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化肥的作用、转变施肥方式,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7:50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449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12分钟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是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高效营养物质。从欧洲1800年生产硫酸铵开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化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供、销、用体系,完全可以为粮、棉、油、果、菜等农产品提供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等必需的矿质态元素以及硅等有益元素。化肥施用200多年来,人口连续翻番的同时,营养水平大幅提高,人类文明进步呈现指数级增长,彻底突破了传统农业依赖于地力自然恢复的瓶颈。
一、化肥是工业革命技术成果和现代农业的物质支撑
化肥起源于欧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800年英国率先从工业炼焦中回收硫酸铵作为肥料,但直到1908年德国发明了现代合成氨工艺,才实现了化肥充足供应。化肥的施用让欧洲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并成为世界经济中心。鉴于化肥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合成氨技术发明者德国Fritz Haber(1918)和Carl Bosch(1931)先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一)化肥的特性和历史功绩
化肥来自于自然界,供应效率高。氮肥主要原料来自于大气,其他化肥原料主要是矿产。氮肥生产与生物固氮机理相似,通过高温高压及催化剂,将大气中的惰性N2变成作物可以利用的活性氮(铵盐、硝酸盐)。在一个10公顷土地上建立的合成氨厂每天可以生产3000吨N,一年能够满足千万亩农田维持亩产800~1000斤的产量,比传统生物固氮效率提高约100万倍。化肥让农田从培肥—生产的长周期转变为连续生产的短周期,极大地提高了农田产出效率。
化肥养分浓度高,劲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化肥中养分含量一般超过40%,是传统有机肥的10倍以上。尿素含氮46%,满足一亩农田10公斤的氮素供应只需要25公斤左右尿素,一个劳动力徒手用半天就可以完成运输和施用。而传统农业收集、堆沤、运输、施用有机肥需要许多人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化肥将农户从繁重的肥料收集、堆沤等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
化肥肥效快,利于作物及时吸收。化肥中的养分主要是无机态的,不需要经过微生物转化分解,施入土壤中后会迅速被作物根系吸收。例如化学氮肥施入土壤后一般3~15天就会完全释放,在植物生长旺盛阶段可以迅速满足作物需要。化肥还可以通过灌溉,甚至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施用,极大地提高了作物的养分吸收效率。
化肥本身是无害的。化肥中养分含量高、杂质低。例如尿素中含有46%的氮素,氮是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其余的主要是CO2,施用到土壤中后会再次释放回到大气中,是无害的。此外,还含有1%左右的水和1%左右的缩二脲,缩二脲严格控制到1.5%以下对作物无害,而且会在土壤中分解并被作物和微生物利用。其他的磷肥、钾肥以及中微量元素都是从矿物中提取出来的,基本成分也都是无害的。
(二)中国化肥来之不易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满足自己化肥供应的同时,还可以向国外出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化肥工业的壮大,为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保障化肥供应是国家基本战略。新中国成立后,化肥作为战略资源重点保障,即使在困难时期,化肥用量的增长也没有停止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化肥供应,例如奖售政策、无利润统购统销政策、生产补贴、施用补贴等。2013年,补贴金额高达1000亿元以上。针对化肥的特殊政策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其他任何商品都没有的。
不惜代价建立化肥工业体系。化肥生产是一个资源高度依赖的工业体系,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异常艰难。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化学工业投资的40%、优质无烟块煤的50%、进口天然气的30%、进口硫资源的60%以上都用于化肥生产。为提高化肥储运能力,国家还为大中型化肥厂修建了专用铁路线、输电线路,铁路和码头仓库等。
技术创新之路十分艰难。建国初期,进口化肥生产装置和材料都异常困难。秉承“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原则,我国开始了艰苦的化肥研发生产之路。侯德榜等科学家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历经8年努力,研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肥技术—“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建成了自主创新的现代化氮肥工业体系。磷肥从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硝酸磷肥—磷酸铵—复合肥整整摸索了半个世纪,钾肥工业从1956年在青海察尔汗干盐湖找矿开始,直到本世纪初研发成功“反浮选冷结晶”工艺后,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三)化肥是吃饱、吃好、吃得健康的重要保障
