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4-11-27 16:33:24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268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稳粮增油的重大技术,是解决粮油争地的重要举措。为指导做好该模式下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推进玉米和大豆兼容发展、协调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防治思路

以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为主线,以间(套)作期两种作物主要病虫害协调防控为重点,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实施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切实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二、防治重点

(一)西南间(套 ) 作种植模式区

大豆: 炭疽病、根腐病、病毒病、锈病,斜纹夜蛾、蚜虫、豆秆黑潜蝇、豆荚螟、地下害虫、高隆象等; 玉米: 纹枯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二代和三代粘虫、地下害虫等。

(二)西北间作模式区

大豆: 病毒病、根腐病,蚜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地下害虫等; 玉米: 大斑病、茎腐病、灰斑病,粘虫(二代、三代)、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红蜘蛛、地下害虫等。

(三)黄淮间作模式区

大豆: 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霜霉病,点蜂缘蝽、蚜虫、烟粉虱、斜纹夜蛾、豆秆黑潜蝇、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地下害虫等; 玉米: 南方锈病、茎腐病、穗腐病、褐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小斑病、粗缩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粘虫(二代、三代)、桃蛀螟、玉米蚜虫、二点委夜蛾、蓟马等。

三、全程综合防控技术

加强调查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采用植保无人机、高杆喷雾机等喷施高效低风险农药,提高防控效果,控制病虫发生为害。

(一)播种期

在确定适应的复合种植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当地的耐密、耐阴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做好种子处理,预防病虫为害。种子处理以防治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玉米茎腐病、丝黑穗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草地贪夜蛾、蚜虫等苗期害虫为主,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双、噻虫嗪·噻呋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不同区域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必要时可对玉米、大豆包衣种子进行二次拌种,以弥补原种子处理配方的不足。

(二)苗期—玉米抽雄期(大豆分枝期)

重点防治玉米螟、桃蛀螟、蚜虫、烟粉虱、红蜘蛛、叶斑病、大豆锈病、豆秆黑潜蝇、斜纹夜蛾、蜗牛等。 一是 采取理化诱控措施,在玉米螟、桃蛀螟、斜纹夜蛾等成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害虫; 二是 针对棉铃虫、斜纹夜蛾、金龟子(蛴螬成虫)等害虫,自田间出现开始,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制剂进行喷施防治; 三是 在田间棉铃虫、斜纹夜蛾、桃蛀螟、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发生密度较大时,于幼虫发生初期,选用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杀虫剂喷雾防治,根据玉米、大豆叶斑类病害、锈病等病害发生情况,选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三)开花—成熟期

此期是大豆保荚、玉米保穗的关键时期。在前期防控的基础上,根据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褐斑病、钻蛀性害虫,大豆锈病、叶斑病、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点蜂缘蝽、斜纹夜蛾等发生情况,针对性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者含有噻虫嗪成分的杀虫剂喷施,兼治玉米、大豆病虫害。根据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大的情况,宜利用高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

注意事项: 采用无人机施药时要注意添加增效剂、沉降剂,保证每亩1.5—2升的药液量。特别是防治害虫时,要抓住低龄幼虫防控最佳时期,以保苗、保芯、保产为目标开展统防统治。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粉碎或者打包处理,以减少田间病残体和虫源数量。


分享
1
上一篇:芹菜空心病防治4招 下一篇: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