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百科 >正文

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4-11-10 17:55:14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22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有效举措,是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我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各种无接触、不见面、不集聚的“云服务”,为农村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以预见,农民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农业农村服务领域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增长的态势。结合国家“新基建”规划,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极大地优化农村教育、医药卫生、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各类资源,并在提升运行效率层面释放更大空间,打通服务农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创新乡村治理的客观要求。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信息化为创新乡村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吸引公众参与、加强农村民主治理有很大助益,将助推乡村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型。通过深度开发各类便民服务软件、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吸引人们实时便捷表达意见建议、参与民主决策,符合我国村庄变迁和人口结构演变特征,契合创新乡村治理趋势。实践证明,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联姻,在助力保障农村民生需求的同时,也在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抓手。3月份开通的全国农业农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聚焦疫情防控、春耕备耕、主副食品保供等重点、难点和堵点,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畅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未来,结合5G、AI、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通过构建“省-市-县-乡-村”多级远程公共服务体系,将为公共服务领域带来低网络延迟和高智能化的应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创新应用场景,提供智慧、精准的解决方案(如,应急医疗保障、远程危重患者急救、日常医疗巡诊、移动医疗示教;各级党委政府应急指挥调度、基层部署与防控、数据采集加工筛选整合等全过程管理;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等),增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和救援能力,并为农村公共服务现代化带来深刻的变革。 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乡的有效途径。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通过网络、手机等信息化设施,可以实现资源的均等共享、双向联动,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和力量进一步下沉,为农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各种便利。可以说,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弥合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提供了一条捷径。例如,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的教育模式变革,可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同时还可以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支撑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构建网络协同的帮扶模式,专家在线答疑,不但可以远程直接指导农民解决问题,还可以推动科研资源共享与跨地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方式转变;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将满足农村多元服务需求,推动医疗救治向健康服务转变;通过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开发适合边远地区特点和需求的移动应用,将有利于扶贫跟踪监测与评估,从而巩固扶贫成果。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将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下乡,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有差别、无差距。 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的务实举措。受农村地处偏远、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制约,农村公共服务的服务半径、服务难度都远大于城市,且单位服务成本更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在线办事、在线问诊、在线教学等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农民接触“线上”生活并逐渐适应和喜欢上这种快捷方便的“云服务”。加速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帮助政府降低服务成本,在改善服务方式和农村生活的同时,促使政府与农民、基层组织和其他公共机构之间形成更有效的关联;另一方面,可以更容易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满足农民群众的多元需求,并形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良性补充。

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适应人口大量迁徙的重要手段。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为主要特点的人口迁徙,构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风景。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9亿人。从制度上看,附着在城市户籍背后公共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对农民工的影响非常关键。比如流动农民工很难在流入地获得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资源,社保转移接续、子女异地高考等仍面临不少障碍,农民工在城乡之间迁徙还将持续出现。通过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比如社会保障实现异地转移接续、健康码异地互认等,将在技术层面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是对流动人口发展诉求的积极回应。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构建智慧型农村公共服务无疑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重大突破的有效抓手。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成果的检验者。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利用“新基建”投资机遇,因地制宜地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广泛深入应用,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助力补上农村公共服务短板,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让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从而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者: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 杨春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 王植)

分享
1
上一篇:大蒜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 下一篇:刘经南院士: “5G+北斗”将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