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次绿色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通过高产品种、灌溉、机械化和大量施用化肥提高了农产品供给。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发展中国家通过施肥提高粮食作物单产55%~57%,而化肥对于中国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中国粮食产量的一半来自化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一直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即利用作物秸秆、人畜粪尿、绿肥等方式培肥地力,粮食产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秦汉至清朝2000余年间,我国每亩小麦和水稻的产量仅从106斤和80斤增长到195斤和291斤。而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70余年间,我国小麦平均单产达到700~800斤,高产地区达到1500斤。其中,化肥的施用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家研究证明,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的作物单产相差55%~65%。
化肥显著提高了国人的营养水平。近年来,我国人均蔬菜水果供应量持续增长,在丰富食谱的同时,也提高了居民营养水平。人均动物蛋白供应量从1961年的1.4公斤增长到2024年的15.5公斤。水果和蔬菜增产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大棚、灌溉、化肥、农药)提高了产出。肉制品、奶制品的增长来自饲料供应的增加,而饲料生产也依赖化肥的施用。化肥极大地丰富了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养分供应,为生产更多人类所需的蛋白、能量、矿物质提供了基础。
化肥提高了土壤肥力。耕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传统农业中耕地养分含量主要由成土矿物决定,绝大部分土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养分缺乏。例如,我国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对较低,据上世纪80年代开展的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平均含量仅7.4mg/kg(如玉米最适宜的含量不应低于8mg/kg)。通过施用磷肥,近30年来我国土壤有效磷含量上升到23mg/kg。化肥施用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生物量,提高地表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本身也是一个碳汇,可以储存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减轻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通过施用化肥提高作物单产,为城市建设、交通、工业和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地空间。
二、科学认识化肥利用中的几个问题
现在,化肥施用带来了一些问题,但大家对此存在很多误解,导致一些负面影响被过分放大。其实,把化肥比作食品大家就好理解。不合理饮食、营养过剩带来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是食物摄入方式的问题,不是食物本身的问题。和饮食一样,化肥施用过量、养分搭配不合理、施用方式粗放等错误方式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但需要科学分析、正确认识、理性对待。
(一)化肥施用与面源污染的关系。
目前水体污染已比较突出,但水体污染物有三大来源:农业面源排放、工业企业及农村和城镇居民污水排放,以及与化石能源排放有关的大气干湿沉降。《202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为238.5万吨,其中生活源排放138.1万吨,农业源排放75.5万吨,工业源23.2万吨,集中式排放源为1.7万吨。可见农业源低于生活源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又包括化肥流失、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引起的氮磷养分流失。据研究,化肥养分流失对农业源氮、磷排放的贡献分别为11.2%和25.7%,总体而言是较低的。实际上,化肥中灭有被当季作物吸收的磷、钾元素大部分还会留在土壤中,为下季作物所利用。
(二)化肥施用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一般而言,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氮肥如尿素、碳铵和磷酸二铵等铵态氮肥等进入土壤后若没有被作物吸收利用,部分氮素将以氨气和氮氧化物等活性氮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引起大气污染。如果采取深施覆土、分次施用、选用合理产品,这些损失是很小的。研究表明,目前氮肥对我国氮氧化物总排放的贡献约5%。随着施肥方式的转变,这一比例还将逐步降低。
(三)化肥施用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土壤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农户直观感觉土壤板结了、污染了,就简单归结为化肥的作用。其实土壤板结不是化肥的作用。土壤板结主要是大水漫灌、淹灌、不合理的耕作等造成的。合理使用化肥尤其是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另外,化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很小,化肥中仅磷酸铵会带入一定量的重金属,我国磷矿含镉量很低,按照目前施肥量(50公斤/亩,按平均含镉量10 mg/kg计),每年带入的镉仅为0.5克/亩,而工矿业开采和污水灌溉带入的镉数量远高于肥料。
(四)化肥施用与农产品品质的关系。
