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政策 >正文

稻茬麦低产原因及抗灾栽培对策

发布时间:2024-11-19 17:06:21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9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一、低产原因。据多年调查,稻茬麦比旱作两熟制小麦产量低,主要是因为亩穗数不足,穗粒数偏少,千粒重偏低。致使低产的原因如下:

1、整地困难。稻茬地土壤板结,土质粘重,耕翻整地土块间隙大易跑墒,特别是大型农机具作业后,田间基本都是细土块,播种时落种浅,土壤形成漏风土,不易出苗,难获全苗、壮苗、缺苗断垄多。

2、烂耕烂种。田间土壤耕整后,形成条块,失墒后形成僵块,另外土壤板结,供肥、保水、通透性差,影响了麦苗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功能,导致僵苗不发。

3、涝渍害严重。稻茬麦田地下水位高,容易形成明涝暗渍,土壤中水气矛盾突出,特别是麦苗生长中后期,由于根系长期处于高含水量的土壤中,出现根系暗灰,根毛少,根系活力低,易早衰,上层叶发黄,短小,根系和叶片的功能随渍害程度的增加而损害加重,影响了后期光合产物的形成和运输,以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

二、抗灾栽培措施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立有效的灌排体系。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水是限制稻茬麦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麦作物要高产关键在治水。通过改水固肥,保平衡生长,实现高产。清理排水干支渠,降低渠底高程,增加蓄水能力,保证排水畅通迅速,在小麦生长季节,保证干支渠水位低于地面80厘米以下。开好小麦田间一套沟,采取明暗结合(在打好鼠道的同时用开沟机开好田间明沟),要清好排水渠,做到沟沟相通,排灌方便。

2、适墒精细整地,避免烂耕烂种。在水稻生长后期,只要水分达饱和状态,不建立水层对水稻产量无影响,因此要适当控制稻田后期灌水,实行间歇灌溉,并逐步拉长2次灌水的间隔天数,收获前10-15天彻底断水。水稻收获后及时耕翻晾垡,精细整地播种,对失墒地块及时浇灌出苗水,一般采用小喷灌机械浇水1次即可,并可以融合大地间隙,增加土壤保水和供水能力,小麦出苗快、苗齐、苗匀,分蘖叶位低,分蘖势强。秋季如遇连阴雨天气,收获后的板茬,要及时清除秸秆,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沟,排渍晾田,抢晴天用缺口圆盘耙重耙,以耙代耕实行免耕作业,可在地表形成15厘米左右的疏松土层,也可采用大型旋耕机板茬施耕,趁晴播种。

3、选择适宜品种,建立适宜群体。稻茬麦由于前茬稻作腾茬晚,适播小麦时间短,应选择适宜当地稻茬麦生产的小麦品种。豫麦18的适播期较长,较稳产抗性好,比较适合沿淮用户,一般10月中旬播种的基本苗15-18万即可,10月下旬播种基本苗一般18-25万左右,10月底以后播种要求播足穗苗数。

4、合理肥料运筹,促弱控旺平衡增产。实施配方施肥,以目标产量定施肥量,施肥方法采取足施底肥,重施拔节肥,后期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叶面补肥。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稻茬麦田间生态环境有利于病虫草害的发生,杂草群落中以恶性杂草看麦娘为主,并伴生有猪殃殃、大巢菜等,小麦害虫以蚜虫、红蜘蛛、粘虫等为主;而且病害的发生较旱地小麦严重,主要有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应在小麦生产过程中不同时期进行病虫草的综合防治。草害力争早治,要选择使用好除草剂,适时施药防治。病虫防治要重点抓好一喷三防工作,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在小麦抽穗期、灌浆期各进行1次一喷三防工作,促进小麦丰产丰收。

分享
1
上一篇:无公害苦瓜套袋栽培技术 下一篇:菜地施氮肥应注意四点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