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田间管理和收获
发布时间:2024-11-26 21:29:2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439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11分钟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根据小麦生育期间气候、苗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群体结构,以保证穗、粒、重得到最大跟度的平衡发展,所以它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田间管理的苗情与营养指标
小麦田间管理,有一些是常规措施,而大部分是要因苗制宜,在决定采用促进或控制措施时,必须要有具体指标,才能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1. 苗情指标 主要有叶色、长相和长势。
叶色 高产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叶色要呈现一定的青黄变化,这是植株氮素水平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反应。苗期,以氮素代谢为主,叶色显“青”;拔节时,幼穗和茎秆迅速生长,需碳水化合物增加,叶色褪谈;孕穗阶段是幼穗增大体积的时候,又以氮素为主,叶色转绿,开花以后,主要是籽粒形成和有机物的贮存,叶色又稍落“黄”。
该青即青,当黄即黄,这是正常表现,否则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过,叶色与品种,气候,栽培条件等有关,在实践中要灵活掌握。
长相 长相是指植株生长的样相,又分叶相和株型。叶相是在自然状态下叶片挺直、弯曲、披垂等长相。如河南地区把小麦拔节至孕穗的叶相,分为马耳、驴耳和猪耳朵三种类型,马耳为弱苗,猪耳为旺苗,驴耳为壮苗。
株型是单株的长相。可分为三类:①叶层两端小、中间大,呈棱形分布;②上部叶片大,中下部节间长,叶层呈圆锥形;③上部叶片较小,节间拉长,叶层呈塔形。高产栽培时以第3种为佳,利于通风透光和壮秆防倒。
长势 长势指麦苗生长速度。生产中常以叶蘖同伸关系以及群体茎蘖数量的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如主芽第4叶与第Ⅰ蘖同伸,第5叶与第Ⅱ蘖同伸等。其次是心叶长势,即0位叶(观察时最上一片展开叶)刚展开时,心叶或-1叶(0位叶的上一叶)可达其1/2左右长度为壮苗;如果-1叶露尖很少甚至形成喇叭口,则为弱苗;当-1叶尚未展开,-2叶已露尖,说明有旺长趋势。此外,叶面积指数,发根能力等,也是长势强弱的重要表现。
2.营养指标 为了对小麦需肥,需水做出正确判断,还必须对植株养分进行速测,以便为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氮素营养 硝态氮是小麦植株氮素代谢的最初形态,比较稳定,并能直接反映土壤供氮和植株氮素营养状况。据测定,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前至越冬阶段,小麦壮苗叶鞘中硝态氮含量应保持240~350ppm;越冬至返青阶段,气温较低,硝酸还原酶作用较弱,仍应维持200~300ppm较高水平,返青至拔节阶段,气温回升,麦苗生长迅速,需要消耗大量养分,一般为50~1OOppm;孕穗至抽穗,灌浆阶段,叶片同化作用旺盛,氮素又向籽粒转运,所以叶鞘中积累较少,一般为30~50ppm。
磷素营养 磷素以磷酸态磷存在于植株体中,它的含量反映着小麦代谢功能的强弱。在小麦冬前至拔节期间含量较低,约100~150ppm,拔节以后,含量剧增,到孕穗、抽穗时达300ppm以上,以后又急剧下降,可能是参与了籽粒合成代谢。
钾素营养 钾在植株中以离子状态存在,利于速测。含量是生育前期较平稳,约2500ppm左右,拔节开始后含量增加,多在300Oppm以上,灌浆期更高达70OOppm以上,这可能与小麦茎秆发育及强烈的碳水化合物合成有关。
(二)苗期田间管理
出苗至拔节为苗期。苗期的生育特点是出叶,长蘖,发根,并开始幼穗分化。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这是决定穗数的时期。因此,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的基础上,力争壮苗早发,促根增蘖,为中期稳长奠定良好基础。主要措施如下:
1. 查苗补缺,匀密补稀 由于各种原因,小麦出苗常有缺窝、断垄或稀密不匀现象,为了保证基本苗数并分布均匀,应事先准备催芽露白种子,出苗后及时补种或匀密补稀,这是高产栽培时既简单、又十分重要的常规措施。
2.早施苗肥,促根增蘖 在一般情况下,麦苗3叶期前后胚乳养分即已耗尽,完全由异养转为自养;同时,从第4叶起进入分蘖阶段,次生根大量发生,幼穗同时分化,因此,早施苗肥可以培育壮苗,增加低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对手迟播小麦;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高产栽培时还应根据苗情,及时追施分蘖肥(贵州等地称腊肥),使群体结构合理,制造和积累丰富的有机物质,为壮秆大穗奠定基础,在寒冷地区还能提高麦苗的抗寒能力。
