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培育壮秧技术

发布时间:2024-11-26 21:28:54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706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18分钟

培育壮秧技术
1.确定播种期、播种量和秧龄 水稻的播种期、播种量、秧龄在培育壮秧中,相互联系和制约,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做到适时播种,播种适量,秧龄适宜,对培养壮秧,实现增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生产上,一般按“三看、三定、三保证”的原则协调处理,即:看前作和品种特性,定适宜播种期,保证安全出苗和齐穗,看品种生育期,定秧龄长短,保证秧龄适宜;看秧龄长短,定播种量,保证密度均匀合理。
(1)确定播种期 播种期决定着整个生育期的长短,并决定水稻秧田期和本田期能否处于较好的环境条件中,顺利地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生产上—般都提倡适时早播,这是为了适当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使稻株营养体生长良好,为丰产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后作创造条件。但决不是愈早愈好,而是有条件的。决定播种期的根据是气候条件、稻田复种轮作制度和品种特性。
①气候条件 首先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的安全播种期内播种。水稻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籼12℃,粳10℃,而出苗和幼苗生长的最低温度还要高出2℃以上。扎根较适宜的温度为23~25℃,根据早春晴天,最高温度比日平均温度提高7~8℃,最高土表温度可高出日平均温度10℃左右的情况,当春季日平均温度稳定上升到12℃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都无问题。但西南三省这时都时有寒潮侵袭,露地育秧早播,一定要根据气象预报,抓住冷尾暖头播种,才能免遭寒害。就西南三省气候条件看,除云南南部气候特殊,1月份即可播种,2月中可插秧外,川东南、黔南、黔北3月上旬到中旬末日平均温度便可稳定在 12℃以上,可以开始播种,三省大部分地区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
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早播早栽时,日平均温度应稳定通过15℃以上,秧苗才能正常发根成活;双季稻、早稻品种的孕穗期(减数分裂期)不遭受2℃以下的低温的危害,迟播水稻和双季晚稻一定要在安全抽穗期内抽穗(即粳稻品种≥20℃,籼稻22℃,杂交水稻23℃)等因素。这样就可根据使用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推断其播种期。
灾害性天气是决定播种期必须考虑的又一因素,调节播种期是避免灾害夺丰收的极为重要的措施。如川东南和黔北等河谷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有高温伏旱,杂交中稻通过调节播种期于3月中旬前播种,7月20日前齐穗,才能避灾保丰收。
②复种轮作制度 一年只种一季水稻的,播种期不受前作限制,只要日平均温度达到了要求便可播种,一年二熟或三熟地区,稻田前作的收获期限制着水稻的播种期,如播种过早,前作不能收割,以致秧龄过长,移栽到本田后植株未充分生长就抽穗;结果穗小产量低;如播种过迟,生育期短,不但产量低,还要影响后季秋作的栽培。
