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农资 >正文

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4-11-25 08:17:1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53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发病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白点型和干尖型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病斑扩大后呈椭圆形或梭形,可互相汇合成斑块,致半叶或全叶枯焦。湿腐型发生在湿度大时,叶上不产生白点,枯叶表面密生灰至绿色绒毛状霉,伴有霉味。干尖型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浸状,后变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或“V”字形,并可向下延伸2-3厘米,表面生灰褐或灰绿色绒毛状霉。韭菜在贮运中,病叶会出现湿腐型症状,完全湿软腐烂,其表面产生灰霉。

该病菌生长温度15℃-21℃。温度升高产出菌核,27℃时产生最多,并以菌核越夏。秋末冬初韭菜扣棚后始见发病,因棚内生态条件适合发病,只要有菌源,病情就会不断加重。此病菌还可侵染大葱、大蒜等葱蒜类蔬菜。

2.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收割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蔓延。

棚内适时通风降湿是防治灰霉病关键:通风量根据韭菜长势确定,注意要肩部通风,千万不要通底风。

培育壮苗注意养茬:多施有机肥,及时追肥浇水、除草养茬,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棚内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烟雾法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每次250克熏烟,粉尘法用10%灭克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在傍晚时进行为宜,每隔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防治法交替使用2-3次。

药剂防治:防重于治,每次收后培土前及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必要时选用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分享
1
上一篇:养殖绒山羊,如何新建组群管理? 下一篇:黄瓜疫病的症状与防治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