苗肥及分蘖肥用量,应考虑土壤肥力、基肥种类和数量、苗情指标等而定,一般占总用肥量的1/3左右,以人畜粪水、速效氮肥为主,并配合适量磷肥。如果基肥不足,分蘖肥(腊肥)可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并结合中耕培土,将肥料埋于根际,还有冬肥春用的作用。
3.中耕松土,化学除草 中耕除草是一项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在潮湿地区,中耕松土通气,可以提高地温,促进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有利于生根长蘖,在干旱地区,则可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达到蓄水防旱的目的。在分蘖末期,适当的深锄伤根还可以控制对肥水的吸收,抑制无效分蘖,避免群体过大,对于已经旺长的群体,则能加速分蘖的两极分化,改善株间光照,所以只要运用得当,中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西南区冬季温暖,杂草容易滋生,在少、免耕麦田尤其严重,除人工除草以外,应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除。化除的效果好,功效高,但技术性也强,一般是在播种前或芽前施用,注意剂量与浓度,施药均匀,不漏喷、重喷等。以下药剂及配方(千克/亩),每亩兑水约60千克,适应西南区主要杂草群落,除草效果较好,即:克芜踪(0.25)、草甘膦[(10%)1.0)]、除草醚+扑草净(0.5+0.15)、百草敌+盖草能(0.20+0.20),西玛津(0.20)除草醚+绿麦隆+敌草隆(0.5+0.2+0.1)、杀草快1号(0.5)及杀草快2号(0.2)等。
4.压麦 (镇压) 镇压能沉实土壤,使土壤水分上移,增加地表墒情,在干旱土壤上能促根、增蘖。对于麦苗旺长、群体较大的麦田,则能控上促下,使小麦矮健;拔节初期镇压,还能显著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有良好的壮秆防倒作用。但是,镇压也要因地制宜,如土壤粘重或过湿、清晨有霜或露水、麦苗长势较弱等,均不宜镇压。第1、2节间伸长较高时,镇压也要损伤茎秆。镇压次数和强度,应视苗情而定,并应顺风向一个方向进行,不压两边倒。成都平原采用石滚,对旺苗可镇压2~3次。
5.防冻 西南三省部分高寒地区,由于寒流侵袭,发生霜冻,,危害麦苗安全越冬。常见的冻害死苗有两种:一是在气温较低下,土壤干旱,根系吸水能力弱,蒸腾失水多,麦苗瘦弱,干冻而死。二是细胞结冰,即当温度降至0℃以下后,受冻组织的细胞间隙便会结冰,由于胞外冰晶的形成,使细胞腋与胞外介质之间的渗透势加大,胞内水分不断外渗,造成原生质脱水而死亡。如果极端温度较低,也会导致胞内结冰,原生质胶体破坏,细胞死亡,而且不可逆转。
防冻的原则,应以预防为主,抢救为辅,同时要采取综合农艺措施,如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选用抗寒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等,这是防御冻害的基础。在田间管上,镇压能使根系与土壤密结,防止“凌截“、“根拔”;寒潮来临前灌水,可以提高地温,也有减轻冻害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chN化学烟幕剂,配方是沥青15%,锯木屑48%、硝酸铵32%、柴油5%,成本低廉,效果良好。
(三)中期田间管理
拔节至抽穗、开花是小麦的生育中期,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生育特点是,叶面积迅速增加,茎秆急剧伸长,幼穗分化长大,干物质积累最快。因此,此期对肥水的反应非常敏感,土壤干旱或养分不足都会严重影响叶面积扩展和穗花发育;但是,如果肥水过多,又会使茎叶郁蔽,株间光照不良,甚至发生倒伏,所以这一阶段是高产栽培中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根据小麦生育特点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关系,田间的主攻目标应当是:促进分蘖的两极分化,使大蘖迅速生长,小蘖很快死亡,茎层整齐,麦脚干净;控制基部节间过长,增加单位长度干重,达到壮秆防倒;培育良好株型,协调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对光能的利用;增加小花数,减少退化数,提高结实第,争取穗大粒多。
1. 巧施拔节、孕穗肥 如上所述,拔节孕穗期的肥水营养,不仅对穗数、粒数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后期籽粒灌浆和粒重也有间接作用。一般来说,高产栽培时基肥、苗肥均较充足,拔节初期可能不出现缺肥,甚至尚需控水控肥,实行蹲苗,但在大面积生产中,拔节肥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追肥时期及数量,应以苗情和营养指标为准,如群体偏大,叶色披垂,可以迟施;相反,可在第1节间定长时及时迫肥,每亩尿素约6~8千克,并配合量钾肥。
幼穗分化至药隔期以后,特别是减数分裂时期,是肥水、营养的临界期,如果剑叶露尖时叶色转淡,则有早衰现象,每亩需补施尿素5~6千克,以充分发挥西南区小麦多结实的优势。
2.春灌和防渍 西南区小麦在拔节孕穗阶段,正值冬干春旱之际,加之气温回升快。叶面蒸腾和株间蒸发加大,所以合理浇灌拔节孕穗水十分重要。所谓合理,就是一要“看土”,二要“看苗”,即在土壤耕层含水16%以下、麦苗瘦弱、群体偏小时,则应以水促肥,提前浇灌;相反,须要适当节制用水,或延至孕穗前浇灌。
