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政策 >正文

科学认识秸秆综合利用难题,普及推广有效措施亟待加强

发布时间:2024-11-09 09:08:50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04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东北是我国的大粮仓,生产的秸秆量大,是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全面了解当地农业农村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对如何发挥农机化作用、推进当地秸秆综合利用进行科学普及亟待加强。


科学认识秸秆综合利用难题

我国悠久的农耕历史和农耕文化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传统秸秆焚烧处理习惯根深蒂固。农民习惯将前茬作物的秸秆丢弃或就地焚烧,使田间面貌重新恢复整洁,便于下茬作物种植。在实施严格的秸秆禁烧制度前,农民普遍采用就地焚烧的方式解决秸秆问题,一是操作简单,省工省事成本低,“一根火柴解决问题”;二是焚烧秸秆可以杀死寄存在其间的大部分害虫和病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三是秸秆焚烧后留下的草木灰是很好的钾肥。目前,当地实行的禁烧秸秆制度主要采取网格化管理手段,依靠行政管理“堵”的方式,在“疏”的方面还缺乏有效措施。事实上当地多数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认知程度、接收程度和技术掌握还远远不足,仍有在非禁烧期进行“放荒”的侥幸心理,基层干部秸秆禁烧工作压力非常大。

目前,东北地区多数农村存在水稻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安装秸秆粉碎抛撒机的机具和联合收获机配置秸秆粉碎还田装备的比例不足问题。机械化收获作业后大多数秸秆未进行切碎处理,导致秸秆自然腐烂速度慢,对春耕、春播造成较大影响。现有的农机具装备水平无法满足当前秸秆全量还田后的耕整地、播种作业需要。玉米收获时留茬较高,土地耕整时对轮式拖拉机动力及旋耕机作业质量要求较高,整地后常规播种机作业适应性不高,出苗率得不到保证;水稻秸秆较为坚韧,整地时易缠绕打浆机,一方面降低了作业速度,另一方面影响了作业质量,对机插秧造成不利影响。

利用秸秆沤制农家肥、实现间接还田是我国农民的优良传统,为保持土壤肥力做出过贡献。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费工费时、占用场地的传统堆沤腐熟秸秆还田方式在农村已经逐渐消失。即便是新兴的秸秆生物反应堆、碳化还田等运用生物和机械措施加工有机肥的现代技术,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也前景堪忧:一方面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传统农民又不容易掌握相关技术;另一方面现代有机肥生产投资成本高、回收慢,农家肥见效慢,企业生产和农民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此外,机械化还田、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不明显。在东北地区,秸秆机械化还田主要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带秸秆粉碎机、圆盘耙或铧式犁等农具进行耕整地、灭茬等作业,增加了作业成本;而且在播种环节的种子用量和后续的病虫害防治方面投入也相应提高。相对在田间焚烧秸秆成本几乎为零,农民对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秸秆离田方面,秸秆的收集与粮食的收获几乎是同时进行,季节性强,一方面农民难以分出精力收集秸秆;另一方面,利用机械化手段收集秸秆所得的收入,还不足以支付作业和运输费用;再者,秸秆大量存贮,既要防火,又要防水,储存难度大、成本高,制约了农机服务组织、农村经纪人和农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普及推广有效措施亟待加强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必须采取“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式,树立秸秆资源理念、循环发展和产业化发展理念,加快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提出四方面建议。

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驱动作用,支持农民购买秸秆还田、捡拾打捆、青贮以及免耕精量播种等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机具,支持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要继续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激励补偿机制,如加大秸秆禁烧补贴、秸秆青贮补贴、秸秆沼气菌种费补贴、秸秆反应堆技术补贴等方面的实施力度;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秸秆利用量进行补贴,同时给予用电、税收、建设用地等方面的优惠。通过加大财政支持,使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农民、服务组织、农村经纪人和企业都有利润,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秸秆利用的产业链,最终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循环发展和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形成秸秆综合利用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按市场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快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产学研推联合攻关,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技术验证,确立主推技术和机型,探索、总结秸秆机械化处理工艺路线、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操作规程和服务方式,在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收集贮运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经济、适用的集成技术体系。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依托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科技下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形式,加快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和运营模式,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利用秸秆资源的技能,降低劳动强度,扩大应用领域,促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营造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和焚烧秸秆的危害,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讲解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技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应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作者: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周磊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 徐振兴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 陈燕

分享
1
上一篇:大蒜锈病用什么药效果最好? 下一篇:呼吸先快后慢助睡眠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