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饲料 >正文

疾病防治 | 牛口蹄疫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发布时间:2024-11-13 03:06:2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567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发生一起牦牛O型口蹄疫疫情,发病动物41头。疫情发生后,当地正在按照有关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做好疫情处置工作。

10月31日

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口蹄疫是A类动物疫病之首,其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该病一般呈现良性经过,但因其具有流行速度快、感染动物种类多、可感染人类等特点,并且常呈现大流行趋势。随着世界各地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大大增加了口蹄疫的预防控制难度,给各国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在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等方面对口蹄疫进行阐述,期望对从事养殖工作的一线人员有所帮助,对控制和消灭口蹄疫提供理论支持。

在我国口蹄疫被称为“口疮”和“蹄癀”,是一种急热性且高度传染的人畜共患病。口蹄疫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动物的口腔黏膜和四肢下端观察到明显的水疱和烂斑。一般成年动物呈良性经过,但幼龄动物由于机体的免疫及各方面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大多数均由于心肌受到损害而发生死亡,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对口蹄疫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控制和消灭口蹄疫的重要选择。

一、发病原因

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中的口蹄疫病毒(food-and-mouth disease virus)是牛口蹄疫病的病原,其是最小的R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为20~25nm)。口蹄疫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很多种动物,并且人对口蹄疫病毒也易感。人感染后,儿童病情严重,成年人表现较轻微。口蹄疫病毒的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其中间接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口蹄疫病毒进入机体后,首先到达上皮细胞内并进行增殖,引起浆液渗出,从而形成第一期原发性水疱,通常第一期往往不容易被发现。1~3d以后,口蹄疫病毒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到达机体各个位置,使机体发生病毒血症,当淋巴液渗出到淋巴管以外时,便形成第二期继发性水疱。

二、临床症状

牛口蹄疫病毒的潜伏期少2d,多达7d。感染牛首先会表现体温升高,并伴发精神沉郁、流涎等症状。随后可在病牛的口腔周围看到逐渐增大的水疱,病牛反刍停止。1d后,水疱破溃,形成糜烂。随着糜烂渐渐愈合,体温下降,病牛临床症状好转。如果此时发生细菌感染,糜烂便会加深,使机体形成瘢痕。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四肢下部相对柔软的皮肤上也会出现和口腔相类似的症状。虽然口蹄疫多呈现良性经过,大约经过一周左右便可痊愈,但是如果水疱部位出现病变,病期便会延长。病牛病情恶化时,便会发生心跳加速、心率失调等症状,最后由于病毒侵害心脏,导致病牛心肌受损而死亡。然而,当犊牛感染口蹄疫病毒时,犊牛的主要表现为心肌麻痹和出血性肠炎。相对于成年牛而言,犊牛的死亡率更高。

三、病理变化

口蹄疫可以随着血液进入患病机体的各个部位。因此,临床检查时,可在病牛的上呼吸道(口腔、咽喉、气管以及胃黏膜)、四肢下端(蹄部)、乳房等部位观察到水疱、烂斑、溃疡。临床剖检时,主要症状表现为虎斑心,即心包弥漫性出血,心肌出现灰白或淡黄色的条纹。此外,心肌质地柔软。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便可进行初步的诊断,具体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①病毒分离鉴定;②血清学检测;③鉴别诊断。

五、防治

1)预防:①养殖企业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群生活质量;②保持卫生,并定期彻底消毒;③选择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血清型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2)治疗:一般情况下,动物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不允许进行治疗,应立即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珍贵种用动物发生口蹄疫时,可在隔离区域进行治疗。对于患病牛只,精心饲养管理的同时更要加强护理,同时应加强饲养环境的管理,为病牛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六、小结

口蹄疫是A类动物疫病之首,其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虽然口蹄疫一般呈现良性经过,但患病动物的病程是不稳定的,患病期间养殖企业对病牛的治疗费用给养殖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计。口蹄疫的预防主要在于养殖企业的饲养管理,保持牛舍卫生,从源头切断,不给病毒可乘之机。当发生口蹄疫时要立即对病牛采取隔离措施,对牛群的生活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给更多的牛只,造成更大的损失。

分享
1
上一篇:种植课堂:君子兰不开花只需一招 下一篇:疾病防治 | 肉鸡冬季防疫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