农产品外观、营养及内含物成分、储藏性状与化肥施用有直接关系。老百姓常说“用了化肥瓜不香了、果不甜了”,是化肥施用不合理的结果。部分果农盲足追求大果和超高产,大量投入氮肥,忽视其他元素配合,导致果实很大、水分很多,而可溶性固形物、糖度反而跟不上,降低了风味。实际上,作物品质与养分吸收比例有关,化肥养分结构、施用方法合理,健康成长的瓜果,果更香、瓜更甜。
三、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是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遇到了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我们唯有转变生产方式,降低已经过量的农资成本,才能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节本增效。
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是主要的物质投入。大体上,小麦、玉米、水稻三大谷物化肥农药占物质投入的45%。园艺作物就更高了,苹果生产中肥料和农药投入占到总物质成本的2/3。而农产品价格上不去主要是因为品质不过硬,化肥是品质的决定性因素。资源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刚性制约因素,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直接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而治理的成本也会间接加重农业生产成本。因此,化肥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立足国情,按照“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要求,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行“精、调、改、替”四字方针,逐步将过量、不合理施肥的面貌改正过来。
精,即是推进精准施肥。
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测土配方施肥数十万个试验证明,精确施肥可以实现每亩粮食作物减肥5公斤、增产5-8%、增收100元的效果,而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可以减肥20-90公斤、增产10-20%,增收超过2000元。但由于我国土壤类型多样、种植制度复杂,农田多达7亿多块,让每块地实现精准施肥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技术、政策、制度的综合保障。
调,即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
我国农户过于分散,因此过去一直以通用型的化肥产品为主,这类产品可以满足基本生产要求,但不是最优的。首先,要优化氮、磷、钾配比,增强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配合增效作用,让土壤作物营养更高效。其次,要针对我国不同土壤条件和作物需要,发展适宜的高效肥料产品,并确保这些产品能用到地里。这就需要肥料工业切合农业需求升级产品、肥料营销系统货真价实服务用户、农业领域深入创新本地化技术。
改,即是改进施肥方式。
目前,由于劳动力短缺和农机不足,化肥表施、撒施、“一炮轰”等不合理施肥现象比较普遍。要加快研发推广适用的施肥设备,推动施肥方式转变。例如,氮肥表施养分挥发会超过20%,而深施覆土就可以降低到5%以内。设施蔬菜以及部分大田肥料是随水冲施,可逐步改为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的改变需要肥料产品、农机、农艺、设施的紧密配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大力度,长期推动。
替,即是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
我国养殖业很发达,有机肥中含有的养分大致与化肥提供的氮磷钾养分一致,但是有机肥中的养分还田率仅40%左右,不仅没有发挥肥效,而且成为了污染源。目前,大部分粮田、果园不用有机肥,从长期看,不仅影响产量也制约了土壤生产力的提高。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特别是在水果、设施蔬菜、茶叶上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推进有机无机结合,可以在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
总之,当下在中国全面认识化肥的作用,积极合理的转变施肥方式,是保证食物供应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既要改变“多施肥多增产”等错误观念和“水大肥勤不用问人”等错误方式,也不能走向极端,把化肥妖魔化,从而一刀切的否定化肥。科学理性的认识化肥,正确合理的施用化肥,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化肥产品,才是正确的方向。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推荐阅读
-
因缺补缺,作物专用肥让养分均衡不再难
各种措施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肥料占32%,水利灌溉占28%,新品种占17%,机械化占13%,其它措施占10%。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新型肥料与常规肥料的区别关键在于一个“新”字,而一个事物的“新”与“旧”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现在的新型肥料,用不了多久团...
-
如何简易识别肥料优劣
市场上肥料类型、品种很多,其质量真假、好坏、优劣最终要通过取样检测予以判定。但在购买前也可进行初步识别,以免上当受骗。下面为大家介绍简单易行的肥料产品质量优劣的简易识别方法。 一看:看肥料是否是双层包装,包装上是否标明商标,生产许可证号、肥料登记号、标准代号、养分总含量团...
-
水溶性肥料的优势
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作为一种速效性肥料,它水溶性好、无残渣,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利用。与传统的过磷酸钙、造粒复合肥相比,水溶性肥料具有明显的优势。 水溶性肥料可以水肥同施,以水带肥,实现水肥一体化,有效吸收率达到80团...