另一方面,部分稻茬麦田,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或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在气温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有毒物质产生,渍害会严重影响小麦生长,所以要认真清沟排渍,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使根系发育良好,达到根深叶茂。
3.防止倒伏 在高产栽培中,一般是肥水充足,群体较大,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倒伏的威胁是很大的。一旦倒伏,不仅使收割困难,而且影响产量和品质,主要原因是,①光合器官相互遮蔽,叶面积减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②有机物质的积累和消耗之间矛盾突出,甚至使茎叶中的贮藏物质分解,增加不实小穗和小花;③株间湿度大,温度低,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病虫的孳长与危害;④影响灌浆速度,造成贪青迟熟,千粒重降低,品质变劣。据调查,孕穗至抽穗倒伏,减产50%左右,开花至蜡熟倒伏,减产20~40%,蜡熟以后倒伏,减产5~10%,倒伏愈早;损失愈大。
倒伏可分茎倒和根倒两类。茎倒是茎秆发生不同角度的倾斜,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恢复;根倒则是大角度的倒伏,甚至平铺地面,而且不能恢复直立,影响最大。
倒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考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在内因方面,主要是品种抗逆性不良,植株过高,根系发育差,株型松散等。在外因方面,主要有播量过大,群体发展过头;或氮肥用量偏多,磷钾肥料不足:或肥水运筹不当,植株发生徒长,或土层浅薄,结构不良,整地粗放,影响根系发育等,随着穗重增加,重心逐渐升高,在雨多、风大季节尤易造成倒伏,所以生产上要采用综合性防倒措施。
对于群体过大和已有旺长趋势的麦苗,除前述深中耕、镇压等措施外,生长抑制剂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其中主要有矮壮素(TUR)及多效唑(MeT)。矮壮素浓度为0.25~0.4%,每亩药液50~60千克,分蘖至拔节初期喷施;多效唑(15%)粉剂每亩33~50克,兑水50克,在3~5叶喷施。它们均能抑制细胞伸长,缩短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株高,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效率等。
(四)后期田间管理
后期指抽穗开花到灌浆成熟,这是籽粒形成和决定粒重的主要阶段。小麦开花以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生长中心转入生殖器官的发育,光合产物主要流向籽粒。因此,主攻目标是养根护叶,防止早衰或贪青,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力争粒大粒饱,创造高产。
1.抗旱防涝 小麦生育后期,气温高,蒸散量大,所以尚需总需水量的1/3左右。但是,云南大部地区,四川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以及广大丘陵旱地,常年发生干旱,严重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转。因此,适时浇好开花、灌浆水,对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而麦黄水还能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止或减轻干热风危害。灌水次数和水量,应因地因苗制宜,以维持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为宜。同时,随着粒重增加,植株重心升高,应当注意速灌速排;防止倒茯。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春雨较早广贵州东部甚至可达250毫米,或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加以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极易窒息死亡,如果丧失吸水能力,也会发生生理干旱,形成高温逼熟,灌浆落黄不好;粒重降低,所以清沟排渍一定要贯彻始终。
2.叶面喷肥 抽穗开花以后,植株早已封行,对于缺肥麦田,多用叶面喷肥,不仅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且效率可达90%以上。据调查测定,千粒重每增加1克,每亩可增产15千克左右,所以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肥料种类和浓度为,磷酸二氢钾0.2%,草木灰5%,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等1~2%,每亩液量约50千克,一般在灌浆初期喷施一次,如果喷施二次,则第一次在孕穗期进行。
