花结荚数量和亩产量。多分枝低矮株型品种则宜稀播,确保充足生长空间。

株型对种植密度的影响:对于低矮分枝型芝麻品种,建议株距约22厘米、行距约33厘米,每亩保证8000至9000株苗。对于直高单干型芝麻品种,建议株距约14厘米、行距约25厘米,每亩保证10000至12000株苗。

五、播种方法

由于芝麻种子细小,直接播种可能难以控制密度。建议先将种子与少量草木灰或细干土混合均匀,以便于播种。 芝麻播种 需要适宜的土壤湿度。如果土壤湿度不足,应提前2至3天浇水造墒,然后松土播种。避免播种后立即浇水,以防种子被冲散。在小雨后松土播种,或在前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松土趁墒播种,都是有效的方法。

无论是撒播还是条播,都应保证播种均匀,并覆盖一层薄土以促进快速出苗。对于穴播和条播,建议行距保持在30至40厘米,株距在20至25厘米,避免播种过密,影响后期产量。

考虑到芝麻根系浅,怕涝不耐积水,建议采用起垄做畦的方式播种。垄畦高度约20厘米,畦沟宽度约30厘米,畦宽1.2至1.5米。在播种畦上采用多行种植模式。

六、芝麻出苗后的田间管理

芝麻出苗后,应及时进行间苗,通常分为2至3次,直至最终定苗。例如,若进行两次间苗,第一次应在芝麻长出2至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在长出4至5片真叶时完成间苗和定苗。

出苗前,若发现表土板结,应立即松土,以消除板结,为种子顺利发芽和出苗创造条件。出苗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在整个苗期管理上,应采取“前期保湿以促进幼苗生长,后期适当控水以促进根系发达和植株健壮”的策略。

芝麻从出苗到封垄前,建议进行3至4次中耕,以实现三个主要目的: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和保水、保墒、保肥能力。促进幼苗快速形成发达根系,形成壮苗。清除杂草,确保芝麻苗获得充足的生长资源。

第一次中耕建议在芝麻长出2至3片叶子时进行,可与第一次间苗结合,只需浅划锄破除地表硬土。第二次中耕在芝麻长出5至6片叶子时进行,中耕深度控制在3至5厘米,避免损伤幼苗根系。第三次中耕在芝麻长出8至10片叶子时进行,深度控制在6至8厘米。第四次中耕在封垄前或初花期前进行,可结合追施花前肥进行深耕,注意培土以提高防旱防涝能力。

中耕后的管理:芝麻封垄后,尤其是大量开花后,应停止中耕,以免损伤根系和花朵。

七、施肥管理

播种前的底肥:芝麻生长期较短,通常早熟品种仅为85至90天,因此充足的底肥是确保高产的关键。底肥应与整地时一同施入,以 有机肥 或腐熟农家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氮磷钾化肥,特别是磷肥。对于土壤缺素或病虫害较多的地块,可适量添加微肥和菌肥。一般推荐每亩施入200至400公斤商品有机肥或2500公斤以上腐熟农家肥,以及30至4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或相应的磷肥、尿素和硫酸钾。根据土壤肥力和种植品种,适时调整施肥量。

生长期的追肥:芝麻的追肥应针对其生长关键阶段,包括5至6叶期(幼苗期)、现蕾至初花期(花芽分化期)和盛花期后(开花结荚期)。苗期追肥旨在促进幼苗生长,若底肥充足且幼苗生长良好,则无需额外追肥;若生长缓慢,可适量追施尿素。现蕾至初花期追肥重点在于支持花芽分化,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可施用尿素、硫酸钾或中高氮型复合肥,并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含硼 叶面肥 。盛花期后追肥则以钾肥为主,磷氮肥为辅,重点促进开花结荚,可施用高钾型复合肥、硫酸钾和尿素,并结合磷酸二氢钾及含硼、钙叶面肥喷施。

八、浇水管理

播种前的土壤湿度:芝麻播种需要确保土壤有适宜的湿度。干旱或湿度不足的土壤应提前2至3天浇水以增加墒情,而湿度过高的土壤则应等待水分渗透后再进行播种。播种时理想的土壤湿度大约为80%。

发芽出苗期的湿度控制:芝麻播种后至出苗前,适宜的湿度约为75%。过低或过高的湿度都不利于种子的正常发芽和出苗。如果播种前土壤水分充足,通常无需在此期间额外浇水。

出苗后的水分需求:芝麻出苗后至现蕾开花前,适宜的土壤湿度约为70%。开花至植株封顶前,湿度可调整至75-80%。从封顶到成熟采收前,维持约70%的湿度较为合适。

生长期间的水分管理:在芝麻整个生长周期内,发芽出苗期保持土壤持续湿润有助于整齐出苗。幼苗期到现蕾前的适当控水有助于根系发展和植株健壮。

开花结荚期是芝麻对水分需求最大的时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浇水时应采用小水勤浇的方式,避免大水漫灌,以防田间积水导致根部渍涝,从而引起落花落荚或减产。

九、适时打顶

芝麻打顶的最佳时期是在全田约70%的植株开花后的15至30天内,具体时间根据春芝麻、夏芝麻和秋芝麻的不同生长周期而定。此外,当芝麻进入开花末期,顶叶成簇且新芽停止生长时,也表明打顶时机已到。打顶时,剪去主茎和分枝顶部的2至4厘米。

打顶长度应根据打顶时间灵活调整,一般为2至3厘米。打顶时间早的植株可剪短至1至2厘米,晚的则可延长至4至5厘米。注意避免打顶过早或过晚,以免影响开花结荚量或打顶效果。

打顶应一次性完成,顺序由上至下、主茎至分枝。同时,去除无花无荚的侧枝,但要避免损伤花朵、叶片,尤其是开花结荚部位的绿叶。建议在晴天上午进行打顶,避免阴雨天气,以减少病菌和害虫的侵染风险。

打顶后应及时追肥和浇水,以满足芝麻萌发新枝的营养需求,防止早衰和减产。新侧枝长出4至6片叶后,喷施缩节胺或矮壮素搭配磷酸二氢钾1至2次,促进开花结荚并预防倒伏。

十、病虫害防治

芝麻生长期间易受黄萎病、枯萎病、茎枯病、疫病等病害,以及蚜虫、蓟马、螟虫、蛾虫、地老虎、蛴螬、棉铃虫等虫害的影响。农户应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状况,及时采取杀菌剂或杀虫剂进行防治。

十一、采收时间

芝麻成熟后应及时采收,过早采收会导致籽粒发育不全,产量和品质降低。过晚采收则可能因果荚干透而炸裂,造成掉粒减产。

芝麻植株大部分叶片变黄并脱落,顶部剩少数绿叶。植株下部2-3个果荚轻微开裂,中部果荚膨大变硬,上部果荚饱实灌浆。

若难以通过观察判断,可参考以下时间:春芝麻8月中下旬采收,夏芝麻9月中上旬采收,秋芝麻9月底采收,或在谢花打顶后20-25天进行采收。

采收期的灵活判断:芝麻的成熟期受地块条件和管理方式影响,如种植稀疏地块比种植稠密的早成熟,中后期水肥管理较少的地块比水肥充足的早成熟。农户需根据芝麻的实际生长状况,灵活判断最佳采收时间。

综上就是芝麻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介绍,种植芝麻想实现高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大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学习参考内容。

关于芝麻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 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分享
1
上一篇:凌霄花如何种植? 下一篇:菇娘果的种植时间和管理方法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