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需肥特点与施肥原则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8:2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317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大豆 (4354,22.00,0.51%) 按产地的农业生态条件和种植时期,可分为春大豆和夏大豆,施肥和管理既要考虑其共同的需肥特点和施肥原则,又要结合当地具体生产条件,做到因地制宜。
需肥特点
花荚期是养分吸收高峰花荚期既是干物质累积的高峰期,又是氮、磷、钾养分吸收的高峰期,例如从分枝末期至鼓粒前期,干物质和氮( N )、磷( P2O5 )养分累计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量的 58.7% 、 60.8% ,因此初花是追肥的关键期。
需氮量大,但根瘤能固氮大豆需氮量较大,是需磷量的 4.5~5 倍;由于根瘤能固氮,可满足自身需要量的 40%~60% ,所以氮肥可以少施。但不能不施,因为根瘤长成之前缺乏固氮能力。需要注意施氮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对生物固氮起到抑制作用。
需钙量大,喜硫,对缺钼敏感大豆对钙需求量较大,其籽粒钙含量是小麦籽粒钙含量的 10 多倍;大豆喜硫,施用硫酸钾较氯化钾更能提高大豆品质;钼有助于根瘤形成和提高固氮作用,大豆对缺钼敏感。所以要注意钙、硫、钼等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和施肥矫正。
与禾本科作物间套作可防治缺铁以豆科和玉米 (2313,-5.00,-0.22%) 间套作为例,大豆根瘤能固氮,除了自用外还可以供应玉米。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根系能分泌麦根酸,活化土壤中难溶性铁的能力较强,不但自身不缺铁,根系活化土壤铁能力较弱的大豆也跟着受益。
忌重迎茬重迎茬抑制根瘤固氮,并造成对土壤养分偏畸吸收,再加上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即化感作用),很容易使大豆缺素和感染病虫害。这些问题在黑龙江省等大豆集中产区尤为突出。
施肥原则
提高施肥技术大豆施肥应该氮、磷、钾配合,氮肥适当少施,追肥应以初花期为重点;要注意钙、硫和钼等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可采取叶面施肥、微肥拌种等措施解决;提倡根瘤菌剂混合拌种,以提高结瘤效率;注意大豆重迎茬问题及其与施肥的关系。对重迎茬严重又难以避免的地块,可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或选用通用型复合肥,以弥补大豆重迎茬造成的固氮能力下降。但施氮量不可过多,否则反而抑制固氮作用。
加强综合管理提倡结合深耕整地施用有机肥。春大豆可在前茬秋收后深耕( 20 厘米左右),春季播种;夏大豆可在种麦前深耕,种豆前浅耕抢种;东北春大豆和黄淮海地区夏大豆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机械化条件,采用不同的耕作、播种、施肥等管理模式,除非机械化分层施肥,应该在初花期施用适量氮肥;苗期要进行中耕培土和除草;花荚期如遇干旱要适当灌水;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防治霜霉病、病毒病、豆天蛾、食心虫、造桥虫、蚜虫、菟丝子等病虫草害。
春大豆和夏大豆
产地和播种春大豆主产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尤以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春大豆一般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播种, 9 月上旬至下旬收获;麦茬夏大豆以黄淮海地区为主,一般在 6 月上旬至中旬抢时播完,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收获。
施肥技术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的土壤肥力较高,施肥量相对较少;一般都有机械化播种和施肥条件,可进行一次性分层施肥。即将全部化肥在播种时与种子隔开,分别侧深施到 5 厘米和 10 厘米以下土层,上、下土层的施肥量分别约占 1/3 和 2/3 。初花期再酌情喷施几次尿素溶液( 0.5% )、磷酸二氢钾溶液( 0.1%~0.2% )和微肥溶液( 0.05% 钼酸铵等)等叶面肥;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的施肥技术可参考东北地区春大豆,但其土壤肥力,特别是钾含量较低,又多在冬小麦收获后夏播,在秋季收获。夏大豆与春大豆相比,生育期短开花早,要求抢时早播,因此施肥量要适当增加,除基肥或种肥外,在初花期每亩酌情追肥尿素 3~5 公斤。 (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王兴仁)
推荐阅读
-
红薯施肥有讲究
有许多农民朋友认为种植红薯不需要施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只有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才能使红薯优质高产。 看苗情在分枝结薯期,地下根网形成,薯块开始膨大,吸肥力强,此时薯叶面积加大,光合效率提高,需要及早追肥,以达到壮株催薯、快长稳长的目的。对长势较好的,可减团...
