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紫甘蓝根朽病症状与防治

发布时间:2024-11-26 20:59:5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90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紫甘蓝根朽病: 根朽病为紫甘蓝重要病害,分布较广,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种植均有零星发病。一般病株占5%~10%,严重地块可达20%以上,明显影响紫甘蓝生产。此病还为害多种其他十字花科蔬菜。 [症状]此病在幼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以苗期发病为害重。苗期发病,子叶、真叶和幼茎上产生圆形至椭圆形斑,初浅褐色,后变成灰白色,其上产生许多灰褐色颗粒点,重病苗很快死亡。轻病苗移栽后病害沿茎基上下发展蔓延,形成长条状灰褐至暗褐色病斑,随病情发展,病茎和病根皮层腐朽,露出木质部,致植株萎蔫死亡,后期在病部产生许多灰褐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成株发病,多在老叶和成熟叶片上发生,形成不规则坏死斑块,花梗和种荚受害后症状与茎上相似,后期在病部均产生灰褐色颗粒状小点,纵剖根、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贮藏期发病,使叶球干腐。

[病原]Phoma lingam(Tode ex Schw.)Desm.属半知菌十字花科黑胫茎点霉真菌。病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无喙,埋生于寄主表皮下,褐色,器壁炭质,有孔口,直径170~220微米。分生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形至圆柱形,内含1~2个油球或多个油球,大小2.5~10微米×1.2~1.8微米。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的种皮也可带菌。病菌还可在土壤内、肥料中或野生寄主上越冬,在土中可存活3年。田间以分生孢子借风雨、浇水、施肥及昆虫传播,由植株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种子带菌,病菌可直接侵害幼苗子叶和幼茎,发病后分生孢子可重复侵染使病害蔓延。高温高湿利于发病。潮湿、多雨,尤其是雨后高温易引起发病。育苗期雨日多、雨量大,田间高湿,病害发生严重。此外,播种过密,过多浇水,地面过湿,田间管理不良,植株生长衰弱等均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1.重病地块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3年以上轮作。

2.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可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20分钟后洗净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3%~0.4%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

3.旧苗床进行土壤消毒,可选用敌克松原粉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45~75千克/公顷,拌细土600~900千克,2/3药土均匀撒施在备好的苗床表面,1/3药土覆盖种子。也可用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浇苗床。

4.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健苗移栽,尽量减少人为根伤。定植后加强管理,避免田间积水,重病株及时清除。

5.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分享
1
上一篇:白灵菇栽培人为调控可高产 下一篇:青花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与防治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