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芽苗室内一播三收新法
发布时间:2024-11-26 21:10:50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768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豌豆在室内生产一般都是1次播种1次收获,芽苗产量低,成本高。笔者经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1次播种可连续采收3次,芽苗产量增加120-150%,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一、选用良种与种子处理。用于室内芽苗生产的豌豆品种以分枝性较强的青豌豆最为适宜。所用种子要求发芽率高,无畸形和霉烂。先将种子在55℃温水中浸15分钟,再放到冷水中浸24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种子,用多层干净的湿纱布包裹,置于温度为25℃催芽箱中催芽。经1.5-2天催芽,待90%以上种子萌发时即可播种。
二、生产容器与合理播种。芽苗生产容器以长62厘米、宽24厘米、高4厘米塑料育苗盘为宜。栽培基质选用粗质沙。播种前先将沙放在阳光下薄晒2-3天,将育苗盘用高温消毒后备用。
播种时,先用粗麻布垫在育苗盘底面,然后将已发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上面,每盘播种200-250粒,播后将干湿适中的粗沙(手捏时不结团、易分散)均匀覆盖在种子上,厚度1厘米左右。最后用清水喷湿沙层。
三、生产管理与环境控制。豌豆芽苗1播3收,必须及时补充养分。从第1茬剪割前2-3天开始,每天结合喷水,每盘豆苗追施三元复合肥0.5-1克。此外,还要注意控制好光照、温度和湿度。
⑴ 光照:在豌豆芽顶出沙层长至1厘米高时,将光强控制在2000-3000勒克斯之间,使芽苗生长粗壮、第1节位低。在第1茬或第2茬剪割时,须留下1片真叶或1个分枝。
剪割后立即移至5000-7000勒克斯光照下栽培,以促进第1腋芽或分枝的生长;2天后腋芽或小分枝明显伸长时再移至2000-3000勒克斯光照下栽培。
⑵ 温度:较适宜的温度为18-25℃,保持2-3℃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芽苗的生长。由于芽苗在室内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容易造成某些有害气体积累,所以应定时通风换气,夏天以傍晚或早晨通风为好,冬季则在中午进行通风。
⑶ 湿度:芽苗生长适宜的湿度为80%左右。利用粗质沙作为豌豆芽苗生长的基质,不必勤浇水,一般每天喷1次或隔天喷1次水即可。
四、芽苗采收与保鲜贮存。豌豆芽苗在第1茬或第2茬剪割时,必须在其基部留1个腋芽或分枝。一般第1茬的产量占总产量的40-50%,第2-3茬之间产量较接近。
豌豆芽苗茎叶柔嫩,水分含量高,采收后须即行出售或装在保鲜袋中封口后出售。产品过多时,可将袋装的豌豆芽苗置于室温0-2℃冷库中保鲜贮存,一般可鲜贮20-25天,在5℃下也可鲜贮10-15天。
推荐阅读
-
蘑菇补肥七步骤
在蘑菇生产过程中,一般经过三次收获后培养料养分减少,酸度上升,菌丝生命力变弱,产量质量下降。要实现蘑菇的优质高产,就必须进行补施肥料。具体办法有如下几种: 1.取腐熟的猪、牛尿煮沸20分钟,过滤后对10倍~20倍清水喷洒,喷后再用清水喷1次。 团...
-
晚茬小麦管理的技术措施
一、 底墒底肥要充足 晚茬麦切忌抢墒播种,在确保底墒的前提下,重施底肥,有条件的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5立方米;同时,按产量需求把全生育期投入的氮磷钾化肥总量的2/3和农家肥混合撒在地表、耕入地下。 二、 选对品种,加大播量 晚茬麦适宜播种半冬性品种,可根据当地情况团...
-
有机磷农药不能起到叶面肥的作用
有人分析有机磷农药的有效成分中含有磷元素,而磷又是植物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宣传使用有机磷对植物有一定促进生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确实观察到一些作物在喷洒有机磷农药以后叶片颜色变得浓绿,一些人就把喷洒有机磷农药当成叶面追施磷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首先,我们说团...
-
月季花的栽培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月季花的栽培管理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土壤。盆栽月季花宜用腐殖质丰富而呈微酸性肥沃的砂质土壤,不宜用碱性土。在每年的春天新芽萌动前要更换一次盆土,以利其旺盛生长,换土有助季当年开花。月季花可以用各种材质的花盆栽种,瓦盆自然也是可以的。 2、团...
-
斜纹夜蛾在黄山贡菊上的发生与防治
黄山贡菊即徽菊,为我国四大名菊之一。其集色、香、味、型于一身,用途广泛,具观赏、保健、医疗功能,性寒,味甘,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菊花含有菊苷、胆硷、腺嘌呤等多种成份,长期饮服可避暑除烦,明目醒脑,清静五脏,排毒健身,益智延年,预防多种疾病。斜纹夜蛾是黄山贡菊上的重要害虫,近年发生有逐渐团...
