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政策 >正文

鹅常见传染病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4-11-24 07:46:0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35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随着养鹅业的不断发展,鹅的疾病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传染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治疗也较困难,给养鹅业带来较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笔者就四川地区鹅常发的传染病及其防治介绍如下:

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染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出壳后4-20日龄左右的雏鹅。病鹅的表现是精神萎顿,缩头松毛,步行艰难,离群独处,打瞌睡,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流浆液性分泌物,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泽变暗,嗉囊中有多量气体或液体。

防治措施:一、小鹅瘟主要是通过来自疫区的漂蛋和雏鹅而传播的,因此对漂蛋、雏鹅及所用的设备,都要严加清洗、消毒。严格控制引进来自疫区的漂蛋和雏鹅。最好从非疫区无疫情的鹅群中引进种蛋。

二、在孵化过程中必须做好消毒工作。不同地区种蛋和雏鹅不得混孵或混群,以避免感染发病。对当地收购的种蛋要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孵化育雏的工具、房舍应彻底消毒后才能使用。

三、出壳的雏鹅不要与新引进的种蛋或成鹅接触。

四、对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是防治小鹅瘟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出壳1-2日龄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对病雏作紧急预防时,每只注射0.5-1毫升(小鹅瘟高免血清应放在冷暗处保存)。对产蛋种母鹅,进行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是预防小鹅瘟的又一关键措施。种母鹅在产蛋前1个月,肌肉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每只1-1.5毫升。

五、对已发生小鹅瘟的病鹅群,可注射抗小鹅瘟血清,每只0.5-1毫升,同时服用黄连解毒散0.5克/公斤体重和氧氟沙星10毫克/公斤体重,有较好的疗效和一定的预防作用。

鹅副粘病毒病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染的鹅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出壳后20日龄左右的雏鹅。病鹅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渴欲增强,羽毛松乱,缩颈,看似比正常短些,用手触摸感觉发硬。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初期排出白色稀粪,中后期呈绿色或黑色。眼结膜潮红,部分病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甩头。个别出现扭颈、转圈或后仰等神经症状。

防治措施:一、把鸡新城疫L系作为鹅副粘疫毒病的免疫疫苗,一般在15-20日龄饮水免疫,每只雏鹅用2-3羽/份;在第1次免疫后的2个月内应进行第2次饮水免疫,适当加大剂量,每只鹅用3-4羽/份;种鹅在产蛋前l0天左右,再注射一次鹅副粘病毒灭活苗,每只鹅注射1毫升,以后每年免疫2次。

二、在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的情况下,可用鹅副粘病毒血清每只2毫升+阿米卡星12毫克/公斤体重+黄芪多糖0.5毫升/公斤体重,混合注射,1次/天,连用2天,再过6-7天后,用鸡新城疫L系疫苗紧急饮水免疫,每只鹅用5-6羽/份;饮水中加入强力霉素以防继发感染,饲料或饮水中加电解多维,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及时隔离病鹅,对场地圈舍用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1次/天,连续消毒5-7天。

禽霍乱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鸡、鸭、鹅共患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因病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带有大量病菌,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等,导致健康鹅发病。饲养管理不良,长途运输,天气突变和阴雨潮湿等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青年鹅、新培育母鹅最为敏感。病鹅的主要症状是,最急性型,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迅速发生死亡。有时见母鹅死在产蛋窝内,有时夜间一切正常,次日晨即发现不少鹅死亡。急性型,1-3天死亡。表现为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增加,常伴有下痢,排出黄色、灰白色或淡绿色的稀粪,有时混有血丝或血块,气味恶臭等。慢性型,多发生在本病流行的后期,病鹅消瘦贫血,腿关节肿胀、化脓、跛行,最后因消瘦衰竭而发生死亡。少数病鹅,即使是康复,也造成生长发育缓慢,甚至成为僵鹅。

防治措施:一、必须建立和健全严格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由外地购入的雏鹅必须加强检疫,以防疫病传播;在本病常发地区,应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用“禽霍乱氢氧化铝疫苗”或“禽霍乱弱毒活菌苗”,每年2次。

二、对于发病的鹅,可用链霉素,成年鹅每只肌肉注射8-10万单位,2次/天,连用3-4天或用氟苯尼考20毫克/公斤体重注射;在治疗的同时要彻底更换、清洗、消毒用具、垫草等,用0.5%百毒杀消毒。

鹅浆膜炎

鹅浆膜炎(又称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近几年来在雏鹅群流行比较严重的细菌性疫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多发生于2-7周龄,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最急性型病例出现于鹅群刚开始发病时,通常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急性病例多见于2周龄的雏鹅,病程一般为1-3天。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离群、不愿走动和行动迟缓,甚至伏卧不起、垂翅、衰弱、昏睡、咳嗽、打喷嚏,眼鼻分泌物增多,眼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使眼眶周围的羽毛粘连,甚至脱落,鼻内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分泌物凝结后堵塞鼻孔,使患鹅表现呼吸困难,少数病例可见鼻窦明显肿大。部分患鹅缩颈或以嘴抵地,濒死时神经症状明显,如头颈震颤、摇头或点头,呈角弓反张,尾部摇摆,抽搐而死。

防治措施:一、在无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发生的地区,鹅群必须与鸭群绝对分开饲养;有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发生的地区,雏鹅群之间、雏鹅群与青年鹅群、雏鹅群与成年鹅群之间应隔离分开饲养,可防止雏鹅被感染;再次,雏鹅群放牧或下水,应远离鸭群和其它鹅群,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二、在疫群使用本菌作紧急预防时,可同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以达到在未产生免疫前能较好控制流行发生和减少死亡率的目的。常用的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头孢噻呋等。

三、由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将雏鹅转舍、舍内迁至舍外以及下塘饲养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减少运输和驱赶等应激因素对鹅群的影响。平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鹅群的饲养密度不能过高,注意鹅舍的通风及温湿度。

球虫病

球虫病主要表现为轻度腹泻和血便,生长发育受阻,易于诊断。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病鹅的主要表现是食欲下降,精神萎靡,拉血便,严重脱水并因继发其他细菌感染而发生死亡。

防治措施:一、作好饲养管理和鹅舍的环境卫生工作,注意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防止其污染饲料和饮水,避免鹅食入虫卵的有效途径。

二、在鹅雏易感日龄或流行季节,选用复方新诺明以0.02%混入饲料中,连用3-5天;还可按每公斤饲料100-125毫克的克球多的比例,连用3-7天,进行预防。

三、治疗药方是,氯苯胍,按100毫克/公斤混入饲料饲喂,连用7-10天;氨丙啉,按150-200毫克/公斤饲料,均匀混料饲喂或80-120毫克/公斤水,饮服,连用7天(用药期间,应停止喂维生素B1);球痢灵,按50毫克/公斤饲料,均匀混料饲喂,连用3-5天;克球多,按250毫克/公斤饲料均匀混料饲喂,连用3-5天。

分享
1
上一篇:晚稻施肥的加减法 下一篇:小麦:基肥施后即深耕 巧施追肥可高产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