-
棉花巧施叶面肥既防病虫又增产
叶面喷肥是棉花 (19765,-20.00,-0.10%) 上生产经常采用的一种施肥方法。喷肥得当,不仅可以补充养分、调节生长、提高产量,而且还可以兼治一些病虫害,从而实现一肥多效、一举多得。 喷施氮肥尿素具有破坏昆虫几丁质的作用,在团...
-
大棚内施肥应该多注意
冬季大棚内施肥应该多注意,不少农民在大 棚蔬菜生产时,施用肥料过勤、量大,造成土壤板结,瓜菜烂根、沤根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首先选用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采取追施与冲施 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解决表层根需肥问题,另一方面追肥能活化土层,增加根系,缓解肥效。分散施用磷肥,后期团...
-
水稻抽穗结实期田间管理技术要领
水稻抽穗结实期是灌浆壮籽形成产量,是抽穗开花和灌浆结实两个过程,是决定穗粒和粒重的关键时期,应以叶面施肥、间歇灌溉、防治稻蝗虫、保持活秆成熟不倒伏为管理重点。 具体措施如下: 1. 湿润灌溉:抽穗开花期是对水较为敏感的时期,不团...
-
结果多的柠檬树提前施攻秋梢肥
在七月底八月初柠檬树抽秋梢前半个月施攻秋梢肥,以速效速溶氮肥钾肥为主,五年生以上的植株,或结果 50 公斤以上的树,母树施尿素 1.5~2 公斤、氯化钾 0.5~1 公斤,雨后均匀撒施团...
-
新型肥料的作用
新型肥料的主要作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改善肥料品质和性质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按其本身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六类: 微量元素肥料具有一种或几种微量元素标明量的肥团...
-
蔬菜生产合理使用有机肥
在蔬菜生产中施用有机肥,既可实现持续供应作物根层多种养分需求的目的,又可逐步提升菜地土壤的有机质与缓冲性能,并可减轻土传病害和重茬障碍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蔬菜生产从来都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但是,在现代集约型高产高效优质蔬菜产业发展中,除了继续保持有机肥的投入以外,同时还有化肥团...
-
果树缺乏磷的症状
缺磷症状在形态表现上没有缺氮那样明显。缺磷时各种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植株生长迟缓、矮小,根系不发达,成熟延迟,果实较小。 缺磷叶变小,变窄,叶色呈暗绿或灰绿、绿红、赤绿、青绿或紫绿色,缺乏光泽,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发育不良,致使叶绿索密度相对提高。当缺磷较严重时,植物团...
-
植物使用磷素过多的危害
磷素过多时能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台物,叶片厚而密集,系统生殖器官过早发育,茎叶生长受到抑制,营养生长停止,过分早熟,导致减产。 由于水溶性磷酸盐可与土壤中的锌、铁、镁等营养元素生成溶解度低的化合物,降低它们的有效性,因此磷素过多可诱发锌、铁、镁的团...
-
东北地区水稻适时施好壮粒肥
目前,东北地区水稻长势普遍较好,分蘖穗数充足。但水稻生育后期仍可能遭遇不同程度低温冷害,部分稻区穗颈瘟存在流行风险。为指导各地加强水稻后期田间管理,确保丰产丰收,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提出东北地区水稻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适时施好壮粒肥。以孕穗期的叶色为基准,当团...
-
红薯施肥有讲究
有许多农民朋友认为种植红薯不需要施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只有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才能使红薯优质高产。 看苗情在分枝结薯期,地下根网形成,薯块开始膨大,吸肥力强,此时薯叶面积加大,光合效率提高,需要及早追肥,以达到壮株催薯、快长稳长的目的。对长势较好的,可减团...
-
棉花巧施叶面肥既防病虫又增产
叶面喷肥是棉花 (19765,-20.00,-0.10%) 上生产经常采用的一种施肥方法。喷肥得当,不仅可以补充养分、调节生长、提高产量,而且还可以兼治一些病虫害,从而实现一肥多效、一举多得。 喷施氮肥尿素具有破坏昆虫几丁质的作用,在团...