③品种特性 品种生育期不同,播种期也应有差异。晚熟品种对短日反应敏感,需要积温也较高,全生育期长,抽穗期相对较稳定,早播并不能提早抽穗,反而延长了生育期,对稻田的利用不经济。而在一定范围内即使推迟播种仍有相当的营养生长期,只要保证安全抽穗,对产量影响不大,因而播种适期范围较宽。早熟品种生育期短,适当早播,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生育期相对地延长,能获得较高的产量,而迟播则生育期缩短,减产显著,因而播种适期较窄。
(2)秧龄的确定 秧龄有两种计算法:—种是按从播种到移栽的日数,一种是按秧苗出叶数---叶龄确定。以后者更能反映秧苗生长发育的程度。
品种生育期不同,秧龄长短不同,早熟品种秧龄应比中熟品种短,晚熟品种又可比中熟品种长。要根据品种的总叶数来掌握秧龄的界限期。一般叶龄余数为3~3.5时开始幼穗分化,而就高产栽培来说,秧苗移栽后至少能长出3~6片以上的新叶,再开始幼穗分化。即移栽后本田期还能长出6~9片叶,植株有一定的营养生长量,生长健壮,为大穗多粒奠定物质基础。如果移栽时叶龄余数为4,则移栽返青后即进入幼穗分化,已属严重超龄秧,难以高产。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杂交水稻为汕优63、d优63等,总叶数为16片左右,以6~8片叶, 40~50天为宜,不宜超过10片叶,13叶以下的早熟品种5~6叶为宜。据研究,某些地区为避灾或因故迟栽,适当延长秧龄,比迟播短秧龄稳产。
秧田期的环境条件不同,秧龄也应有所不同。温度高的季节育秧秧龄应比低温季节短,湿润育秧,秧龄宜长,保温育秧,秧龄宜短。特别是本田耕作制度不同,栽插期不一致,秧龄亦有差异,一般应分期分批育秧,以保证栽插适龄秧苗。
(3)播种量 播种量的多少是培育壮秧的关键,不同播种量的秧苗,生长有较大的差异。稀播的秧苗单株营养面积大,发根多,养分吸收多,光合作用强,因而稻田分蘖早,数量多,个体干物重大,含氮物和碳水化合物的绝对量都多,秧苗健壮。
许多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表明,杂交水稻每亩播种量12.5千克以下,培育带3个以上分蘖的秧苗,小本栽插(每窝1~2本) ,移栽后具有发根多,返青快,不易死叶,生长势强的优点,有利于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厂实现高产。
一般说来,秧田播种量的多少,主要应根据对秧苗的要求和品种要求的秧龄而定。同时,育秧方式和播种的早迟也应作为重要参考,即秧龄长,带蘖壮秧,迟播湿润秧,亩播种量宜少;而秧龄短,中、小苗,早播湿润秧和保温育秧的,亩播种量可稍大,常规稻亩播量高,杂交水稻亩播量少。生产上目前的播种量:小苗、中苗秧60~150千克/亩,扁蒲秋30~40千克/亩,分蘖秧10~15千克/亩。

2,种子处理及催芽
(1)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定要经过晒种,精选和种子消毒,保证用纯净、饱满,无病虫和生活力强的种子播种,使发芽出苗整齐,生长一致,为培育壮秧奠定良好基础。
精选种子的方法是先用风选,筛选,再用溶液进行比重选种,溶液可用食盐或泥水,比重1.05~1.10,精选过的种子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消毒与浸种同时进行。消毒目前多为药剂浸种,10%“401”抗菌剂稀释500倍,浸2~3天,或1%生石灰水澄清液浸2~3天,浸时不要搅动,并避免阳光直射,或将用冷水预浸 1~2天后的种子,浸入福尔马林(40%甲醛)60倍稀释液中3小时。或用300~50q倍强氧性药液浸泡种子12~24小时,对防洽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有特效。药剂浸种后均需要清水冲洗干净,如种子尚未吸足水分,还需要继续浸种,待吸足水分后再催芽。
