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泥鳅养殖方法和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39:58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47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泥鳅是一种具有多次产卵习性的鱼类。在自然环境中,它们的繁殖周期从4月上旬开始,5月至6月达到产卵高峰期,整个繁殖季可以持续至9月。适宜泥鳅繁殖的水温范围是18℃至30℃,而最理想的繁殖水温则在22℃至28℃之间。我国现在有不少朋友 养殖泥鳅 ,下面一起学习一篇 泥鳅养殖 方法和技术。

一、池塘条件

池塘类型:泥鳅养殖池分为苗种池和成鱼池。苗种池面积建议在30~60平方米,水深15~40厘米;成鱼池面积则在100~200平方米,大型成鱼池可达600~700平方米,水深30~40厘米。

池塘大小:养殖泥鳅的池塘面积推荐为1亩左右,以长方形为佳,避免过大。水泥池面积建议在100~150平方米,苗种池可更小,30~50平方米适宜,池深通常在50~100厘米。

水源要求:泥鳅可使用无污染的自然水源或自来水养殖。适宜的养殖用水应具备溶解氧超过3.0毫克/升、pH值在6.0~8.0之间、透明度约15厘米的条件。

土质选择:泥鳅在黏质土中生长,其体色偏黄,肉质肥美,骨骼较软,风味更佳;而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体色较深,脂肪较少,骨骼较硬,口感略逊。

防逃措施:鉴于泥鳅具有强烈的钻洞本能和逃逸能力,建造池塘时应特别注意防逃设计,避免泥鳅通过漏洞逃逸,并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养殖区域。

二、放养管理

池塘清整:对于旧池塘,在鳅苗入池前30天进行晾晒,以减少微生物数量。在鳅苗入池前,彻底清除池底淤泥,检查并修复池塘漏洞,确保进排水管道畅通无阻。

清塘消毒: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以消除病原体。放养前排水,清除乌鳢、蛇等可能的敌害生物。在投放苗种前15天,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用量为3.75千克/公顷,以杀灭细菌、 寄生 虫及其他敌害。

注水与施肥:在苗种投放前3~5天,施用腐熟的人畜粪作为基肥,用量为3.0~4.5吨/公顷。随后将池水加至约30厘米深,以培养天然饵料生物。当水色转为绿色,透明度达到15~20厘米时,即可投放泥鳅苗种。

用水处理:在大规模养殖泥鳅时,循环用水是常见的做法,因此必须对养殖用水进行科学处理。根据当前养殖实践,采用物理方法处理养殖用水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以确保水质适合泥鳅生长。

三、养殖管理

苗种选购:选择附近良种繁育场的泥鳅苗,挑选活力充沛、健康无病、规格一致的苗种。每亩投放300尾/公斤规格的泥鳅苗种,数量在280~300公斤左右。

种苗消毒:放养前用4~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以减少病害发生。若运输过程中采取了降温措施,放苗时应适当加水以缓冲水温变化。

水色调整:理想的泥鳅池塘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控制在20~30厘米。根据透明度调整施肥量,保持适宜的水色和透明度。

施肥策略:每隔15天施 有机肥 一次,每亩约15千克。根据水色,适量施用尿素或碳酸氢铵,保持水色黄绿。

定期消毒:6~10月每两周使用二氧化氯消毒一次。若水质富营养化,可结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

水温控制:泥鳅最适宜生长水温为18~28℃。高于30℃时需更换池水,增加水深,以降低水温并提高溶解氧。

日常管理:每日检查食台,观察摄食情况。定期使用生 石灰 和漂白粉进行全池泼洒和食场消毒。防止缺氧,确保水质良好。

捕捞时机:泥鳅养殖8~10个月后可进行捕捞。高产情况下,每平方米可达500~800克,每亩产量约350~450千克。当泥鳅体长达到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时,即可作为商品出售。

四、病害防治

1、烂鳍病

症状:病鳅的鳍部、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出现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鱼体两侧有浮肿和红斑。

防治:使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0.1克/立方米的呋喃唑酮进行全池泼洒。

2、赤鳍病

症状: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肌肉腐烂,肛门发红,出现血斑,严重时鳍条脱落,不摄食,可能导致死亡。

防治: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前用4%食盐水进行消毒。

3、打印病

症状:病灶呈椭圆形或圆形,浮肿有红斑,主要位于尾柄基部。

防治:使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2~4克/立方米的 五倍子 进行全池泼洒。

4、车轮虫病

症状:患病泥鳅摄食减少,离群独游,体表虫体密布,若不治疗可能引起死亡。

防治:清塘时使用生石灰,按每立方米池水使用0.7克晶体***进行全池泼洒。

5、寄生虫病

症状: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体表粘液增多,可能在水面打转或不安。

防治:使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进行全池泼洒。

以上就是泥鳅的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大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养殖泥鳅是一个细致的过程,想要养好就要付出努力。

关于泥鳅养殖方法和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 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分享
1
上一篇:养羊的技术和养殖方法 下一篇:牛蛙的人工养殖方法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