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从“互联网+”到“智能+”:中国报刊融合的纵深化态势浅析

发布时间:2024-11-10 21:04:59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3028个字,大约阅读时间8分钟

2018年是媒体从“互联网+”迈入“智能+”的重要起点,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智能媒体为媒体融合带来新的契机,中国新闻奖首设媒体融合奖,新形态智能化媒介产品不断出现,中国媒介融合的智能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纸质报刊融合与转型也呈现纵深化之势,从媒介融合之初的报网融合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一、中国报刊融合的智能化新业态 1.智能媒体技术的深度应用 智能技术的出现不断改写、重塑媒介生态,并增强了媒介的技术属性。智能技术被进一步应用到新闻采写、分发等不同的制作流程之中,改变了内容的生产模式。人民日报分别在2015年和2018年成立“人民日报创作大脑平台”,前者强调技术方面研发,将前端、后台研发、设计、数据分析等专业人员纳入报道团队,深入研究挖掘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后者是依托人民日报客户端,为媒体、党政机关、各类机构、企业、自媒体和个人等提供智能写作、智媒引擎、语音转写、数据魔方和视频搜索五项服务。其中,语音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音处理、数据分析、AI等智能技术将赋能内容生产者。人民日报对智能媒体技术的使用已经从自身新闻采写运用扩展到云平台服务提供上。除了主流媒体对智能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地方性报刊在技术上的运用也向智能化发展。湖北日报传媒集团2013年在国内首创无人机航拍专业团队——楚天云图航拍中心,为集团所有的平面和网络媒体提供高清图片和视频。

2.产品形态的智能化构建 智能技术重构了新闻生产的流程,衍生出以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产品形态,打破了以往以文字、图片报道为主的报刊新闻样态。首先,短视频新闻替代文字报道,成为报刊融合的主流趋势。其次,不同报刊集团针对各自不同特色定位开发了新的智能衍生品,以寻求新的商业模式或转型发展模式。

3.产品内容的场景化传播 以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为技术支撑,场景传播成为Web3.0时代媒介融合的重要特征。场景传播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与服务,它强调的是“时空一体”的适时体验,把与特定场景相关的信息服务整合在一起。场景传播要求摆脱实体空间场景的局限,目前来看,各报刊APP的新闻直播平台虽然还不能通过大数据、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与客户的互动,但记者主播已经与用户实现跨屏互动,并且通过用户的反馈随时满足他们的需求,用户的在场参与感和交互式体验方面比短视频等更加深刻。

4.资源整合的质变效应初显 国内近年来的报刊融合在技术、管理、经营、内容、传播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变革,资源进一步聚集,智能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的不仅是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融合,还是人与媒介的融合。一方面,目前报刊融合整体初步形成了包含图片、文字、短视频、直播、用户互动、数据可视化、VR、动态新闻等为一体的内容形态,各大报刊形成全媒体矩阵,建立自己的全媒体、融媒体中枢平台。可以说,报刊已经突破文字的介质,形成文字 叙事、动态叙事、图片叙事、多终端联合叙事、互动叙事等为一体的传播样态。另一方面,以大数据、算法、智能芯片等为基础的智 能技术被嵌入除以上媒介之外的实体中,比如手表、智能音箱、耳机等,报刊的新产品也被嵌入到智能媒体节点中,从而出现“泛”媒介化的态势。全新的媒介矩阵开始初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信息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二、报刊融合智能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智能化衍生产品的同质化、娱乐化 智能化在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也可能因过度考虑用户需求而形成娱乐化、同质化现象。一方面,在热点问题的发掘上,有实力的报刊集团都用智能技术为新闻采编服务,机器人新闻写作、无人机报道已经被广泛用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但大量的新闻生产也会加剧信息过剩问题的产生,出现内容大同小异、无法有效区分特色和质量的稿件,让互联网时代流于表面化的信息同质化现象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报刊作为传统媒体,内容一般来说具有权威性、深度性,但是在满足受众碎片化阅读和感官性享乐的驱动下,无论是采用文字、视频、动态页面、游戏化形式设计的产品,还是利用智能技术打造人脸识别、用户互动的场景,独家视角与观点都无法立刻凸显,可能存在为刷流量、提升竞争力而制作标题党、内容抄袭、奇闻异事等享乐性信息的可能性。

