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黄瓜靶斑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发布时间:2024-11-27 16:35:01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85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8分钟

黄瓜棒孢叶斑病又名靶斑病、褐斑病,俗称小黄点病(下称靶斑病)。小,指病害斑点不大;黄,指的是病害斑点症状为黄色;点,指的是叶片上的斑点呈点状,比较多。小黄点3个字简单明了的描述了黄瓜靶斑病的症状。

该病是一种喜欢高温高湿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和果实。以保护地受害严重,多发生于黄瓜生长中后期,引起落叶。发病初期病斑表现为多角形,易与黄瓜角斑病和霜霉病混淆,发病后期又与炭疽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25%,严重时可达60%~70%。

发病症状

靶斑病多在黄瓜盛瓜期开始发病,中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下扩展,而幼龄叶片发病较轻。

1.发病初期,叶片病斑初呈黄褐色小点,类似针尖或小米粒状,直径约1毫米左右,浅绿色或黄绿色,周围有晕圈,排列十分密集,以后病斑稍稍扩大,似小米粒,黄绿色或黄色,圆形,依然十分密集。

2.当病斑直径扩展到1.5~2毫米时,叶片正面病斑中心干枯,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外围颜色稍深,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淡黄色,病健界限明显,周围有浅绿色晕圈。叶背病部稍凹陷,中央黄白色,边缘为颜色较深的绿色环,似膏药状。手持叶片对光观察,叶片上的黄点变得清晰,病斑中部颜色稍深,黄褐色,外部有浅黄色晕圈,再外层为绿色的叶肉组织。

3.发病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在阳光下观察叶脉色深,网状明显,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针头大的浅黄色小点,背面似水浸状,湿度大时,病斑的正、背面生出稀疏的淡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病斑面积可达叶片面积的95%以上,叶片枯死。坏死的叶肉组织会穿孔。

4.一般高温高湿、植株长势旺盛时多产生大型病斑;低温低湿时发病初期的黄瓜新叶上多表现为小型病斑。

病害识别

1.该病与黄瓜霜霉病的区别:黄瓜霜霉病初期为叶背面为淡褐色小斑点,迎着阳光可看到病斑内布满黑色菌丝体无明显靶心。靶斑病有靶心,即在病斑中间有个小点。

靶斑病一般在高温高湿下易发生,霜霉病发病条件为低温高湿。

霜霉病前期病斑对应的叶正面没有明显的病斑,只是失绿,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而靶斑病前期靶心在叶正面形成针尖大小的枯死,病健交界明显,且病斑粗糙不平。

2.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靶斑病病斑,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

3.与炭疽病的区别:靶斑病的大型病斑与炭疽病的症状极为相似,病斑周边呈褐色,内侧为白色,病斑呈圆形,周围无棱角,区别为炭疽病病斑上会产生鲑肉色孢子堆。发病前期两者症状不易区分,一般需镜检或分离培养病原菌进行确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杂草在土壤中或随其他寄主植物越冬存活。此外,病菌还可产生厚垣孢子及菌核,度过不良环境。病原菌在残株中可存活2年,成为黄瓜靶斑病的初侵染源。田间发病后,在适宜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和农事操作传播,也可通过种表附着病菌或种皮内潜伏休眠菌丝进行种子传播。

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产孢的最适温度约为30℃,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才能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因此,多主棒孢菌具有喜温好湿的特点,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流行和蔓延。重茬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或土质黏重,土壤偏酸,氮肥施用过多,栽培过密,不通风透光等条件下易发生。春保护地一般在3月中旬开始发病,4月上中旬后病情迅速扩展,至5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在湖南益阳,大棚秋延后黄瓜10月上中旬易暴发成灾,应提前喷药预防。

在生产上,黄瓜靶斑病常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混合发生,成为黄瓜常发性三大病害之一。如不注意区别,准确使用相关农药,常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害的大爆发。

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可以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引进或利用抗病品种。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要合理密植。在上茬黄瓜拉秧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或利用硫黄熏蒸消毒,以减少下茬黄瓜初侵染源。搞好棚内温湿度管理,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及时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利用嫁接育苗,可防止该病的大发生。

适当摘除病叶,减少病源。黄瓜下部叶片布满病斑,叶片功能性严重下降,制造的营养已经不能用于蔬菜生长的需要。所以,应将下部发病严重的叶片疏除,可以减少病原,减少病害的侵染。

喷药与喷肥间隔进行,治病同时补充营养。如果要想留瓜,就要保证营养的供应,叶片的功能性减弱时,喷药也会影响叶片功能。所以,防病的同时应注意营养的供应,浇水时,除大量元素肥料外,应配合氨基酸、甲壳素等生根性的功能性肥料。例如甲壳丰、海藻酸类、生根粉等。另外,叶片补充营养不可缺少,可以全营养型叶面肥。

根据植株长势合理留瓜。因为叶片受损,所以留瓜时应合理,营养供应不足出现大头、细腰、尖头瓜影响品质。原来留3个瓜,可以留到2个,不要留瓜过多而影响品质。

2.种子消毒 种子可以用常温水浸种15分钟后,转入55℃~60℃热水中浸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4小时,捞起沥干后置于25℃~28℃处催芽,可有效消除种内病菌。用温汤浸种最好结合药液浸种,杀菌效果更好。浸种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或40%福美双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3.撒施药土 可选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或50%腐霉利、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份+适量杀虫剂+50份干细土(苗床床底撒施薄薄一层药土,播种后用药土做种子的覆盖土)。

4.烟熏或喷粉 保护地栽培,可在定植前10天,用硫黄粉2.3克/立方米,加锯末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棚室熏一夜。或用45%百菌清烟剂200克/亩,6.5%硫菌·霉威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亩喷粉。隔7~9天1次,连续使用2~3次。

5.生物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41%乙蒜素乳油20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400~600倍液、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600倍液、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33.5%喹啉铜悬浮剂800~10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6.化学药剂防治 在进行农业防治的同时应结合化学防治。值得注意的是,该病菌侵染成功率非常高,若在超过3%的植株叶片感染发病后施药,则无法取得满意效果,所以做好早期防护措施、及时施药是关键。

可选用40%嘧霉胺悬浮剂500倍液,或20%烯肟菌胺·戊唑醇水悬浮剂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7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50%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4000倍液、85%三氯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25%吡唑·嘧菌酯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隔7~10天喷1次药,连续药3~4次,药剂要轮换使用。在喷药液中加入600倍的核苷酸等叶面肥效果更好。喷药重点是中、下部叶片。

复配剂可选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33.5%喹啉铜悬浮剂15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50%腐霉·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7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500倍液+27.12%碱式硫酸铜500倍液、33.5%喹啉酮悬浮剂1500倍液+有机硅3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每5~7天喷1次。

喷施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可同时防治蔓枯病、白粉病;喷施4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可同时防治蔓枯病、白粉病、黑星病。

□王迪轩

黄瓜靶斑病症状

黄瓜靶斑病症状

如果误诊,喷施了防治霜霉病的烯酰吗啉、霜脲氰,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硫酸链霉素,防治炭疽病的咪鲜胺等药剂,对防治棒孢叶斑病几乎不起作用。

此外,在棒孢叶斑病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减少杀菌剂的使用频率和剂量,并且注意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这样才可能达到抑制抗药菌株出现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黄瓜靶斑病易与细菌性病害混发,因此要认清病害,可以适当掺配细菌性药剂,增强防治效果。

分享
1
上一篇:羊肚菌 下一篇:大蒜枯萎死苗怎么办?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