杂交水稻种子,由于制种时母本抽穗、成熟不一致,一般种子的饱满程度都较差,宜先用清水漂种,除去空壳,再分出充实度较好的和较差的,分别浸种,充实度较差的种子浸种时间。应比充实度较好的种子短24小时。
(2)催芽 稻谷催芽就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氧气的要求,科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的目的。“快”指3天内能催好芽;“齐”要求发芽率达90%以上,“匀”指根芽整齐一致,“壮”要求幼芽粗壮,根芽比例适当(芽相当于半粒谷长,根相当于千粒谷长),颜色鲜白,在催芽过程中要求严格掌握温度,不宜温度过高,防止“烧包”。一般催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高温破胸 指种谷上包到胚突破种壳时期,破胸时间宜短,以免消耗过多的养分,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达到破胸整齐。为了升温快,常将种谷在50℃以下温水中淘种(预热)1~2分种,再上包密封,保持35~38℃,以增加胚的呼吸强度,缩小种胚活动强度之间的差距,使破胸露自整齐,温度偏低则破胸不齐。
②适温齐根芽 指破胸至幼根幼芽达到播种要求的时期,破胸后的种谷呼吸强度剧烈,温度迅速增加。据测定,破胸时的呼骤强度比开始催芽时高31.09倍,由于呼吸热的积累,温度撮易上升达40℃以上,灼伤根芽,产生“毙芽”现象,这是催芽的危险期。因此要注意通气和降温,使温度保持在25℃左右,长出的根芽才粗壮。根据“干长根、湿长芽”的经验,用浇水或翻动的方法调节温湿度,使根、芽生长整齐,比例适当。
③摊晾炼芽 当谷芽、根达播种要求长度时,催芽基本结束。为了使芽谷能适应播种后的自然环境,催好的芽谷,一般要摊晾炼芽,置于室内摊放一段时间(至少半天),再行播种。若天气不好,可将芽谷摊薄,待天气转晴后再播种。
近年来,各地为加快催芽速度,保证催芽质量,创造许多催芽方达,比如地窖催芽法 就是利用地窖酿热物增温促进萌芽,具有保温性好,管理方便,成本低,出芽壮而齐的优点。温室蒸汽催芽法,就是建造温室(可用砌砖石、筑士墙、围薄膜)密封保温,提供蒸汽创造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促进种谷迅速发芽。具有操作简便,发芽迅速,整齐健壮等优点。热湿媒灰催芽法:即以50千克过筛煤灰,用100℃开水湿润(用水量以手捏成团,放开可松开为度)后,迅速与25千克吸足水分预热过的种谷拌和均匀,立即装入木箱内,覆盖保温,置于暖和地方1~2天即可取出,由于煤灰、热水协调了催芽过程中温、水、气的矛盾,其优点是:不翻动、不加水、不“烧包”;先长芽后长根,根芽整齐;播后不落泥,落谷匀,生活力强。

3.育秧方式和技术
(1)湿润育秧 又叫半旱秧田,已被农户普遍采用,其优点是能够主动调土壤中水气矛盾,促进出苗扎根,有利于防止烂芽死苗,也能较好地通过水分管理来促进和控制秧苗生长。
①整地作厢  秧田宜选择排灌方便,向阳背风,土地质松软,杂草少,肥力较高的田块,整地要求平整,细碎绒和,经澄实1~2天后,排水晾底,再开沟作厢,一般厢宽1.3~1.5米,厢沟宽0.25~0.30米,厢沟深0.15米左右,厢面要抹平,无凹凼,不渍水,无杂草及残茬外露,表面有一薄层泥浆,使种子能嵌入为度。秧田四周开沟并与厢沟相连,便于灌排水。
②施足肥料 底肥用腐熟的人畜粪尿,每亩1500~2000千克/亩,面肥用化肥,每亩5千克/亩左右,应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③落谷稀 播种要按厢定量,均匀落谷,播后轻轻踏谷,使种子陷入表层泥浆中,起保暖防冻,抗旱防冲,秧苗容易扎根立苗的作用。
④秧田管理
a、水  秧田管理中排灌水是最重要的内容。通过水浆管理,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促苗。秧田水分管理,一般分芽期、幼苗期和成苗期三个时期。
