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农机 >正文

温室蔬菜熊蜂授粉新技术

发布时间:2024-11-26 21:33:5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36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设施农业迅猛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温室、大棚,目前是当今世界设施园艺第一大国。据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报道,1999年各类设施面积已突破140万hm2,其中塑料大棚103万hm2,日光温室37万hm2。最近几年又从以色列、法国、荷兰、美国、西班牙等国引进了200多hm2的现代化大型连栋温室,连同国产大型温室计算在内迄今我国大型温室面积接近400hm2。

如此大面积的反季节蔬菜栽培,如何提高它们的产量和质量,授粉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授粉时期主要在冬季和早春,应用蜜蜂授粉就有很多的困难,尽管南方一些地方可以提供蜜蜂授粉群为温室西红柿、草莓等作物授粉,但效果都不理想,这是因为蜜蜂对于温室的低温、高湿和低光密度等环境不适应,而且,蜜蜂不喜欢西红柿等作物特有的味道。所以,为了帮助温室蔬菜授粉,大多数地方采用喷施激素和人工震动等方法。喷施激素,不但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而且畸形果率高,果实品质差,还会造成激素污染,影响消费者健康,这种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禁止使用;震动授粉,需要每天操作,费时费力,很容易造成植物秆茎受伤,引发病害感染,而且产量和品质也不理想。

为了解决授粉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西方一些农业发达国家,通过研究发现,利用熊蜂为温室蔬菜如西红柿、辣椒、茄子、草莓等授粉,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利用熊蜂为温室蔬菜授粉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授粉技术。熊蜂个体大,寿命长,浑身绒毛,有较长的吻,对深冠管花朵的蔬菜如番茄等授粉特别有效;熊蜂具有旺盛的采集力,能抵抗恶劣的环境,对低温、低光密度适应能力强,即使在蜜蜂不出巢的阴冷天气,熊蜂照常出巢采集授粉;熊蜂的进化程度低,没有象蜜蜂那样灵敏的信息交流系统,对温室的环境比较适应,能专心地在温室内作物上采集授粉,而很少从通气孔飞出去;熊蜂的驱光性差,在温室内,不会象蜜蜂那样向上飞撞玻璃,而是很温顺地在花上采集;另外,熊蜂可以周年繁育,即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打破或缩短蜂王的滞育期,使其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休眠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在任何季节,都可根据温室蔬菜授粉的需要来进行繁育熊蜂授粉群。用熊蜂为温室蔬菜授粉,不但可以大大的提高产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果菜品质,降低畸形果菜的比率,解决应用化学授粉所带来的激素污染等问题,因此,熊蜂成为温室蔬菜授粉的理想昆虫,利用熊蜂授粉也成为世界公认的绿色食品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熊蜂的人工繁育与授粉应用”这一高新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农业发达国家如荷兰、英国、美国、比利时、新西兰等掌握。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自1995年开始在国内首次进行熊蜂的研究,并先后得到中国农科院院长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948引进项目和科技部公益基金等多个项目的经费支持,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艰苦攻关,于1998年在国内首次繁育成功野生熊蜂群,1999年开始应用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为温室番茄、辣椒、草莓、甜瓜、大桃等授粉,在增加产量和改善果菜品质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0年在上海创建熊蜂繁育公司,实现了熊蜂授粉技术产业化。

日前,“熊蜂的周年繁育技术与温室蔬菜授粉应用”这一成果在北京通过了专家组鉴定,该项目解决了熊蜂人工周年繁育的技术难题,掌握了越冬熊蜂王早春活动的规律、诱导蜂王作巢产卵、控制工蜂产卵、新蜂王的交配、打破或缩短蜂王的滞育期和蜂王的保存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国内最早实现人工繁育熊蜂群,并逐步实现熊蜂授粉技术产业化。该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信,不久的将来,利用熊蜂授粉这一新技术来提高温室果菜的产量和质量,必将成为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和无公害果疏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分享
1
上一篇:番茄果实裂果原因分析 下一篇:菜园施肥要“四看”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