-
施用果园4种技术模式介绍
“有机肥+配方肥”模式以苹果为例。亩施农家肥3000~4000公斤,或按照“斤果斤肥”施入,配合一定量的氮磷钾化肥。结合深翻改土、扩展树盘进行,采取环状沟施或条状沟施法,在秋末9月下旬至10月底施入最好。 “复合种养”模式以柑橘+养鸡为例。选择15年生以上的投产园,亩栽团...
-
神奇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肥都离不开你!
枯草芽孢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不仅活跃于土壤、植物根际、体表等外界环境中,同时还是植物体内常见的内生细菌,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具有显着的抗菌活性和极强的抗逆能力。 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快、营养简单,能产生耐热、抗逆的芽孢,可以制成各种剂型;与化学农药混用而不失活,团...
-
“察颜观色”辨麦情施肥控害有诀窍
当前,冬小麦正处于起身拔节期,春小麦也陆续出苗。有些地方的农民反映,自家麦苗色相(叶色和株形)出现异常。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提示,色相异常原因主要是植物营养失调、病虫害和逆境危害。农民朋友应学会“察颜观色”,从异常色相中辨别原因,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 营养失调型 氮过团...
-
小麦将进入抽穗期水肥管理是关键
近期我省大部地区墒情适宜,对冬小麦拔节后快速生长,苗情转化较为有利。4月5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4月中旬以后,我省小麦将陆续进入抽穗期,该期是小麦生长的需水关键期,水肥管理要跟上。 省农业气象专家表示,4月中旬以后,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期,各地要适时进行灌溉,以满团...
-
2024年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农业健身栽培 落实科学肥水管理、合理负载、规范树形等措施,培养健壮树势,抑制害螨发生。根据果树生育期分阶段、均衡施肥,秋季全园施足基肥,萌芽期根施氮肥为主,磷肥为辅;春夏季追施速效化肥。疏花疏果,合理负载。合理修剪,规范整理树形,及时保护剪锯口。苹果采收后,及时落实“剪、刮、团...
-
苹果早期落叶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苹果褐斑病、灰斑病、轮斑病、圆斑病、斑点落叶病的通称,由于它们都能引起果树早期落叶,所以统称苹果早期落叶病。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是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该病一年可发生多次侵染。 一、发病症状 1.褐斑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暗团...
-
马铃薯后期管理,四大病害大剖析
一、总体气象特点 白天温度较高,夜间温度较低。降雨较多。 1.薯块情况: 本区域多在4月25至5月10日种植薯块,到8月23日,已经有120天左右,基本产量已经形成,薯块属于膨大后期。 2.病害情况: 高温型病害如炭疽病、早疫病、青枯病、病毒团...
-
因缺补缺,作物专用肥让养分均衡不再难
各种措施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肥料占32%,水利灌溉占28%,新品种占17%,机械化占13%,其它措施占10%。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新型肥料与常规肥料的区别关键在于一个“新”字,而一个事物的“新”与“旧”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现在的新型肥料,用不了多久团...
-
如何简易识别肥料优劣
市场上肥料类型、品种很多,其质量真假、好坏、优劣最终要通过取样检测予以判定。但在购买前也可进行初步识别,以免上当受骗。下面为大家介绍简单易行的肥料产品质量优劣的简易识别方法。 一看:看肥料是否是双层包装,包装上是否标明商标,生产许可证号、肥料登记号、标准代号、养分总含量团...
-
水溶性肥料的优势
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作为一种速效性肥料,它水溶性好、无残渣,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利用。与传统的过磷酸钙、造粒复合肥相比,水溶性肥料具有明显的优势。 水溶性肥料可以水肥同施,以水带肥,实现水肥一体化,有效吸收率达到80团...
-
施用果园4种技术模式介绍
“有机肥+配方肥”模式以苹果为例。亩施农家肥3000~4000公斤,或按照“斤果斤肥”施入,配合一定量的氮磷钾化肥。结合深翻改土、扩展树盘进行,采取环状沟施或条状沟施法,在秋末9月下旬至10月底施入最好。 “复合种养”模式以柑橘+养鸡为例。选择15年生以上的投产园,亩栽团...
-
神奇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肥都离不开你!
枯草芽孢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不仅活跃于土壤、植物根际、体表等外界环境中,同时还是植物体内常见的内生细菌,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具有显着的抗菌活性和极强的抗逆能力。 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快、营养简单,能产生耐热、抗逆的芽孢,可以制成各种剂型;与化学农药混用而不失活,团...
