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甘肃康县:大鲵养殖有“钱”途

发布时间:2024-10-26 09:52:2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50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养娃娃鱼既不要多大的场地,又不费多少劳力,跟城里人养金鱼差不多。”康县两河镇廖坝村村民马彦宏坐在堂屋里一边给塑料箱里的大鲵投食一边说。如今,在康县,像马彦宏这样的大鲵养殖专业户已经有178户,规模化养殖户38户,注册大鲵养殖公司10个,存塘种鲵7500尾,幼鲵65000尾,年孵化幼鲵30000尾,养殖户年种苗收入500万元,综合产值1500万元。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学、经济和科研价值,因康县气候温润,地理环境特殊,全县80%的河道、溪流均属大鲵适生区。近年来,康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鲵特色养殖,增加农民收入。在发展大鲵养殖产业过程中,康县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商品化养殖模式,先后攻克了大鲵养殖参繁率低、受精率低、孵化率低、幼苗成活率低和“苗、饵、疾”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促进大鲵养殖产业逐渐形成规模。

目前,康县已探索出原生态、仿生态和人工可控繁育三种驯养模式。康县已建成大鲵养殖基地24个,占地面积241亩;建成工厂化养殖场4个,标准化养殖池6300平方米,修建仿生态大鲵繁育洞穴6800个,幼鲵孵化池3200平方米。目前,已有17个养殖公司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32户养殖户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3户养殖企业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分享
1
上一篇: 广州海关截获259只活体龟进境 下一篇: 甘肃天水:3567尾幼体大鲵游入“新家”
目录

推荐阅读

90%的农民还看了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