3.防治病虫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都有病虫危害,但生育后期更易发生,所以要加强预测预报,以防为主,防早治好。西南区小麦主要病虫害以锈病、白粉病、蚜虫为主,川、黔的赤霉病危害亦大;近年来,由于偏施氮肥,纹枯病有逐渐加重趋势。为了避免或减轻病虫损失,对赤霉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50%托布津粉剂稀释1000倍液防治,并作为常规措施,从始花期即连续多次喷施。对锈病可用粉锈宁有效成分每亩8~9克,兑水50~100千克喷施,托布津及粉锈宁均可兼治白粉病,而纹枯病以井岗霉素效果较好。对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8克(每亩有效成分3~4克)兑水30~60千克,或40%乐果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防治,并能兼治飞虱、叶蝉等。
推荐阅读
-
丝瓜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丝瓜属葫芦科1年生草本攀缘植物,食药两用,其主要含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果实味甘,有通经活血、清热、化痰的功效,是较广谱的蔬菜;种子有利尿除热的功效;根有通络消肿的功效;藤有舒筋活血、健脾、驱虫的功效;叶有清热解毒功效。每亩(667平方米,下同)产果实800~1200kg,干叶、团...
-
刺芫荽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刺芫荽别称 刺芹 、缅芫荽、假 香菜 等,它比一般的香菜要更香,价格也更贵,我国两广地区和越南自古以来都有食用它们的习惯。那么刺芫荽的 种植方法 团...
-
长寿花花苞萎蔫怎么回事?
长寿花 是我们常见的观赏 花卉 ,花期在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4月份左右,但是很多花友表示,长寿花在养护过程中,常常出现花苞萎蔫的现象。那么长寿花花苞萎蔫怎么回事?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光照不足 长团...
-
猪得哪些疾病会导致死亡?有哪些防治方法?
现在大家都知道 猪肉 的价格是越来越高了,如果养猪养得好还是很赚钱的。猪很容易得一些疾病,除了猪瘟还有很多病也会导致猪死亡,那么具体都有哪些病会这么严重呢?有哪些 防治方法 ?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团...
-
如何避免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讲解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户常与 动物 朝夕相处,一些动物身上的病害很容易传染给人类。人畜共患病问题应得到养殖户的重大关注。其实从很多细节方面只要养殖户养成良好的习惯,人畜共患病现象是可以避免的。那么,如何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护工作呢? 很多动团...
-
关于牛羊等养殖人员防护人畜共患病危害措施
说到养殖业最怕的估计就是传染病了,有些疫病如布病 动物 感染,人也感染,危害十分严重。所以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的防护工作,确保养殖从业者的健康安全。建议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饲喂动物等工作期间一定要穿工作服,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团...
-
柚子如何实现高产栽培?柚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柚子怎么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柚子,只是品种的区别。下文将给大家介绍一篇柚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广大柚子种植户参考。 1 采用科学的方式建设柚子种植园 建设柚子种植园时一定要分析当地的情况是否适合柚子的种植,要选择阳光、水质、土壤适宜柚子生长的外在因素,还团...
-
马铃薯病毒病
症状 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 花叶型 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 坏死型 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团...
-
鱼类疖疮病的防治
一、病原。本病病原体为疖疮型点状气单胞杆菌。 二、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发生在青鱼、草鱼、鲤鱼、鲫鱼等鱼中,无明显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一般水质污浊、养殖密度过大、水质较肥、鱼体受伤等条件下易发生此病。本病虽属慢性病,死亡率低,但可造成病鱼生长缓慢或停止,鱼产品品质极差,团...
