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农机 >正文

茄子青枯病和黄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发布时间:2024-11-26 21:02:4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77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1 症状识别

1.1 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病,但以结果期发病最重,病症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发病初期,下部叶片脉间变黄,并逐渐发展到全叶,早期病叶白天萎蔫,早晚可恢复,后期不再恢复,叶由黄变褐,叶缘向上卷曲,最后叶片枯死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萎垂以至脱光仅剩茎秆,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病茎横切面,无混浊液溢出。

1.2 青枯病 茄子青枯病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病,发病初期仅个别枝上一张或几张叶片变淡,呈现局部萎垂,后扩到全株,早晚可恢复,很快植株呈青枯状凋萎,后期病叶变褐枯焦。剖开病茎基部木质部变褐,枝条髓部溃烂或中空,湿度大时或经过保湿,横切病茎切面用手挤压,有混浊菌脓溢出,这是青枯病区别于黄萎病的重要特征。

2 病原菌的区别 茄子黄萎病病原为大丽花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青枯病病原为青枯假单胞菌,属细菌。

3 发病条件 黄萎病病原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温30℃,最低5~12,开花前低温(低于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而且较重。地势低洼、积水、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灌水不当田间积水及与茄科连作,定植时伤根,地下害虫多的地块发病重。 青枯病病原菌发育适温30~37℃,最高温41℃,最低10℃,土温25℃时,田间发病出现高峰,高温、高湿及酸性土壤发病重。连作及灌水不当、定植伤根、地下害虫多,发病重。

4 传播途径 种子带病原菌,土壤中残留病原菌或带有病原残体的肥料,通过风、雨、灌水或农事操作传播,从植株根部、茎基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侵入,蔓延扩展到枝叶。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①用抗病品种,如本地白茄、紫长茄等。有条件可以采用嫁接栽培,减少病害的发生。嫁接可采用本地野生茄或托鲁巴姆茄作为砧木。

②实施轮作,与茄科作物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1~2年。

③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入体积为其5~6倍的55℃温水中,连续搅拌10~15min后,取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或进行催芽。

④培育无病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用无病土育苗,选择前茬没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育苗,播种前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苗床。最好采用营养杯或营养袋育苗,减少定植伤根。苗移栽前一天,要喷洒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减少病害传播到大田。

⑤定植园土壤要深翻晒白,以往发病重的地块,可用碳酸氢铵进行土壤消毒,具体方法:先将菜畦浇湿后,每667平方米以50kg碳酸氢铵均匀撒在土表,然后用薄膜覆盖,5~7天后掀开薄膜,整地定植。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石灰50~100kg进行土壤改良和消毒。

⑥加强田间管理,灌溉要勤浇小水,防止大水漫灌。施足基肥,施用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平衡追施氮、磷、钾混合肥,第一次采果后,要适当追施0.2%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并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

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病株要带出菜田外深埋或烧毁,在病株周围土壤撒石灰防止病害扩散。

5.2 化学防治 预防黄萎病、青枯病等,苗期用恶霉灵3000~4000倍液喷洒。定植时,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2kg与50kg细土混匀,进行定植穴消毒。

黄萎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3%广枯灵800倍液喷雾加灌根,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青枯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可杀得2000的1000~2000倍液,克菌康800~1000倍液,浇灌根部,每株200~300ml药液,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分享
1
上一篇: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预防 下一篇:葡萄根癌病防治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