芽期  指播种至第一完全叶型展前这段时期。这时期主要任务是促进迅速扎根立苗,防止烂种、烂芽。秧苗芽期抗寒力强,通气组织还来建立,对氧的反应敏感,要保证扎根立苗对氧的需要,通常不灌水上厢,只保持厢面湿润,可采取“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的管理方法,如遇短时低温阴雨,仍保持厢面湿润。只是在长时间低温、霜冻和大暴雨时,才短时灌深水保温护芽。如遇大晴天厢面过干时,可灌“跑马水”防止厢面开裂,影响出苗。
幼苗期 指第二叶至第三叶期。此期抗寒力逐渐减低,为促进扎好根,立好苗,防止死苗,这阶段要采取湿润与浅灌相结合,保证氧气供应。即二叶期前以湿润为主,二叶期后以浅水浇灌为主。遇强寒潮灌深水护苗,寒潮过后,缓慢排水露苗,切忌急排,防止生理失水,引起萎焉死苗。
成苗期 指三叶至移栽这段时期,此期通气组织已经建成,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加强,但对低温抵抗能力却减弱,加之随苗体增大,叶面蒸腾增加,需水较多,应保持浅水层,但不能淹过心叶。若遇寒潮、冰雹天气,要灌深水护苗,寒潮过后逐渐排水,操之过急,亦易造成生理死苗。
b.肥 秧田追肥是水稻培育壮秧的一项重要措施,许多试验表明,稻种从发芽生根起,就要从土地中吸收氮、磷、钾多种养分,因此,秧田追肥,不是在三叶“断奶期”,而要提早进行。这是因为:一是种子中蛋白质氮,早在—叶一心期已分解完毕,需要及时补充。二是早追肥能起到前期“得氮耗糖”,后期“得氮增糖”的作用。其原因在于追肥后秧苗吸收氮与葡萄糖有氧呼吸的中间产物酮酸、烯酸结合形成氨基酸,进而合成蛋白质,其间吸收氮越多,消耗糖也愈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合成的结构蛋白质,促进叶片生长,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产物增多,故早施氮肥的结果,起到:“得氮增糖”的作用,从而提高秧苗素质。所以,秧田追肥,除一叶一心早施“断奶肥”外,栽前一周“送嫁肥”也不能忽视。“断奶肥"可用腐熟人粪尿800~1000千克/亩,或尿囊5~8千克/亩。“送嫁肥”常用尿素3~5千克/亩。也有一些地区,在扎根立苗期,用腐熟人粪尿500千克/亩作提苗肥,对第一叶节根系发生,四叶期增粗,内部大维管束数增加,有显著作用。
c.除草和病虫防治 湿润秧田易滋生杂草,应掌握时机在秧苗2~3叶期进行人工除草,也可用25%除草醚0.5~1.5千克/亩,或20%敌稗乳剂0.75千克/亩,加水25~30千克喷施(一叶一心期)进行化学除草。秧田病虫防治,三叶期和移栽期,每亩用“川化-108”0.1~0.15千克(或叶枯宁)、异稻瘟净0.1千克(或三环唑)加甲胺磷0.075千克,杀虫双0.2千克,兑水60千克喷雾,防治白叶枯病及二化螟等病虫害,效果良好。
除此而外为培育多蘖壮秧,亦可用多效唑喷施,有良好效果。
(2)薄膜保温育秧 在湿润秧田的基础上,利用薄膜覆盖保温增温,可适期早播,防止烂秧,提高成秧率。薄膜保温育秧效果好,但技术性较强,其管理大体分三个阶段:
①密封期 从播种至一叶一心期,要求薄膜严密封闭,创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促进迅速扎根立苗。膜内温度要求最高不得超过35℃,超过35℃,要揭开两头通风降温,以免高温烧芽,当温度下降到30℃时,再密封保温。
②炼苗期 从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要求适温保苗,一般膜内适宜温度为25~30℃,此期可逐步增加通风时间,采用“两头开门,前后开窗,一边揭开,日揭夜盖,最后全揭”的办法,进行炼苗,以适应膜外环境。通风时,要先灌水,后揭膜,使厢面保持浅水,防止生理失水青枯死苗。
③揭膜期 从二叶一心至三叶期,秧苗经过4~5天炼苗后,苗高达10厘米左右,气温已稳定通过13℃以上时,便可灌水揭膜。揭膜后,就可以按湿润秧田管理。
