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政策 >正文

带你认识蔬菜的疑难杂症 —— 黄瓜靶斑病

发布时间:2024-10-26 16:53:0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9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黄瓜靶斑病又名棒孢叶斑病,是近些年京郊黄瓜上新出现的重要真菌病害。保护地受害严重,重病地块病株率达70%以上。该病的症状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黄瓜常见病易混淆,不易准确识别,农户普遍反映该病难以防控。在此简介该病的识别和防治要点,希望广大菜农朋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生产损失。

病害症状主要为伤害叶片,严重时还可以侵染叶柄、茎蔓和黄瓜果实。

叶部症状可分为小斑型、大斑型和角斑型3种,后期病斑可散生或连接成片,造成叶片穿孔、枯死或脱落。

小斑型:多见于发病初期的黄瓜新叶上,病斑直径0.1-0.5厘米,呈黄褐色小点。病斑扩展后,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病健交界处明显,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浅黄色,叶片背面病部稍隆起,黄白色。该类症状在京郊比较常见。

大斑型:多为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灰白色,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隐约有轮纹,湿度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白色毛絮状物。

角斑状:多与小斑型、大斑型及霜霉病症混合发生。病斑黄白色,多角形,病健交界处明显,直径0.5-1厘米,该症状易与黄瓜霜霉病混淆。

茎部受害常见于黄瓜生长中后期,中下部先发病,近地面的茎部发病最为严重。高温高湿条件下可为害果实,造成果实开裂、流胶,黏状物黄色。

小斑型病斑发病后期

黄瓜靶斑病易与几种病变混淆,但又有多区别,主要表现为:

与霜霉病的区别,病斑颜色明亮,黄白色,边缘明显,阳光下病斑透明;而霜霉病的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多交集成片,湿度大时叶片背面有黑褐色霉层。

与角斑病的区别。病斑正面和背面色泽较为接近,湿度大时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片背面产生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

与炭疽病的区别。大斑型病斑与炭疽病症状类似,区别点在于炭疽病的病斑潮湿时会产生粉红色粘稠物。

农业防治,主要采取:抗病品种。有条件可选择“津优301号”和“津优307号”等抗病品种。

轮作耕种。避免连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例如韭菜、大蒜、芹菜、水萝卜等。

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田块及其周边的杂草和病残体,并带离田块做深埋、堆沤等无害处理。

健身栽培。宜高垄覆膜栽培,保持排水畅通,土壤疏松肥沃,提升根系活力。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均衡施肥,避免脱肥或者偏施氮肥。合理密植,避免过密,保持田间通透。保护地栽培加强温湿度管理,及时通风降湿,避免长时间高温高湿。控制留瓜数量,提升植株抗性。

定植前,密闭棚室,选用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喷雾或45%百菌清烟剂熏烟。

种子播种前,可用55℃温汤浸种10-15分钟。也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发病初期,尽快开展药剂防治。可选登记药剂有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200克/升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400克/升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或1000亿个/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等。

应先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再用药。喷雾施药时,重点喷施中、下部叶片,叶片的正、背面都要喷到位,尽可能全面细致。连续防治2-3次,用药间隔7-14天,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分享
1
上一篇:2024年南山博物馆中秋国庆假期开放公告 下一篇:秋大棚西瓜坐果后期管理技巧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