-
“察颜观色”辨麦情施肥控害有诀窍
当前,冬小麦正处于起身拔节期,春小麦也陆续出苗。有些地方的农民反映,自家麦苗色相(叶色和株形)出现异常。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提示,色相异常原因主要是植物营养失调、病虫害和逆境危害。农民朋友应学会“察颜观色”,从异常色相中辨别原因,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 营养失调型 氮过团...
-
小麦将进入抽穗期水肥管理是关键
近期我省大部地区墒情适宜,对冬小麦拔节后快速生长,苗情转化较为有利。4月5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4月中旬以后,我省小麦将陆续进入抽穗期,该期是小麦生长的需水关键期,水肥管理要跟上。 省农业气象专家表示,4月中旬以后,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期,各地要适时进行灌溉,以满团...
-
2024年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农业健身栽培 落实科学肥水管理、合理负载、规范树形等措施,培养健壮树势,抑制害螨发生。根据果树生育期分阶段、均衡施肥,秋季全园施足基肥,萌芽期根施氮肥为主,磷肥为辅;春夏季追施速效化肥。疏花疏果,合理负载。合理修剪,规范整理树形,及时保护剪锯口。苹果采收后,及时落实“剪、刮、团...
-
苹果早期落叶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苹果褐斑病、灰斑病、轮斑病、圆斑病、斑点落叶病的通称,由于它们都能引起果树早期落叶,所以统称苹果早期落叶病。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是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该病一年可发生多次侵染。 一、发病症状 1.褐斑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暗团...
-
马铃薯后期管理,四大病害大剖析
一、总体气象特点 白天温度较高,夜间温度较低。降雨较多。 1.薯块情况: 本区域多在4月25至5月10日种植薯块,到8月23日,已经有120天左右,基本产量已经形成,薯块属于膨大后期。 2.病害情况: 高温型病害如炭疽病、早疫病、青枯病、病毒团...
最新更新
-
孕蛇产卵的过程
雌蛇有两种生活方式,即产卵繁殖的蛇称为卵生:产仔繁殖的蛇称为卵胎生。 孕蛇产卵前大多很安静,可见腹部明显变粗,产卵前20分钟投其喜食的小动物,发现临产孕蛇根本不扑咬,没有丝毫兴趣(为不影响孕蛇产卵可拣出)。稍后便发现其尾部抬起并上翘,泄殖肛孔即初张并慢慢地长大,团...
-
常见的几种投喂蛇的办法
老鼠是蛇类喜食的饵料之一。以鼠喂蛇不仅可以保护农业,减少鼠类对家庭物件的破坏,更是满足了蛇类的生长所需。但捉到或收购到的老鼠在经药物防疫后,千万不能随便丢到蛇场里去,应用手钳拔掉它的两颗大门牙,用剪刀剪掉它的两条前爪(但不是前腿)。这样,一来可避免大老鼠自持体大力凶,吞食或咬伤体团...
-
金环蛇饲养管理
1.仔蛇的饲养管理 幼蛇卵化出壳后可放在15℃以上的蛇箱内饲养,一般10日以内靠卵黄维持自体营养,不需喂食,只需喂给清洁饮水就可以了。10日以后才开始少量觅食。一般投放一些碎的鲜黄鳝、泥鳅等优质易消化的食料,对体弱不吃食的蛇可用注射器或洗耳球等工具灌喂一些流体食团...
-
毒蛇主要繁殖技术有哪些
毒蛇主要繁殖技术有哪些? 幼蛇孵化后2~3年性器官成熟,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春季或秋季发性交配。繁殖季节雌蛇尾基部有一种腺体能发出特殊腥臭味,雄蛇借此气味追踪雌蛇。雄蛇有一对交接器叫半阴茎,平时缩入尾基部内,交配时从泄殖孔内翻出,第次交配只使用一侧的半阴茎。一条团...
