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农资 >正文

水稻个体特征与群体态势

发布时间:2024-11-26 10:36:0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53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抛栽水稻由于育秧和种植方式不同于手栽稻,因此形态特征、生育特性、群体发展态势和穗粒构成因素等方面都有其特点。下面以盘育秧为例加以分析。
(一)抛栽水稻的个体形态特征
1.秧苗期 据测定,由于受秧盘孔体和密播的生育条件所限,相同秧龄情况下,盘育秧植株较半早育秧苗矮、叶龄减小、分蘖增长迟缓、根量相对较少。但是根系活力强,主茎绿叶数多,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生长基础,移栽后具有较强的生长、早发潜在能力。
2.本田期
(1)根系 盘秧抛栽后根系横向分布于土表的比重大,而且较为均匀。据测定,抛栽稻有85%的根系分布在0~10厘米土层中,10~20厘米的土层中只有15%左右。而半旱秧手栽稻分布在0~10厘米土层中只有70%,11~20厘米土层中有17%左右,20~40厘米土层中还有13%~15%。由于抛秧稻根系入土浅,同等栽培条件下,较易发生根倒。
(2)茎叶 茎基部节间较手栽短,茎的节数几乎相等,管壁略厚,叶龄相对减少;主穗株高以抛栽的高,但由于抛栽的分蘖穗比率高,所以群体平均高度不如手栽稻。穗的长短和每穗粒数多少,两者与株高趋势相一致。
(3)分蘖 抛秧浅栽分蘖早而节位低,分蘖延续时间长、数量多,在抛栽苗的平躺或倾斜情况下更为突出。所以,有效穗数多,而成穗率偏低。
(4)生育特性 据观测,抛秧稻在土、肥、水、气、热等良好的环境中,带有土坨的小苗抛秧后,没有出现缓苗期。因为生物向性作用,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抛后3~5天;斜、躺苗可以基本直立。测定结果表明,抛后1天露白根,2天始扎根,3天后出新叶。抛秧种植早晚稻,由于浅栽分蘖早、多,分蘖期长,肥水控制得好,分蘖整齐,幼穗分化和成熟期较手栽提早1~2天。若迟发,则因拖后褪小分蘖穗幼穗分化、抽穗较迟,因而成熟期比手栽稻稍迟。
(二)抛栽水稻群体发展态势
抛栽稻满天星分布田面,丛间、株间关系与手栽不同,植株呈半散射状生长,通风透光不受行向的影响,有利于群体全方位生长发育。高产抛栽稻的前、中、后期群体发展态势如下。
1.前期早发 早发是抛秧种稻多穗、大穗和高成穗率的基础。抛秧稻带土浅栽、分蘖节位低,有利于早发。但是这些早出生的分蘖成穗率要达到70%以上,而且是大穗,必须掌握适中的群体。就是要在栽培措施上保证预期穗数苗在有效分蘖末期之前1~2个叶位时达到,过早过迟都不利于穗数和产量的达标。因为过早发足,群体过大,被迫超前搁田,使一部分分蘖本来可以成为有效而转为无效,不利于稳产高产。迟发,由于部分分蘖到了有效分蘖末期或更迟产生,当主茎幼穗进入分化时,这些分蘖缺乏独立生长的根系,多数变成无效分
蘖,小部分自身虽形成独立根系,但季节推迟,成为迟抽出的落脚小穗,在增产的穗组成中作用不大;
2.中期稳长 抛栽稻与手栽稻一样,进入长粗拔节阶段,分蘖就开始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中期稳长,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多,茎粗,基部节短、鞘壮,叶色正常,叶片含氮量适中,茎内淀粉含量高,有利于提高成穗率,增大穗型,产量也高。这一阶段要防止过量施用长粗肥导致生长过旺,叶量过多,群体过大,下层叶由于郁闭,处于饥饿状态,甚至死亡,成穗率不高。肥力过头型植株,往往叶片含氮量偏高,叶色过深,
以氮代谢为主,使茎内碳水化合物蓄积量低,茎秆也较细,不利于顺利地向生殖生长转化;穗型虽然不小,但结实率不高,或谷粒不饱满,影响产量的提高。如肥力不足,会使叶色发黄,光合作用强度较弱,也不利于养分积累,茎秆内淀粉含量少,难以孕育成大穗,产量必然比较低。
3.后期协调 抛栽稻的穗数、穗形虽然在前、中期已经定局,但是抽穗扬花、结实灌浆,以至成熟的各个阶段均在生长后期进行。这个阶段的生理、生化过程,较前中期复杂得多,其经济意义也更为重要。因此,如何从栽培措施上协调好植株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植株养分的制造、运输和累积的关系,即源、流、库的协调关系,直接影响到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劣。颖花退化,大多集中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一般在剑叶的叶枕和下一叶的叶枕相距为负10厘米时,为穗的颖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始期;叶枕距“0”时为减数分裂盛期;叶枕距达到正10厘米时,为减数分裂末期。随着整个稻株对同化产物需要的急剧增加,使颖花间的同化产物的分配出现激烈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颖花向着有效和退化两极分化。这时,植株在田间的适宜肥水等生态条件,直接关系到颖花的成长或退化。协调的群体,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比较好,有利于增加颖花,减少退化。
分享
1
上一篇:板栗透翅蛾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下一篇:水稻覆膜的特点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