-
优良肉羊品种――夏洛莱
夏洛莱羊 原产于法国中部的夏洛莱地区,以英国莱斯特羊、南丘羊为父本与当地的细毛羊杂交育成,是世界最优秀的肉用品种,具有早熟、耐粗饲,采食能力强,育肥性能好等特点。 夏洛莱羊头部无毛,脸部呈粉红色或灰色,额宽,耳大且灵活,体长,胸宽厚,背腰平团...
-
小麦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 (一)适时播种的重要性 小麦从种子萌发开始,生根长叶、分蘖拔节、幼穗分化,以及籽粒形成等,不同时期要(不同的气候条件,这是品种遗传特性和长期适应的结果。为了使小麦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条件与当地季节的变化节律相适应,在生产实践中就必须做到不违农时,适时播种团...
-
小麦营养与施肥
小麦营养与施肥 (一)小麦的矿质元素及其作用 小麦干物质中,碳、氢、氧占90%以上,氮和灰分元素(磷、钾,钙、镁、硫、铁及微量元素)不足5%。从土壤含量和增产作用来看,氮、磷、钾最为显著,所以称为肥料三要素。 氮是细胞原生质,叶绿素等的组成成分,团...
-
小麦灌溉
小麦灌溉 中国由于受季风影响,自然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很不平衡。东南部降雨量较多,小麦生育期需水可以满足,西北干旱地区需水主要靠灌溉来满足;华北半干旱地区,小麦生育期降水量也只能满足需水量的1/3左右;西南地区旱地小麦有时也需要适当进行灌溉。因此,灌溉是中国北方小麦团...
-
麦田耕作
麦田耕作 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光、温取自气候,而水,气,养分等主要来自土壤。实践证明,在肥沃土壤上即使当季少量施肥,也可获得高产,而在瘠薄土壤上虽然增施肥料,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农田建设是小麦持续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 (一)建设高产、稳产麦田 团...
-
小麦种植制度
(一)麦田种植制度 小麦主产区中小麦与前后茬作物的种植结构和组合方式。中国根据各地自然资源、气候条件采取小麦和其他作物平作、复种以及间作、套种,形成了一年一熟、两熟等多种种植方式。 一熟平作主要在长城沿线以北的春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春麦区的春小麦一般种在冬闲地上团...
-
中国小麦著名品种
中国小麦著名品种 在中国生产上广泛种植,利用时间较长,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小麦品种。20世纪50年代以前,全国小麦生产上主要利用地方品种;50年代推广地方良种和改良品种;50年代末到60年代原来生产上种植的品种,逐渐被新育成或新引进的良种所取代;70年代以来,先后又育成并推广团...
-
小麦的品种改良
品种改良 不断改良品种,是各产麦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普遍而有效的措施。 中国从1949年以来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陆续育成和推广了大批丰产抗病品种,多数地区已实现四三次品种更换。1960年前后,北方冬麦区的碧蚂l号、南方冬麦区的南大2419,种植面积曾分别达到6团...
-
小麦的新品种(三)
蜀万42号 1996年四川省审定。 (1)品种来源:系万县市农科所79-2812为母本,绵阳19号为父本杂交于1999年育成。 (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春性中早熟,生育期195天左右。分蘖力强,抗倒性强,穗层整齐,株高90厘米,有效穗多,籽粒饱满团...
-
小麦的新品种(二)
绵阳27号(原代号绵阳89-224) 1997年四川审定。累计推广620万亩。 (1)品种来源:系绵阳市农科所1984年用81-5作母本,81-24作父本杂交,经多年选育1990年育成。 (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弱春性,全生育期185~190天,团...
-
小麦的新品种(一)
川麦28号(原代号5275) 1997年四川审定。累计推广650万亩。 (1)品种来源: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88年用[(万雅2号x 2874)x(高加索x2874)]x]绵阳19杂交,1992年选育而成。 (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春性,幼苗团...
最新更新
-
绿壳蛋鸡各阶段的饲管技术
1、绿壳蛋鸡产蛋初期: 一般情况下,刚开产的绿壳蛋鸡仍处于进一步发育阶段,体重仍在继续增加。此阶段除要逐步增加采食量和蛋白质含量外,同时还要逐步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的比例。具体要求是,当产蛋率达50%时,每百公斤饲料添加10克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应团...
