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百科 >正文

疾病防治 |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发布时间:2024-11-13 04:01:0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47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摘要:本文分别就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以及仔猪水肿病三种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理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其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大肠杆菌病;发病机理;防治

一、发病机理

1.1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主要发生于出生几小时至1周龄的仔猪,尤其高发于1~3日龄的仔猪,该病发病较急,是一种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剧烈腹泻、粪便为黄色液体状,病猪因迅速脱水而死亡。仔猪黄痢一般由会产生肠毒素的血清型大肠杆菌而引起,O8、O9、O45、O140、O157等均为其致病性血清型,这些毒株通常均具备K88、K99以及K9879等各种黏着素。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带菌母猪,带菌母猪以及仔猪可以通过粪便将病菌排放到环境中,尤其是如果母猪的乳头以及皮肤遭到污染,仔猪在吮乳过程中或者舔舐母猪皮肤过程中,这些病菌就容易进入到其肠道内。如果母猪的初乳并不具备自购的母源抗体,这些病原菌就会在仔猪的黏膜上皮内进行大量繁殖,进而产生毒素。

1.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主要高发于10~30日龄的仔猪,该病是一种多发性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仔猪排出颜色为灰色或者乳白色、具有明显腥臭味、呈糊状或者浆状的粪便。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其死亡率并不高。仔猪黄痢病猪体内大肠杆菌菌株的血清型与黄痢以及水肿病较为相似,较为常见的不同菌株为O8、K88。该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没有及时为仔猪喂食初乳、母猪奶量不足、奶量过多或者奶脂过高、突然为母猪更换饲料、饲料配合不当、气候异常、过于寒冷等引起。仔猪白痢的发病机理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肠毒素导致的分泌性腹泻;另一方面是在炎症的促进作用下,肠壁内的液体逐渐渗出到肠腔内,同时因蠕动增强使得肠内容物在通过肠管过程中速度加快。

1.3 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前后仔猪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该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是死亡率极高。该病通常突然发生,病猪虽然体温不高,但是头部出现明显的水肿,表现出共济失调以及惊厥。水肿病绝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为溶血性,主要有O138、O139以及O141等血清型。该病通常首先发生于生长较快同时较为肥壮的一窝仔猪。该病的发生一般与饲料改变、饲养方法改变、气候改变、消化机能紊乱、缺乏微量元素以及肠道微环境改变等因素有关。水肿病大肠杆菌菌株通常具菌毛黏附素,可产生肠毒素,在小肠内一旦发生繁殖,就会产生并且释放出大肠杆菌神经毒素,这种水肿病因子具备抗原性,在肠道吸收以后常常会导致小血管发生病变,最终引起水肿的发生。

二、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必须为妊娠母猪喂食全价配合饲料,使其自身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保证母猪以及仔猪健壮。在产房内,每批母猪转出以后,都必须对产床、围栏、地面以及料槽等进行全面的清洗以及严格的消毒,消毒药物一般选择较为高效、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在下批母猪进入产房前1d,还需开展1次彻底的消毒。在母猪分娩过程中,需要采用高效并且低毒的药物做好产房的消毒工作,消毒频率通常为2次/周。此外,还需将消毒盆设置于产房门口,只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工作人员才可进入到产房内。需要对母猪的乳房以及乳头加强清洗以及消毒,每天采用浸有消毒液的温热毛巾对乳房以及乳头进行消毒。在喂乳之前,需要将各个乳头挤掉几滴乳汁,接着再让仔猪吃奶。在寒冷季节,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以防仔猪受凉下痢。另外,在母猪产前做好其免疫接种大肠杆菌腹泻菌苗也可以使仔猪通过母乳抗体获得被动免疫。

2.2 治疗方法

2.2.1 仔猪黄痢 将金银花、穿心莲、白头翁、车前草、马齿苋各30g,黄芩20g,黄芪、白术以及吴茱萸各15g,清水煎煮后用纱布过滤,早晚分别为仔猪灌服1次,将滤渣再煎一次连渣为母猪喂服。

2.2.2 仔猪白痢 将白芍、泽泻各100g,苍术、山楂各50g,烘干后粉碎喂服或者水煎内服,2次/d。母猪每次服药量为上述方剂的一半,仔猪通常为15g粉剂。

2.2.3 仔猪水肿病 将生地、板蓝根各300g,黄柏200g,黄连、黄芩各100g,加清水煎煮后为仔猪灌服,1次/d。

分享
1
上一篇:蛋鸡冬季的防疫要点 下一篇:疾病防治 | 猪呼吸道疾病的种类、病因与防治要点思考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