-
大棚内施肥应该多注意
冬季大棚内施肥应该多注意,不少农民在大 棚蔬菜生产时,施用肥料过勤、量大,造成土壤板结,瓜菜烂根、沤根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首先选用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采取追施与冲施 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解决表层根需肥问题,另一方面追肥能活化土层,增加根系,缓解肥效。分散施用磷肥,后期团...
-
水稻抽穗结实期田间管理技术要领
水稻抽穗结实期是灌浆壮籽形成产量,是抽穗开花和灌浆结实两个过程,是决定穗粒和粒重的关键时期,应以叶面施肥、间歇灌溉、防治稻蝗虫、保持活秆成熟不倒伏为管理重点。 具体措施如下: 1. 湿润灌溉:抽穗开花期是对水较为敏感的时期,不团...
-
结果多的柠檬树提前施攻秋梢肥
在七月底八月初柠檬树抽秋梢前半个月施攻秋梢肥,以速效速溶氮肥钾肥为主,五年生以上的植株,或结果 50 公斤以上的树,母树施尿素 1.5~2 公斤、氯化钾 0.5~1 公斤,雨后均匀撒施团...
-
新型肥料的作用
新型肥料的主要作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改善肥料品质和性质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按其本身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六类: 微量元素肥料具有一种或几种微量元素标明量的肥团...
-
蔬菜生产合理使用有机肥
在蔬菜生产中施用有机肥,既可实现持续供应作物根层多种养分需求的目的,又可逐步提升菜地土壤的有机质与缓冲性能,并可减轻土传病害和重茬障碍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蔬菜生产从来都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但是,在现代集约型高产高效优质蔬菜产业发展中,除了继续保持有机肥的投入以外,同时还有化肥团...
-
果树缺乏磷的症状
缺磷症状在形态表现上没有缺氮那样明显。缺磷时各种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植株生长迟缓、矮小,根系不发达,成熟延迟,果实较小。 缺磷叶变小,变窄,叶色呈暗绿或灰绿、绿红、赤绿、青绿或紫绿色,缺乏光泽,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发育不良,致使叶绿索密度相对提高。当缺磷较严重时,植物团...
-
植物使用磷素过多的危害
磷素过多时能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台物,叶片厚而密集,系统生殖器官过早发育,茎叶生长受到抑制,营养生长停止,过分早熟,导致减产。 由于水溶性磷酸盐可与土壤中的锌、铁、镁等营养元素生成溶解度低的化合物,降低它们的有效性,因此磷素过多可诱发锌、铁、镁的团...
-
东北地区水稻适时施好壮粒肥
目前,东北地区水稻长势普遍较好,分蘖穗数充足。但水稻生育后期仍可能遭遇不同程度低温冷害,部分稻区穗颈瘟存在流行风险。为指导各地加强水稻后期田间管理,确保丰产丰收,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提出东北地区水稻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适时施好壮粒肥。以孕穗期的叶色为基准,当团...
最新更新
-
蚂蚁养殖技术简介
蚂蚁系社团性昆虫,作为药用的仅发现大黄蚁,分别为黄猄蚁、拟黑多刺蚁等几个少数品种,人工养殖比较成功的仅有拟黑多刺蚁,因这种蚂蚁适应能力强、周期短、繁殖快,不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可进行高密度箱式立体养殖,较与假山式、缸式养殖方法相比,具有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占地面积小等许多优点。团...
-
蚂蚁的采收加工
人工饲养蚂蚁的采收,主要是食物引诱,决定采哪一窝(必须有很多的数量)先让这窝饿3-5天,全群蚂蚁至少有80%以上的蚂蚁有饥饿状态,然后用编织袋,在袋中放上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用一棍小竹筒缚在袋口上,蚂蚁因饿得慌,会很快进入编织袋内,当引诱的数量差不多时,取下编织袋入55℃高温中,约团...
-
水獭的人工养殖技术
栏舍建造 饲养水獭需要建造饲养小室,面积2.8×3.5米,并设有3×1米的水池,在室内备有木制产箱(1×0.6×0.8米),留一小孔,箱内垫干草。小室外设有用铁丝网围栏(高3米)的水泥地面。 饲养管理 一般采用栏舍方式,露天的团...