-
菠菜种植管理有方法
播种前应用新高脂膜拌种,再将种子用水浸泡12小时后,在适时播种,用齿耙轻耙表土,使种子播入土,畦面再盖一层草木灰。 田间管理应及时间苗、清除田间杂草;浇水降低地温,改善田间小气候;喷施有机肥,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肥效。在菠菜生长阶段适时喷施团...
-
板栗空蓬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好?
板栗 是世界著名的干果树种,其原产于我国,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如今在种植板栗时,不少种植户仍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板栗空蓬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好?一起来了解下吧。 板栗空蓬是怎么回事? 板栗空蓬又称空苞、哑苞团...
-
白桦树苗期管理技术
白桦树是北方地区一种常见树种,树干粗实高大,树木质白,对寒冷的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较广泛的用途,经济价值也较高。下面给大家介绍种植白 桦树苗 期管理技术。 1、育苗地 桦树幼苗脆弱,容易晒伤和霜冻。因此,播种育苗应团...
-
秋季大棚西红柿种植与管理技术
秋季是种植 西红柿 比较好的时期,这个时候气温由高到低,可以很好的增加西红柿的糖分积累,让西红柿果实正常生长发育,不过在秋季种植西红柿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品种的选择,注意温度的调控,进行 保花保果 ,可以有效提高西团...
-
霍山石斛的高效栽培技术
霍山石斛 俗称米斛,也叫大别山石斛,属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霍山石斛为淡黄绿色,有时带淡紫色斑点,是药用石斛中的佳品,受到很多消费者及种植户们的青睐。随着霍山石斛价值的开发,现在也开始人工栽培霍山石斛。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霍山石斛的高效 栽培团...
-
黄花菜越冬管抓5点
一是清沟排渍黄花菜比较娇嫩,既怕淹又怕旱。所以,越冬前应深开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 二是培土护兜冬季黄花菜地上部位植株枯萎后,要进行培土护兜,先将枯萎的植株齐地割去,在根丛上适当铺施杂肥、塘泥肥等,再培细土10厘米。 三是防治害虫除尽菜团...
-
嫩姜高产栽培技术9步曲
生姜软化栽培是在正常栽培的基础上;一增加栽培密度,加强遮阳降温的措施,从而达到采收嫩姜的目的。这样嫩姜不仅收获期长,产量高,且鲜嫩质脆,皮薄节稀,食用时有清香的姜味。 1.选地:选择连续3年没种过姜的肥沃土壤。 2.选种:选择块大、芽多、无病团...
-
蘑菇疣孢霉病的危害及防治
疣孢霉病又称湿泡病、白腐病,它不仅危害蘑菇,也危害草菇、平菇、香菇、银耳、灵芝等。如不进行有效防治,则连年种植,年年复发,轻者减产40%,重者可造成绝收。 一、危害症状 该病菌只浸染子实体而不侵害菌丝体。生长发育中的菌丝能刺激疣孢霉孢子的萌发。第一茬菇发病,其传团...
-
芦笋的大棚栽培
芦笋是一种高档保健蔬菜,在国际市场上有蔬菜之王的美称。现把大棚栽培芦笋经验介绍如下: 1.大棚的规格和保温附属设备。大棚的高度以2.8~3.2米为宜,设置应在秋季施工,在土壤结冻前全部结束。 2.棚室内的管理。 (1)通风换气和温度调节:团...
-
冷棚韭菜冬春灰霉病防治
菜灰霉病,又称白色斑点病,是冬春季冷棚韭菜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多在12月初发病,随着韭菜的生长发育,病情逐渐加重,并可延续到来年4月下旬,一般严重的减产百分之20至30。而且病叶常伴有霉味,使品质下降。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浸染时叶面上产生白色至浅灰褐色小点团...
-
金针菇高产五步走
金针菇是低温菌种,适于冬初和冬末春初棚内栽培。 一、选料配料:选用新鲜、干燥、无霉烂、无结块、无害虫的棉籽壳100公斤,用前在阳光下暴晒2天,白糖1公斤,熟石灰1公斤,麦麸1公斤,水150公斤。把上述培养料混匀,加水搅拌均匀,然后闷半小时,再进行播种。所用工具必团...
-
菜豌豆主要病虫及其防治技术
菜豌豆生长期间主要发生霜霉病、白粉病、根腐病、褐斑病和豆秆黑潜蝇等,对这些病虫害,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治,易造成菜豌豆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下面介绍这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供参考。 豌豆霜霉病 ⑴发生特点: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团...
-
大棚蔬菜须防根结线虫病
近年来,原来并不显眼的地下害虫——根结线虫的危害日益加重,尤其是在温室和大棚蔬菜上的危害更是猖獗。根结线虫寄生范围广,危害的蔬菜作物多,如番茄、芹菜、茄子、辣椒、丝瓜、黄瓜、西瓜等,另外还危害柑橘、苎麻、棉花、大豆及多种花卉等,目前已成为生产中不可小看的害虫之一。 团...
-
冬季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育苗方式 可用纸筒(袋)或塑料杯装入营养土播种育苗,以护根稳根,促苗生长。栽培苗龄达25天左右即可间苗。每间温室作东西向3个高畦,行距1米,畦宽40厘米,畦高16厘米~20厘米,相应留出南、北、中3条走道。每间温室栽苗60株。 管理 进入营养生长阶段(定植至根瓜团...