近年来,广大农村推行地膜保温育秧,也取得明显增产效果。地膜每亩用量约10千克,为薄膜用量1/7。与薄膜育秧比,既保留了增温、增湿的优点,还具有用量少、成本低等优点,深受群众欢迎。在育秧操作技术上,大体和薄膜保温育秧相似,但以低拱架覆盖为好,如实行地膜平铺覆盖,要求在盖膜前,在秧板上撒适量腐熟的干粪渣等作隔离物,防止地膜贴面(俗称“贴膏药”)。亦有用细碎绿肥等隔离物,但用量不宜过多,以防止绿肥发酵释放有毒物质,毒害秧苗,不利提高成秧率。
(3)两段育秧 主要在杂交水稻育秧上运用较多,工作分两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保温育小苗,秧龄7~10天,叶龄1.5~2叶,不能超过2.5叶;第二阶段是将幼苗按一定规格寄栽到湿润秧田中约经20来天的培育,就可育出带3个以上分蘖的壮秧,然后再移栽到大田。
据试验,两段育秧比湿润育秧成秧率高36.1%,用种量少,早发性强,尤其在适时早播条件下,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满足秧苗生长需要,可从根本上解决“倒春寒”引起的烂秧问题。由于两段育秧苗健壮,根系发达,扰逆性强,分蘖早,成穗率高,穗形大,产量高(一般比湿润秧增产5~15%左右),且能提早成熟。因此,它是当前西南地区大力推广的—种育秧方式,其做法是:
①建造温室 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小由需要而定。温室要升温快,严密,透光良好。—般宜选择地势干燥、背风向阳、管理方梗的地方建造,四川的经验以建造每批能容纳 80~100千克的中型温室效益较好,尺寸约为长5米,宽3.5米,檐高2米,内安2~3排秧架,向上隔6~7层,每层间隔25厘米,一锅一灶,烟道2~3条。贵州,云南的温室,高 1.7米,长宽各0.85米,室内可分5~6层,第一层距地面5 厘米,各层之间隔20~23厘米,每层放2排秧盘,中间隔17厘米作蒸汽通道。地面挖一个放铝锅小灶和一烟道。
②上盘入室 秧盘用木板做成,四角及底部打排水孔,以免积水,秧盘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按每平方米播放催芽种子1.3千克酌标准播种,做到盘内无空隙,种子不重叠。
③温室管理 温室管理的关键是控温、调湿,应掌握“高温高湿促齐苗,适稳适水育壮秧”的原则,可分三个阶段,即:出芽现青期:自播种入室到出苗现青,约需36~40小时。要高温高湿,使出苗快而整齐,根芽并长。温度保持35℃,不得超过38℃,不能低于33℃。相对湿变95%以上,维持高湿要喷30℃以上热水多次,要使“谷壳不现白,秧盘不渍水”。由于根已伸长,容易翘起,互相抬苗,使一些秧苗吸水困难,幼根老化干缩,要开始用木板压苗。盘根期:立针到第一片完全叶展开,约需48小时左右,这时幼根已经伸出,不完全叶节根也即将发生,是温室秧苗发根的重要时期,要求温度保持39℃左右,湿度80%左右,喷水要少量多次,均匀一致,保持“谷芽湿淋淋,秧盘不积水,秧尖挂水珠”,使胚根短粗,根毛多,盘根良好,此时仍需及时用木板轻压,防止根芽抬起,利于盘根,使根芽子稳整齐,促进齐苗,镇压约3~4小时一次,连续镇压2~3次即可,还要调换秧盘,使秧苗均匀照光,叶绿苗壮。壮苗期,第一叶全展至第二叶伸出到寄栽(或移栽),约需3天,温度下降到25℃左右,湿度70%以上,此时秧苗根系日益发展,光合能力逐渐增强,要增加光照,勤换秧盘,进一步绿化炼苗,每天下午用0.2%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液混合喷施一次,对绿化壮苗有利。最后一天温度要降到接近室外温度,并适当喷冷水炼苗,增强抗寒力。
④秧田寄插、培育多蘖壮秧 寄插:按湿润秧田要求做成秧板,用划行器按预定寄插规格划格后寄插(也称排苗),寄插规格视秧龄长短而定,一般单株营养面积4 x 4或4 x6厘米,秧龄长的排苗宜稀。寄插宜浅,以“根沾泥、泥盖谷”即可。但要插正、插稳,以利扎根成活。秧田管理与攻蘖,寄秧田秧苗管理,足水足肥是关键。排苗结束,即应缓缓灌一层浅水,第二天即应扶苗、补苗,最好能结合施用100~150千克/亩,混有草木灰的细堆胞于厢面作压根肥,兼有保温作用。追肥是促进分蘖的主要措施,扎根回青后即施第—次,腐熟人畜粪水1000千克/亩。开始分蘖后再施第二次,除1000于克粪水外,可增加2~3千克尿素。最后,在栽前施“送嫁肥”,每亩尿素5~7.5千克。寄栽后保持浅水以利扎根,遇大晴天或寒潮,水浆管理上采取3.3厘米深水护苗,3~4叶期实行间歇灌溉,促进分蘖,以后浅水勤灌,切忌断水,防止扎根过深,拔秧困难。
