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饲料 >正文

油菜播种期的确定

发布时间:2024-11-25 16:27:0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63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当地的温度条件:

油菜对播种期的反应非常敏感。播期早或迟都影响油菜生育状况、生育期长短,苗龄长短和移栽期早迟等,因而影响产量。所以决定播种期是栽培油菜的重要问题。油菜发芽出苗和发根长叶,均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发芽适温需要日平均温度16-22℃,幼苗出叶也需要10-15℃以上才能顺利进行。油菜移栽后,有一段时期生长停滞,下部1-2片叶脱落。决定播种期时,除考虑播种当时的温度外,还要考虑播后与移栽后气温下降的快慢问题。使油菜移栽后,至少还有40-50天的有效生长期才能进入越冬(3℃以下)。即要求长足7-8片以上的绿色大叶,使能抵抗霜冻,保证安全越冬,次春早发。这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十分重要,也是决定播期的依据之一。

栽培制度

依据当地的栽培制度,作物换茬衔接情况来考虑适宜播种期是平衡周年生产,保证油菜高产的关键。特别在三熟制或多熟制生产中,要考虑茬口衔接,同时要考虑有足够的苗龄。应根据前茬作物的收获期确定油菜移栽期,依据移栽期来确定播种期。大面积栽培的,要搭配品种,分期分批育苗。较晚熟的品种先播,早熟品种迟播,可调节劳力“机械”的效果。

品种特性:白菜型品种一般春性强,早播易引起提早开花,降低产量,宜适当迟播。甘蓝型品种一般冬性较强,早播能发挥品种特性,生长旺盛,枝叶繁茂,且冬前不易早花,适当早播有利。但甘蓝型品种间特性也有明显的差别,应分别考虑对待。迟熟品种可早播,早熟的宜迟播。

至于苗龄长短,应根据品种特性和播期早迟,以及苗的生长状况来考虑。一般早播的甘蓝型晚熟品种的适宜移栽苗龄为40-50天,迟播的早熟品种苗龄宜在30-40天左右,南方育苗期温度较高,品种春性强,苗龄宜更短些。

病虫害:早播的油菜,由于气温相对较高,病害和虫害较迟播为重。特别是病毒病与播种期关系最为密切,其趋势是早播的病重,迟播的无病或病轻,差别十分明显。病毒的感染又与蚜虫为害程度有关。甘蓝型品种较能抗病,可以适当早播,白菜型抗病力弱,宜偏迟播。

苗床的准备

苗床要选好好地好田。苗床地要选择土地平整、土质肥沃疏松,向阳背风,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地。一般认为旱地比水田好,早茬地比晚茬地好,半沙半粘土或粘土好,集中连片的比过于分散的好。可以选用玉米地、早甘薯地、花生地、芝麻地或其他早收夏作物的土地作苗床。棉区可用早熟棉地作苗床,稻区可选用中稻田、晚稻秧苗田、单季晚稻田等作苗床。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用地,靠近森林、荒坡、村庄的田地,都不宜作油菜苗床,以免病虫、禽畜危害。

留足苗床面积是培育壮苗的一个重要条件,必须十分重视。一般来说,苗床愈宽,留苗愈稀,愈有利于培育壮苗。但苗床过大,又不经济。苗床面积究竟应多大,应根据计划大田的比例,一般以1亩苗床供6亩左右大田为宜。早移栽的苗床,可以稍小;晚栽的苗床,面积应大一些;三熟制油菜移栽较晚,对苗的质量要求也较高,应适当放宽苗床的面积。有的高产油菜,采用1亩苗床移栽4-5亩大田的比例。

苗床整地要求作到“平”、“细”、“实”。“平”是指畦面平整,雨后或浇水时不产生局部积水。“细”是要求表土层细碎,上无大块,下无暗垡,保证种子均匀落在土壤细粒之间,且深浅一致,使根部发育主好,拔苗时少断根,多带土,易成活。“实”是要求在细碎的基础上适当紧实,特别是沙性土质,过于松泡,则保水保肥力差,不利于幼苗早生快,而且取苗时不能带土。

苗床整地应在前作收后,根据土壤墒情及质地及时翻耕,如果土壤质地良好,水分适宜,翻耕后随即耙地碎土。如土质较粘重,水分较多就及时排水,在适耕时立即耕翻晒垡,使土壤风化,待干湿适宜时及时细耙。耙细工作往往需要反复进行,要求土粒不超过蚕豆大小。如用水稻田作苗床,更要及早开沟排水,落干晒田,为早耕细整作好准备。苗床地翻耕不要过深,约4寸为宜,以免主根下扎太深,不便取苗。

苗床要施足低肥。一般瘦地、结构不良的粘土或沙土等应适当多施,每亩用优质堆肥、土杂灰等2-2.5吨以上,结合整地翻入土内,耙细混合均匀。播种前每亩用过磷酸钙25-30千克,或者磷矿粉50-75千克,撒施土面,与表土层混合,再用人畜粪尿1吨左右对水施下,使苗床充分湿润,供给发芽水分。如土壤肥沃且其他条件较好,有机质充分,可适当少施或不施,但磷素肥料仍须保证足量。底肥中增施磷肥有其特别重要作用,因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幼苗抵抗力。

苗床开沟作畦的规格,应根据地势、土质、灌排条件等方面来决定,以有利于灌溉或排水,管理方便而又不浪费土地为原则。地势较高、土质疏松、排水条件好的,可以作成平畦或开浅沟。地势较低,土质粘重,或者用水稻田作苗床,必须作成高畦,开深沟30厘米以上。一般畦宽1.80米,沟宽约30厘米左右。

分享
1
上一篇:稻田杀螺可用杀螺胺 下一篇:山区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