-
绿壳蛋鸡高效饲养法
在绿壳蛋鸡饲养过程中,采用“定中有变”饲养法,可使蛋鸡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饲料报酬高,使鸡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鸡产蛋多,个头大,质量好。其具体做法是: 绿壳蛋鸡每天饲喂3次。饲喂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而灵活确定,如夏秋季节:在早上5时、中午12团...
-
防治绿壳蛋鸡禽副伤寒的措施
禽副伤寒是指除了鸡白痢和鸡伤寒以外,由其他沙门氏菌所引起禽病的总称。 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较多,主要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危害最大。禽沙门氏菌对热和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加热60℃5分钟即死亡。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雏鸡常在10日龄后发病,病雏呆立、团...
-
林蛙卵的孵化
随着林蛙的经济价值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养殖东北林蛙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林蛙产卵后及时将卵捞出,放在孵化池中,蛙卵一般分为动物极与植物极两个半球。动物极半球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素,呈现深黑色;植物极半球因黑色素少,呈现乳白色,刚产出时,动、植物极尚不明显,受精后30分钟,动、植物极变化十分团...
-
林蛙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林蛙疾病多种多样,病因也错综复杂,因此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总体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平时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经常预防消毒。另一种是发病时及时治疗、及时控制传染源、消除病因、合理进行药物治疗。这两类方法统称综合性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仅依靠某一单独的措施是团...
-
山鸡育雏期需要注意事项
山鸡雏期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将从饮水开食、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方面为广大养殖户进行介绍: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团...
-
林蛙疾病的预防
1.林蛙场的建设必须符合防病要求 林蛙场的水源要无污染。有害的被污染的水会损害林蛙的健康,水体传染病很快,因此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2.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①定期消毒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对水池、蛙圈及其他养殖设备进行一次彻底团...
-
绿壳蛋鸡饲养经验
绿壳蛋鸡抗病能力强,食性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鸡蛋历年是我国畅销产品,绿壳鸡蛋现在国内的数量极少。饲养新品种利润相对较高。 鸡舍应建造在通风向阳处,鸡舍前后可每隔3团...
-
山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病鸡精神不振,减食,羽毛松乱,部分病鸡关节肿大,特别是跖关节和趾关节,挤压有痛感,站立和行走困难,跛行。有的病鸡腹泻,排出黄绿色稀粪。 剖检可见胸腹部皮下充血,呈弥漫性紫红色,肝脏略肿,呈淡紫红色。关节肿大、充血或出血,关节囊内有较多浆液性渗出物,有脓汁和乳酪样团...
-
林蛙封沟养殖的越冬管理技术
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 一、修筑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林蛙集中冬眠的地方。蛙场团...
-
山鸡疫苗免疫的方法
要打破传染病的链锁,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流行过程三个环节入手,即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媒介)、提高畜禽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作为一个饲养场,首先应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同时应根据畜禽传团...
-
山鸡曲霉菌病和葡萄球菌混感的症状
病雏表现精神委顿,多缩颈呆立,闭眼似睡,两翅下垂,羽毛蓬乱,无光泽;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气喘,常发出呼噜声。 有少数雏鸡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怕光,流泪。有的下痢,粪便呈水样,黄白色。部分病雏腹部增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末期病雏体质消瘦,呼吸极度困难团...
-
林蛙发病的原因探析
林蛙从蝌蚪到成蛙都能发病,林蛙得病必有原因,无缘无故是不会发病的。所以,当林蛙发病时,必须查清发病原因。那么林蛙为什么会发病呢?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林蛙像其他动物一样,蛙病的发生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其一即内在因素,也就是林蛙自身的体质强弱;其二是病原微生物;其三是外界环境条件,其团...
-
如何鉴别林蛙油理化质量?
林蛙油理化性状较其它动物油有较大差别,通过以下鉴别方法可加以识别: (1)经验法。本品遇水膨胀,膨胀时输卵管破裂,24小时后呈白色棉絮状,边缘呈白绒状,体积增大10―15倍;泡发pH值在6左右,泡发体有微腥味;加热煮沸不溶化,手捏不粘手;脱水干燥后恢复原状,但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