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饲料 >正文

能防治100多种病害,还能增产,怪不得套餐里都有它

发布时间:2024-11-12 15:59:5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56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前面我们分享过几个特别牛气的农资产品,比如磷酸二氢钾、芸苔素、胺鲜酯,为社么说它们牛气呢,因为它们几乎在任何作物上、任何时期都可以使用,而且,功能都是很强大,一种成分、多种功能。今天我们分享的是一个杀菌剂,同样也是牛气的很,就是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也叫唑菌胺酯,是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发现的一种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杀菌剂,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导致细胞死亡,从而起到杀菌的目的。

吡唑醚菌酯自2001年登记并上市销售,由于它的杀菌谱广、防治病害种类多、免疫性强,同时还具有提质增产的作用,使它迅速成为全球销量排行前列的杀菌剂产品,更是各种高产套餐(比如花生三遍药、小麦增产套餐等)的必配产品,首先就来了解一下,吡唑醚菌酯都有哪些特点,才能奠定它如今在杀菌剂界的霸主地位。

1、杀菌谱广。吡唑醚菌酯目前已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登记用于100多种作物,包括小麦、花生、水稻、蔬菜、果树、观赏植物等,可以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目前在我国登记的单剂产品有260多个,加上混剂的话,合计有570多个登记产品。

2、防治结合。吡唑醚菌酯同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通俗地说,也就是“有病治病、没病强身”,但由于在连年使用的情况下,吡唑醚菌酯单剂在治疗方面有时候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加上药效也相对迟缓,更多的还是用作保护剂,在发生初期使用或与其他杀菌剂混配使用。

3、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吡唑醚菌酯良好的渗透性,可以使它能够轻松进入作物叶片表面的蜡质层,快速被作物吸收,同时还能通过渗透作用传输到叶片的背部,使作物得到全方位的保护。(注意:也正是吡唑醚菌酯较强的渗透性,所以在使用和混配时一定要避免与乳油、有机硅等混用,防止发生药害。)

4、植物保健,抗逆增产。吡唑醚菌酯是一种激素型杀菌剂,除了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外,还能诱导许多作物尤其是谷物的生理变化,提高作物快速生长阶段对氮的吸收;同时还能降低乙烯的生物合成,延缓作物的衰老;当作物受到病毒袭击时,它能加速抵抗蛋白的形成,促进作物的生长;即使是在植物不发病的情况下,吡唑醚菌酯也可以提高作物自身的免疫能力和对不良生长因素的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据了解,吡唑醚菌酯的保健增产作用已经获得了美国环保署的认可,成为美国环保署登记的第一个用于保健增产用途的杀菌剂产品。

5、混配性较好。目前吡唑醚菌酯登记的剂型有悬浮剂、微囊悬浮剂、乳油、水乳剂、水分散粒剂、膏剂等多种剂型,可以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进行混配,比如与三唑类的杀菌剂混配,不仅能扩大杀菌谱,还能起来到相互增效的作用;另外,同时也可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配使用,一次用药,实现防病治病、生长调节和营养补充的多重作用,从而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和作物品质的提升,这也就是我们最开始提到的花生三遍药或者各类增产套餐最常规的配置方法。

除了以上的五点,吡唑醚菌酯还具有耐雨水冲刷、持效期较长、毒性低、对使用者和环境安全友好等特点。

吡唑醚菌酯与醚菌酯、嘧菌酯的联系与区别:

三者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杀菌谱广、兼具保护和治疗、渗透和内吸作用,对环境安全;区别就在于醚菌酯对白粉病等特效,但杀菌谱不如嘧菌酯广;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而吡唑醚菌酯较前两个活性高一些。三者之中,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最强,这也是它可以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的原因之一。

吡唑醚菌酯使用方式也很多,可以茎叶喷雾、可以水面施药、也可以用作种子处理,但主要仍以茎叶喷施为主。以25%含量的吡唑醚菌酯单剂举例,正常情况下一壶水30斤使用10-15g即可,果树上使用,建议稀释倍数1500-2000倍。特别注意,如果在樱桃草莓等敏感作物上使用、或在作物苗期使用,以及与其他药剂混配使用时,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用量,避免药害发生。

最后,再多说一句,再好的药剂也要适量使用,不要过量和滥用,用好了,才是个宝。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关于吡唑醚菌酯的分享内容,如果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如果觉得有用,记得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

分享
1
上一篇:西红柿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下一篇:抓好樱桃树冬季病虫害防治!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