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百科 >正文

让生态大保护融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

发布时间:2024-11-13 18:26:34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44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7分钟

8月20日,由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长江上游〔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创新团队、(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绿色消费经济专业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政策可持续性与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组承办的“2021年第2期长江经济带30人论坛”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以大保护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围绕《长江经济带:在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走在前列》作主旨发言。他指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长江经济带要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过程中担起重任、走在前列:上中下游分别依托贵州省、江西省、浙江省尽快部署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施策;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着力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上下功夫。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就《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环境现状特征与优化建议》做主题发言。他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多层面多角度对现存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传清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的“点线面”路径模式》做主题发言。他强调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如何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并从点、线、面多条路径出发给出对策建议。

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彭国川就《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作主旨发言。他指出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承载着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他提出了三条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践路径:首先,构建以生态大保护理念为支撑的长江上游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其次,升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保护中的理论路径;最后,建立从点到面、从面到流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政策路径。

云南大学生态经济学教授、长江上游〔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文传浩围绕《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演变对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挑战》做主旨发言。他指出,青藏高原面临着周边地区冰川呈现出普遍的萎缩态势;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的年降水量逐年增加,而东南部年降水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植被退化程度空间差异明显,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附近退化较为严重,喜马拉雅山脉北部、昆仑山脉南部、冈底斯山脉北部交汇的地区退化也较严重等困境,这将会给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大保护提出挑战。对此,他建议构建“青藏高原—长江上游”共抓大保护发展战略,探索“青藏高原—长江上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民生福祉的协调发展。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彭智敏以《做好长江中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促进长江大保护》为题介绍了长江中游如何做好水资源综合利用,以促进长江大保护。他指出,打好水资源牌,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不仅是长江中游建设的题中之义,而且对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多层面多角度提供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方案

成都社科联名誉主席,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围绕《沿江高铁:长江经济带大动脉的思考及建议》作主旨发言。他指出,“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整体设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疏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加快沿江高铁和货运铁路建设。

国务院原三峡办正司级巡视员、副司长、周维研究员以《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指出,目前,重庆市还存在以下生态环境问题:一是环境风险防范存在薄弱环节;二是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淡薄;三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大。对此,他建议着力系统保护修复长江生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强化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正向激励生态环境建设。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原院长、云南生态文明建智库首席专家段昌群就《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与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以云南为例》主题发言,阐述了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于云南省的生态保护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就云南如何发展绿色经济、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提出对策建议。

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葛建军就《低生育率下长江经济带的相对优势》作主旨发言。随着人口经济的加速集聚,长江经济带目前已承载了超过全国40%的人口和经济总量,人口的持续增长,让以下问题更加突出:一是水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水质型缺水问题严重;二是土地资源承载压力过高,尤其是长江经济带中、东部地区人口与经济增长透支了地力;三是人口基数庞大,增长迅速,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矛盾明显。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云南大学政府非税收入研究院执行院长梁双陆就《纵向岭谷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产业多样性发展间的关系》作主旨发言。他指出,纵向岭谷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孕育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为发展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健康医疗养老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教育体验产业、休闲娱乐产业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纵向岭谷区产业多样化发展应在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受损、生态服务供给能力不下降的前提下,在发展多样化产业、扩大流通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同时加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创新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将生态系统服务开发成生态产业,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实现纵向岭谷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产业多样性发展“双赢”的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国际部副主任廖茂林就《财税体制创新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做主旨发言,指出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既有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发达地区,也有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沿线布局有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行政利益主体多元,经济发展与流域综合管理事务交织,融合发展任务重,这对于财税体制创新提出了构建与流域综合治理相一致的财税政策保障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求进一步释放财税体制政策改革创新红利;协调上中下游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发展要求建立更加有效的财税资源分配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新旧动能转换,要求进一步增强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的新要求。(张胜)

分享
1
上一篇:稻田里的水葱要如何防治好? 下一篇: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