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饲料 >正文

小麦扬花期遇雨谨防赤霉病

发布时间:2024-11-23 12:49:0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97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小麦赤霉病,又称烂麦头、红麦头、麦穗枯,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多雨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也正因为这一特征而得名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以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近年来,该病害由长江、沿海地区向黄淮和北方麦区蔓延。病害发生后一般减产5%~15%,严重的减产20%~40%,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麦粒中含有多种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如呕吐、腹痛、头晕等,严重的可致癌、致畸及导致孕妇流产等,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

一、症状表现 赤霉病可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病,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对小麦影响最为普遍和严重。穗腐一般在扬花后6~10天出现症状,发病盛期通常在乳熟期,黄熟后停止。穗腐发生初期,往往先在个别小穗的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散到整个小穗,由一个小穗蔓延到周边小穗,并引起穗轴水渍状青灰色或褐色坏死,部分或整个麦穗枯死,形成白穗。当湿度较大时,在颖壳边缘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黏胶状霉层,在麦穗近成熟时,遇高温高湿,粉红色霉层处产生蓝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不能抹去。受害麦粒皱缩、变小、干瘪,表面有粉红色霉层。

二、发病条件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品种及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赤霉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菌丝发育适温为22℃~28℃,最低为3℃,最高为35℃。而对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发病率高,低于72%一般不发病。因此,当春季回暖早、田间湿度大,特别是小麦开花期雨水多的年份对赤霉病的发生极为有利。近年来,大型机械收割小麦基本普及,大量病残体留在田间,再加上小麦密度过大、过量偏施氮肥,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天以上连续阴雨天气,气温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将大流行。

三、防治措施 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综合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做到适时播种,配方施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保证小麦抽穗扬花整齐,缩短病菌侵染的危险期。麦收后清洁田地,把小麦秸秆、麦茬带出麦田,集中沤肥或深埋,充分腐熟以促进病残体腐烂,减少田间菌源。

2.药剂防治。赤霉病防治适期为小麦扬花期,要把握好小麦扬花这一防治适期,实施“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用药防治”。采用药效高、残效长的内吸性药剂,一般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100克进行穗部喷雾防治。并根据天气情况确定用药时间和方法,当抽穗期高温天晴,如天气预报有连续阴雨,应抓住齐穗阶段用药;如抽穗期低温日照少,则在始花期(5%~10%植株开花)用药。用药后如遇连阴雨天气,要隔5~7天再防治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

分享
1
上一篇:缩剪茄枝结大果 下一篇:菜心无公害栽培要点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