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农机 >正文

接穗蜡封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4-11-23 10:13:49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71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蜡封接穗嫁接是落叶果树及林木春季枝接时应用的一种方法。该法能极大地提高嫁接成活率,同时还能达到省工高效的目的,但是在生产应用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蜡封接穗的优势

从嫁接到砧木接穗愈合,一般需要半个月时间,在这半个月内,接穗不仅得不到砧木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还要消耗原来储存的养分来生长愈伤组织,这时很容易抽干而妨碍嫁接成活。为了保证接口和接穗不抽干,以前多用堆土法,即每接1棵树就堆1个湿润的土堆,把嫁接部位全部包起来,接穗芽萌发后再及时将土堆扒开。对于高接换种果树来说,由于无法将土堆到高接部位,需要用黄泥、树叶等来保湿,天气干旱或下雨时都会影响树体成活。现在采用的方法是用塑料薄膜包扎后再套1个塑料袋,此法可以保湿且比较方便省事,但塑料袋内的高温、高湿环境常会促进接穗芽的萌发,影响接口愈合,形成假活现象,打开袋口后接穗往往萎蔫死亡。

本文介绍的蜡封接穗则是用石蜡将接穗封闭起来,使接穗表面均匀地分布一层石蜡。接穗被蜡封以后,水分蒸发量大大减少,但又不影响接穗伤口生长愈伤组织,接穗芽仍能正常萌发生长。蜡封接穗嫁接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林木和果树,嫁接方法和不蜡封接穗一样,接后用塑料条将伤口包扎严并捆紧即可。果树应用裸穗嫁接,不会有假活现象。如果砧木和接穗富有生命力,即使只用普通的嫁接技术,成活率也可高达99%。

二、蜡封接穗方法

将市场上销售的工业石蜡切成小块,放入铁锅、铝锅或罐头筒等容器内,然后加热至熔化;把接穗枝条剪成嫁接时所需的长度,一般长10~15厘米,顶端留饱满芽。当石蜡温度达到100℃~130℃时,拿住接穗将其1/2放在熔化的石蜡中蘸一下后立即拿出,然后再将另外的1/2也蘸上石蜡后立即取出,这样可使整个接穗浆上一层均匀且很薄、光亮的石蜡层。

蜡封的工具和方法与处理接穗的数量有关,如果接穗数量少,可用罐头筒熔蜡,然后逐根蘸蜡;如果数量较多,可用铝锅熔蜡,一次处理3~5根接穗;如果有大量接穗,可用铁锅熔蜡,将十几根接穗放在漏勺里,然后在熔化的石蜡中一过即成,这样一人一天可蜡封接穗1万根以上。

三、不必担心的问题

农民在进行蜡封接穗时常担心两个问题:一是担心蜡的温度很高会将接穗烫死。试验表明:石蜡熔化后的温度在90℃~150℃之间,只要蘸蜡时间不超过1秒钟,就不会影响接穗的生活力和愈伤组织的形成。二是担心高温的石蜡是否会影响芽的萌发。笔者连续做了两次封蜡的试验,即把已经蜡封的接穗再蜡封一次,两次封蜡后石蜡层加厚了,结果接穗仍然能正常萌发,可见芽的萌发虽然是缓慢的,但不会受到石蜡的影响。

四、温度控制

蜡封温度控制最好使用温度计,但一般农家没有温度计,而且大多数温度计也只能测量100℃以内的。于是人们通常把石蜡加水后同时加温,到水开后温度能稳定在100℃,但是这种方法在石蜡加水后再加热会产生爆炸声,接穗碰到开水后也容易烫死。另一种方法是将蘸蜡的容器放在水浴锅中,当锅中的水烧开时,容器中的石蜡也已熔化。这种方法也有缺点,一是水溶锅中的水蒸气会影响正常操作;二是封蜡温度常低于100℃,封蜡层过厚,容易产生裂缝而脱落。

为了科学地控制温度,可以剪一小段新鲜枝条或接穗放入蜡锅内,当枝条连续冒出小气泡时说明已经达到100℃,而后改用小火,然后开始蘸蜡封接穗。一般石蜡温度升高到130℃以上时,石蜡开始明显冒烟,如果没有此现象,且枝条能不断冒小气泡,则证明温度在100℃~130℃之间,这恰好是蜡封接穗合适的温度。

五、不能用蜂蜡替代石蜡

因很多农民有养蜜蜂的习惯,有些地方在蜡封接穗时,用蜂蜡代替石蜡,也有人认为蜂蜡熔点低,加热后容易熔化,不会伤害接穗。笔者通过实践得知,蜂蜡在阳光强烈的条件下很容易熔化,并且能渗透到接穗芽中,会把开始萌发的接穗芽杀死,引起嫁接失败,因此不能用蜂蜡代替石蜡。

六、接穗蜡封后的储藏

接穗蜡封后表面温度很高,要立即把接穗散开使温度下降,而不能堆放在一起,以免因表面温度不能及时下降而伤害接穗。蜡封的接穗可立即用于嫁接,但蜡封接穗往往数量大,一时难以嫁接完。对未能及时进行嫁接的接穗,应存放到低温、高湿的地窖内,随接随取。有很多地区的农民认为,蜡封后的接穗已经不会损失水分,因此放在家中就可以,这是不对的。因为在室温下,接穗还进行着生命活动,会降低生活力,蜡封后仍会蒸发少量水分。鉴于目前农村冰箱比较普及,蜡封后的接穗可装塑料袋后放入冰箱保存(0℃~5℃)。

另外,关于冬季储藏接穗,到底是蜡封后储藏好,还是先储藏等到春季嫁接前再蜡封好的问题,笔者也进行了试验。经过比较发现,以后者为好,原因是蜡封过的接穗储藏一个冬季,接穗上有些石蜡层会产生裂缝而影响嫁接成活率。

分享
1
上一篇:大棚内铺秸杆需要杀毒 下一篇:春季小麦管理要点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