-
银环蛇繁殖技术
1.种蛇的选择 选用银环蛇的种蛇不宜过大,一般每条350~400克重,健壮无病,没有伤残并有完整的毒牙。将捕捉到的种蛇放入袋口有拉带的布袋里,先将蛇尾放入袋中,然后迅速地甩开头部落入袋中,立即拉紧袋口,携带方便。雌雄蛇的区别是,雄蛇的头部比雌蛇大,尾部比雌蛇长;团...
-
蛇类的饲料和配制
各种蛇吃的动物性食物必然与它们栖息的环境相联系,这和小动物的地理分布有关。例如陆地上的蛇类的食性广,可以蚯蚓、昆虫及其幼虫、鱼、蛙、蛇、蜥蜴、鸟类、兔等为食;而海中生活的蛇是以海鱼为食。即使同一种蛇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成体和幼体的食性也有所不同。人工养蛇提供丰富的食物是养好团...
-
蚂蚁养殖法之温差法暴力法
蚂蚁养殖温差法原理——利用极端的温度条件来迫使蚂蚁搬家。先将原住巢与目标巢互相连接,目标巢保持蚂蚁喜欢的温度条件,而原住巢保持低温或者高温,一定时间后它们就会举家搬往舒服的目标巢。 蚂蚁养殖温差法方法——先给目标巢营造好适合蚂蚁居住的条件(温度湿度等),然后将原团...
-
水獭的生活特点
水獭属于半水栖动物,在水流较缓、水的透明度较大、水生植物贫乏而鱼类较多的河流、沼泽、池塘、湖泊等淡水水域,尤其是两岸林木繁茂的小溪。也有的生活在沿海咸、淡水交界的地区,靠近海岸的小岛上,还常常到海水中去捕鱼。大多掘洞而居,其巢穴筑在靠近水边的树根、树墩、芦苇和灌木丛下,利用自然的团...
-
蚂蚁养殖干燥法冷冻法
蚂蚁养殖干燥法原理——利用极端的湿度条件来迫使蚂蚁搬家。先将原住巢与目标巢互相连接,目标巢保持蚂蚁喜欢的湿度条件,而原住巢保持干燥,不再加水,到一定时期就会往目标巢搬去。 蚂蚁养殖干燥法方法——先给目标巢营造好适合蚂蚁居住的条件(温度湿度等),然后让原住巢慢慢自团...
-
蚂蚁养殖技术简介
蚂蚁系社团性昆虫,作为药用的仅发现大黄蚁,分别为黄猄蚁、拟黑多刺蚁等几个少数品种,人工养殖比较成功的仅有拟黑多刺蚁,因这种蚂蚁适应能力强、周期短、繁殖快,不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可进行高密度箱式立体养殖,较与假山式、缸式养殖方法相比,具有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占地面积小等许多优点。团...
-
蚂蚁的采收加工
人工饲养蚂蚁的采收,主要是食物引诱,决定采哪一窝(必须有很多的数量)先让这窝饿3-5天,全群蚂蚁至少有80%以上的蚂蚁有饥饿状态,然后用编织袋,在袋中放上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用一棍小竹筒缚在袋口上,蚂蚁因饿得慌,会很快进入编织袋内,当引诱的数量差不多时,取下编织袋入55℃高温中,约团...
-
水獭的人工养殖技术
栏舍建造 饲养水獭需要建造饲养小室,面积2.8×3.5米,并设有3×1米的水池,在室内备有木制产箱(1×0.6×0.8米),留一小孔,箱内垫干草。小室外设有用铁丝网围栏(高3米)的水泥地面。 饲养管理 一般采用栏舍方式,露天的团...
-
蚂蚁野外放养需要注意些什么
蚂蚁的野外放饲,方法简便,但须注意以下几点,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蚁窝的选择 蚁窝选择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野外放蚁的效果。在取巢时,应选择大而老熟的蚁巢。这种蚁巢,蚁、卵及蛹都较多。蚁巢老熟意味着蚂蚁本身将有分巢的趋势。 团...
-
水獭的发情与交配
在自然界中,水獭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一年四季都有交尾。水獭一般在春夏季繁殖,产在南方的水獭一年可繁殖2次。发情的公母水獭大声嘶叫追逐,互相咬被毛,情绪十分不安,食欲下降。母獭阴门红肿,发情的持续期一般为半个月至1个月。交配的地点是在水中,交配的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进行。交配1次约5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