-
蚂蚁野外放养需要注意些什么
蚂蚁的野外放饲,方法简便,但须注意以下几点,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蚁窝的选择 蚁窝选择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野外放蚁的效果。在取巢时,应选择大而老熟的蚁巢。这种蚁巢,蚁、卵及蛹都较多。蚁巢老熟意味着蚂蚁本身将有分巢的趋势。 团...
-
水獭的发情与交配
在自然界中,水獭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一年四季都有交尾。水獭一般在春夏季繁殖,产在南方的水獭一年可繁殖2次。发情的公母水獭大声嘶叫追逐,互相咬被毛,情绪十分不安,食欲下降。母獭阴门红肿,发情的持续期一般为半个月至1个月。交配的地点是在水中,交配的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进行。交配1次约5团...
-
水獭的妊娠与产仔
母水獭受孕后,就不再受精。妊娠期54-58天。变动范围52-71天。受精卵有游离期。妊娠30天后,食量增加,运动量减少,腹部稍膨大。产前,卧于小室内不出来,并叼草做巢,性情变得凶猛。在母水獭妊娠后期,应为其设置产箱,并在箱内放进柔软的干草,以供其絮窝用。水獭产仔的时间因地区而异。团...
-
冬季养蛇的管理技术介绍
冬季气温低,当气温下降到10℃左右时,蛇停止了一切活动进入冬眠,故应采取有效措施让蛇安全过冬,这是本季度的关键任务。 在冬眠期间,蛇不吃不喝,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依赖在秋季以脂肪形式贮藏在体内的营养物质,以缓慢的分解消耗来维持其生命的最低需要。在冬眠的时候,它团...
-
蚂蚱的基本种类有哪些
虽然差别较为细微,但是全世界有将近30种的蚂蚱,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长角蚂蚱和短角蚂蚱。短角蚂蚱更常见,两种蚂蚱都会在阳光好的日子发出吱吱叫声。长角蚂蚱比短角蚂蚱要大出5倍而且能飞。 1、稻蝗 外观特征:体长雄性21~31mm,雌性26~39m团...
-
水獭养殖技术
水獭是珍贵的毛皮动物,多栖于湖泊塘河、水生植物较少而鱼类较多的淡水中。水獭善于游泳,夜晚潜入水中,一般都单独生活。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敏锐,常夜间捕食鱼、蛙、鼠、甲壳类水生动物。一年后发育成熟,一般1年换1次毛,多在春夏季繁殖产仔,每胎产2-5只,生下的小水獭哺乳3个月后就能独立生团...
-
蚂蚁特性详解
蚂蚁交尾后不久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着孤单生活。蚁后脱掉翅膀,在地下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只能暂时造一小室,作为安身之地,并使已“受孕”的身体有个产房。待体内的卵发育成熟产出后,小幼虫孵化出世,蚁后就忙碌起来。每个幼蚁的食物都由她嘴对嘴地喂养,直团...
-
水獭的饲养管理
水獭容易驯养,新捕获的野生水獭,可放在光线较暗,通风良好,而又安静的内室驯养,并供给充足饮水,浴水和活的鲜鱼。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夏季注意防暑降温。一个月后,待其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再移至笼舍饲养。 饲料以淡水鱼为主,如鲫鱼、鲤鱼、鲇鱼等,每头每天喂食0.8-1.团...
-
水獭的繁殖技术
(一)发情与交配 在自然界中,水獭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一年四季都有交尾。许多猎人认为,幼水獭多在春夏季发情。一年可繁殖两胎,通常一胎2仔。少见一胎1仔或3仔。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在一周岁以上才可繁殖。发情时间依产地而不同。在北方,每年2-4月份团...
-
水獭的生活习性
水獭是食肉目鼬科的1属,体长0.5~1米,体重3~20千克;尾粗长,一般超过体长的1/2;趾间均具蹼,类似鸭掌。共8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非洲和南北美洲的水域或湿地。水獭的游泳能力强,速度很快,主要动力为肌肉发达的长尾上下摆动,而后肢划水则起掌握方向的作用。在游泳中可左右翻转,团...
-
水獭的养殖技术
鼬科动物水獭又名獭、獭猫,分布 在北非和欧亚大陆及其邻近的岛屿,我国各地都有栖息,以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等多水域地区为主要栖息地,以西藏和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所产的水獭个体大而且皮毛质量好。水獭共有10多个品种,我国至少有5个品种。水獭为世界珍贵的毛皮动物,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