2.算法过度化推送消解理性化表达 在智能媒体的算法驱动下,根据受众阅读行为而产生的社交化和个体化信息分发极易加速信息茧房效应。智能算法与个性推进可以重新对不同用户形成精准传播、个性化推送,但是无法让受众接触多样化的信息。信息茧房的存在从侧面反映了过度依赖算法而消解新闻编辑权力的后果,信息的把关和分发从以往依靠报刊编辑变成依靠机器,决定信息分发标准的不再是一个固定的、主流的价值观,而是用户信息阅读的品位和需求。这样,个体受到自我话语的影响将持续增强,理性化的声音被消解,情绪化传播现象将加重,个体对事物的了解将被局限在自我的价值观和经验之中,无法看清全貌,无法理性判断和思考。从长期看,这很可能增加风险信息的传播和危机事件的发生。

3.用户数据无沉淀,降低服务的有效性 中国主流报刊的媒介融合是要打造综合性的旗舰媒体,无论是互联网技术,还是智能技术,用户数据是核心价值所在。中国的报刊融合到目前来看在渠道建设和产品融合形式层面可以说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在做媒体内容的资源库整合方面拥有优势,但是在用户数据的整合方面还面临较大的挑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可能。

4.报刊融合的品牌传播力仍需提升 智能化融合时期,要让精品打造的内容得到广泛传播,要在舆论场提升话语权,传统报刊还需要在品牌传播力上下功夫。影响品牌传播力的重要因素是产品创新、用户运营和品牌推广。在技术产品的开发上,依靠智能媒体技术实现产品的创新是有可能的,难点在品牌的推广和用户运营上。除此之外,主流媒体做大做强品牌还需要依靠资本,资本的注入和投资将加大推广力度,反哺平台的进一步壮大和提升。

三、报刊媒体融合“智能+”的未来展望 1.跨产业融合将提升品牌影响力 报刊集团的内部资源整合只是媒介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媒介要壮大自身实力,有效扩充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则需要进行跨产业、跨部门合作,比如与数据服务公司、智能技术公司等合作。报刊的跨产业融合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还可以推进其内容的场景化传播。跨产业合作也是传统报业在应对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技术挑战时的必须之举。无论是以事件营销为驱动,还是以技术合作等为驱动,报刊融合都将在智能传播时代提升报刊的影响力。

2.交互、体验式阅读将成为趋势 5G商用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视频新闻、泛媒介化、物联网的发展,这将改变和重塑受众的阅读消费习惯。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产生越来越多的新型媒介形态,可视化和交互性体验将成为智媒时代最直观的呈现方式,简洁明了的可视化效果图、趣味性强的互动体验将改变文字的叙事方式,通过不同的视觉符号叙事将受众带到时空合一的场景之中。在未来智能传播时代,报刊媒体融合产品的交互式、可视化方式将更符合新时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无论是读新闻还是看视频,无论是信息消费场景还是游戏场景,交互式都能成为未来一种主流的阅读方式。

3.智能融合为多样化变现带来可能 同互联网时代兴起的自媒体、资讯类新闻平台不同,传统媒体受到网络的冲击,其在广告收入和人才上流失严重,智能技术的出现将为传统报刊进一步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提供可能,让报刊在融合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智能媒体技术要改变我们新闻制作的思维方式,将内容生产与创新思维结合,创造更多的智能化产品,在收获大批用户的基础上,通过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政务服务等方式,获取入驻商家的入驻费、服务费和交易手续费。跨界融合使媒体与其他行业,比如金融、游戏、动漫、音乐、文化产业以及线下门店等进行合作,打造“新闻+”的多样化产业布局,突破旧有的变现结构。除此之外,大型媒体数据库、场景传播等都可以创造新的变现方式。总的说来,智能传播将为开拓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带来新契机。

(付玉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讲师;段艳文系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原常务副社长、主编。] (本文转载自《出版广角》2019年24期,有删节]

分享
1
上一篇:油炸蚕豆加工技术 下一篇:首个人工智能规模化产业应用统一部署平台问世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