除此而外,育小苗的方法还有场地育小苗和地坑育小苗等,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4.防止烂秧 西南地区水稻育秧期间,天气多变,温度偏低,寒潮濒繁,加上种子质量不好,育秧技术差等多种原因,每年都有烂秧发生,轻者5%,重者20~30%,个别地区、个别年份甚至高达60~80%。发生烂秧,不仅损失种子,且因一再补种而延误季节,不能实现满栽满插,影响水稻产量提高。因此,防止烂秧是水稻育秧中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拦秧主要有烂种、烂芽和死苗三类。从发生时间看,烂种、烂芽发生在“现青”以前,死苗发生在“现青”以后,尤其在二三叶期,青枯、黄枯死苗现象比较严重。
烂种是指播种以后,种谷不发芽就腐烂。原因有:①种子含水量高,贮藏期间丧失了发芽力。②浸种时没有浸透,影响了发芽率和发芽势。③催芽时“烧包”或“发粘”变质,谷壳播种后“落泥”。防止办法是:选用纯净度高,发芽率、发芽势高,饱满健壮的种子作种;认真进行晒种、选种、消毒,浸种时间要够,让种子吸足水分,催芽时要严格按要求办,勤检查、勤处理,使芽齐、芽壮。
烂芽包括芽干、烂根、烂芽三种。芽干指幼芽、幼根干枯现象。主要是因为水稻播种后,常遇低温阴雨天气,而习惯上实行深水保温护芽,—旦骤晴,便采取一次急排水抢晴晒秧,由于气温急增,秧板、种芽水分蒸发极快,而幼根吸水力很弱,根、芽失水所造成。预防“芽干”,应在寒潮过后气温回升时,缓缓排水,直到最后保持淹没种芽的水层。芽干在表面上看种芽干枯,实际上生长点仍具有生命力,针对此种情况,应采取缓缓灌水湿芽挽救。烂根、烂芽主要是由于长期淹水,种芽因长时间缺氧,处于无氧呼吸状态,加上低温侵袭,生理机能减弱,抵抗力降低,病菌(如锦腐病菌等)侵入引起传染性烂秧,也有因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后长期淹水,使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大大降低,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抑制种芽的呼吸作用而引起的,防止烂根、烂芽的关键是播种后不要长时间淹水,可采用湿润灌溉,促进土壤中气体交换,增加土壤中氧气,缓和土壤中的还原作用。在施肥上要施用腐熟有机肥料,减少还原物质的发生。如遇连续低温阴雨时,秧田灌水要合理。
死苗可分为急性青枯死苗和慢性黄枯死苗两种,多发生在2~3叶期。许多研究表明,死苗的原因,主要是早春寒潮频繁,长时间零上低温严重地抑制了秧苗的生活力,代谢低弱,生长停滞,抗病力降低;同时,低温引起幼苗细胞原生质透性增加,氨基酸、糖类等养分外渗,为病原菌造成了营养条件,病原菌侵入使根,假茎受害或腐烂。当时未表现症状,遇大睛温度上升,因根系吸收功能丧失,表现出急性青枯死苗。如长期持续低温,则表现为慢性黄枯死苗。主要是腐霉菌属、地霉菌属,丝核菌属的病菌,侵害秧苗,引起烂根造成。防止死苗除选用耐寒品种,掌握好播期,促进秧苗早扎根外,改善秧苗生活环境,提高秧苗生活力的综合管理措施是防止烂根死苗的重要途径。如一叶一心时,浅灌既可增温,又可抑制病菌。同时适量施以氮素为主的“断奶肥”,可使秧苗“得氮增糖”,特别是施用硫酸铵等酸性肥料,增加土壤酸度,能增加秧苗抗逆力,施用“敌克松”等土壤杀菌剂可以制止死苗和加速秧苗复活生根。另据一些试验资料,秧苗在ph 4~5的条件下,表现叶色深绿,生长健壮,抗逆力增强,因此,选用酸性土壤作秧田是值得考虑的。

分享
1
上一篇:如何给蔬菜补充中微量元素 下一篇:水稻的合理密植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