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政策 >正文

怎样鉴别虾料质量

发布时间:2024-11-01 03:16:5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65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虾料种类较多,同一种类的虾料也有不同档次的产品,其质量要求有很大差别,没有一个统一的判别质量高低的标准。

判定虾料质量高低,最终要看养殖效果。但是,养殖效果不仅决定于饲料的质量,还决定于虾的种质和健康状况、水质、放养密度以及十分重要的饲养管理等。

应该指出的是,使用先进的挤压机挤压加工的虾料,由于加工工艺原因,使得其表面颜色偏黑(浸水后,黑色会较快退去,变成灰黄褐色),气味淡,诱食性下降,但养殖效果与便颗粒虾料比毫不逊色,并具有杀灭所有病原体、物理性状好、消化率高的优点。

虾料种类较多,同一种类的虾料也有不同档次的产品,其质量要求有很大差别,没有一个统一的判别质量高低的标准。例如:日本对虾料、中国对虾料、斑节对虾料,要求鱼粉用量较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罗氏沼虾料、青虾料则可以使用较多的植物性原料,蛋白质含量要求不太高;南美的对虾料则介于两者之间。

判定虾料质量高低,最终要看养殖效果。但是,养殖效果不仅决定于饲料的质量,还决定于虾的种质和健康状况、水质、放养密度以及十分重要的饲养管理等。质量好的虾料养出来的虾,生长快速,抗病力强,饵料系数低,虾体色泽鲜亮透明,肉质丰满。例如:好的南美白对虾料,正常情况下,养南美白对虾是80天左右可以养成商品虾(规格35~45尾/市斤)出池销售,饵料系数0.9~1.1。

选用虾料怎样辨别它的质量呢?

一、看主要营养指标。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粗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有效磷(虾能消化吸收的磷)、粗纤维、灰份的含量。这些指标,大部分在标签上是标明了的,一般是可信的,小部分未标明,用户不可能送样品去检测。至于十分重要的各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是不标明含量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用户只看粗蛋白质含量,以为蛋白质含量高的料就是好料,这是误区。和鱼料一样,虾料的蛋白质含量不是越高越好。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过高,反而影响鱼、虾的生长,用这样的料养鱼、养虾,不仅增大养殖成本,而且影响鱼、虾的生长。

二、看选用的原料。营养指标只反映它的量,不能反映它的质,而质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同是40个蛋白,鱼粉蛋白质和豆粕蛋白质是不同的,豆粕蛋白质和棉籽粕、菜籽粕蛋白质也是不同的。虾料使用的主要原料应是鱼粉、大豆粕、花生粕、玉米粕、玉米蛋白粉、高筋面粉、鱼油、磷脂等。标签上一般注明主要原料名称,但没有十分重要配比量。

三、质量的简单判别。谈几点,供用户参考。

1、色泽。好的虾料为浅灰黄褐色,色泽一致,油润。但颜色受原料色泽的影响,会有深浅变化,不可以视为主要质量因素。

2、气味。好的虾料应该有清香的鱼粉、虾或鱿鱼气味。久封打开,不能闻到刺鼻的气味,也不能有油脂氧化的气味。清而不浊,说明使用的鱼粉较好,浓浊鱼粉味,说明使用的鱼粉、鱼油较多但质量较差。

3、外观要求。虾料的表面光洁,断口平整,长短比较一致,颗粒均匀。

4、粉碎细度。用玻璃瓶将虾料压碎,观察粉碎细度。好的虾料粉碎得很细,没有任何明显的大颗粒。

5、耐水性和软化时间。将虾料浸泡到水里,2~3小时后,虾料膨胀而不散,不起缝,不断裂,两头不开花。浸水30~40分钟后全软化,手捏虾料无硬心,捏扁虾料也不散开。

6、简单的生物试验。将浸水软化后的虾料放到有蚂蚁活动和苍蝇易去的地方,好的虾料,蚂蚁和苍蝇是要去吃的。如果将软化后的虾料放置在蚂蚁的通道上,蚂蚁不愿靠近它,绕道通过,则这种虾料就不是很好。

7、诱食性。用自制的小网将少量虾料沉入虾塘中,约半小时后,将小网提出水面,观察网内虾料吃剩了多少,网内有虾多少,判定其诱食性。一般说来,好的虾料,诱食性是比较好的。但是,也不能只根据诱食性去判定虾料的质量高低。因为有的虾料尽管内在质量不是很好,但诱食性物质加得多,虾会很喜欢吃,而养殖效果不是同样的出色;有的虾料内在质量很好,但未加诱食性物质或加得少,尽管虾不是十分爱吃,但养殖效果很好。可以肯定的是,好的虾料,虾不会有采食障碍,习惯了便能正常摄食。

应该指出的是,使用先进的挤压机挤压加工的虾料,由于加工工艺原因,使得其表面颜色偏黑(浸水后,黑色会较快退去,变成灰黄褐色),气味淡,诱食性下降,但养殖效果与便颗粒虾料比毫不逊色,并具有杀灭所有病原体、物理性状好、消化率高的优点。

四、选择生产厂家和品牌产品。虾料属高档饲料,对配方、原料、加工、质量的要求都较高。正规经营的大公司、名牌厂家,其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其配方管理比较严,其原料选用比较精,其生产设备比较先进,其生产工艺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比较规范,因此,它的产品质量比较可靠稳定。

当然,我也不排斥小厂和杂牌产品,这类产品也可能有质量好的虾料。但对用户而言,选用大厂生产的品牌产品更为可信、可靠。

分享
1
上一篇:山药白涩病要怎么防治好? 下一篇:冬季养兔要加强营养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