-
冬季小心大蒜软腐病
大蒜软腐病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多从11月份开始,于叶缘或叶中脉处发病,沿中脉形成黄白色条斑,湿度大时,病部呈黄褐色软腐,并有黄色菌脓出现。 主要措施如下: 1、选用优良蒜种,以脱毒、抗病、无病虫蒜种最佳。 2、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团...
最新更新
-
绿壳蛋鸡各阶段的饲管技术
1、绿壳蛋鸡产蛋初期: 一般情况下,刚开产的绿壳蛋鸡仍处于进一步发育阶段,体重仍在继续增加。此阶段除要逐步增加采食量和蛋白质含量外,同时还要逐步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的比例。具体要求是,当产蛋率达50%时,每百公斤饲料添加10克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应团...
-
绿壳蛋鸡高效饲养法
在绿壳蛋鸡饲养过程中,采用“定中有变”饲养法,可使蛋鸡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饲料报酬高,使鸡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鸡产蛋多,个头大,质量好。其具体做法是: 绿壳蛋鸡每天饲喂3次。饲喂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而灵活确定,如夏秋季节:在早上5时、中午12团...
-
防治绿壳蛋鸡禽副伤寒的措施
禽副伤寒是指除了鸡白痢和鸡伤寒以外,由其他沙门氏菌所引起禽病的总称。 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较多,主要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危害最大。禽沙门氏菌对热和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加热60℃5分钟即死亡。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雏鸡常在10日龄后发病,病雏呆立、团...
-
林蛙卵的孵化
随着林蛙的经济价值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养殖东北林蛙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林蛙产卵后及时将卵捞出,放在孵化池中,蛙卵一般分为动物极与植物极两个半球。动物极半球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素,呈现深黑色;植物极半球因黑色素少,呈现乳白色,刚产出时,动、植物极尚不明显,受精后30分钟,动、植物极变化十分团...
-
林蛙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林蛙疾病多种多样,病因也错综复杂,因此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总体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平时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经常预防消毒。另一种是发病时及时治疗、及时控制传染源、消除病因、合理进行药物治疗。这两类方法统称综合性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仅依靠某一单独的措施是团...
-
山鸡育雏期需要注意事项
山鸡雏期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将从饮水开食、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方面为广大养殖户进行介绍: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团...
-
林蛙疾病的预防
1.林蛙场的建设必须符合防病要求 林蛙场的水源要无污染。有害的被污染的水会损害林蛙的健康,水体传染病很快,因此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2.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①定期消毒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对水池、蛙圈及其他养殖设备进行一次彻底团...
-
绿壳蛋鸡饲养经验
绿壳蛋鸡抗病能力强,食性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鸡蛋历年是我国畅销产品,绿壳鸡蛋现在国内的数量极少。饲养新品种利润相对较高。 鸡舍应建造在通风向阳处,鸡舍前后可每隔3团...
-
山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病鸡精神不振,减食,羽毛松乱,部分病鸡关节肿大,特别是跖关节和趾关节,挤压有痛感,站立和行走困难,跛行。有的病鸡腹泻,排出黄绿色稀粪。 剖检可见胸腹部皮下充血,呈弥漫性紫红色,肝脏略肿,呈淡紫红色。关节肿大、充血或出血,关节囊内有较多浆液性渗出物,有脓汁和乳酪样团...
-
林蛙封沟养殖的越冬管理技术
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 一、修筑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林蛙集中冬眠的地方。蛙场团...
-
山鸡疫苗免疫的方法
要打破传染病的链锁,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流行过程三个环节入手,即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媒介)、提高畜禽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作为一个饲养场,首先应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同时应根据畜禽传团...
-
山鸡曲霉菌病和葡萄球菌混感的症状
病雏表现精神委顿,多缩颈呆立,闭眼似睡,两翅下垂,羽毛蓬乱,无光泽;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气喘,常发出呼噜声。 有少数雏鸡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怕光,流泪。有的下痢,粪便呈水样,黄白色。部分病雏腹部增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末期病雏体质消瘦,呼吸极度困难团...
-
林蛙发病的原因探析
林蛙从蝌蚪到成蛙都能发病,林蛙得病必有原因,无缘无故是不会发病的。所以,当林蛙发病时,必须查清发病原因。那么林蛙为什么会发病呢?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林蛙像其他动物一样,蛙病的发生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其一即内在因素,也就是林蛙自身的体质强弱;其二是病原微生物;其三是外界环境条件,其团...
-
如何鉴别林蛙油理化质量?
林蛙油理化性状较其它动物油有较大差别,通过以下鉴别方法可加以识别: (1)经验法。本品遇水膨胀,膨胀时输卵管破裂,24小时后呈白色棉絮状,边缘呈白绒状,体积增大10―15倍;泡发pH值在6左右,泡发体有微腥味;加热煮沸不溶化,手捏不粘手;脱水干燥后恢复原状,但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