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设施草莓种好不容易

发布时间:2024-11-27 16:35:38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72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要想真正种出好的草莓,提高产量,不仅要详细了解土壤学和植物营养相关知识,还要了解品种选择和繁育、种植灾害、种植环境等相关知识。以下根据辽宁丹东东港地区草莓种植管理的实践,简要介绍一下设施栽培草莓的土壤管理问题。

目前,草莓种植管理的中心已由地上转移到地下,农户越来越意识到从根本上改善土壤品质和理化环境是种好草莓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土壤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化肥的过量施入,加上连年重茬的毒害物质积累,化学消毒破坏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等多种因素,使土壤环境逐年下降,从多个方面改良土壤是首要任务。

一、土壤底肥

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料、农家肥料要舍得投入。菌剂的施用可以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各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在土壤中能发挥多种重要作用。比如改善土壤理化环境、固氮、解磷、解钾、促进生根、提高化肥利用率、杀灭病害虫害等等。这些功能并不能通过一种或几种菌就能完成,所以施用菌剂类产品尽量选择复合菌群的菌剂产品,不要盲目追求菌含量。

此外,菌剂产品、有机物料的大量施入,可以充分为土壤补充有机质,不仅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来源,也可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有机养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团粒结构。随着有机类肥料的增施,化学肥料要相应减少。就目前的土壤情况来看,土壤中残留的化学养分已经非常高,只需要把这部分养分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不仅不会让草莓缺养分,还将有效改善土壤盐碱化和硬化,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能显著影响土壤化学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吸收、迁移乃至生物毒性等行为,可谓一举多得。

农家肥的使用也要注意,一定要保证农家肥的完全腐熟,未腐熟完全的农家肥施入土壤后,二次腐熟产生的氨类气体非常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肥害,损害毛细根。

二、 追肥期肥水更重要

草莓的生长离不开众多中微量元素,以花前补硼、花后补锌补钙为主,其他元素适量补充。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也不可刻板,要根据棚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少量多次。可以及时调整用肥方案,包括大量元素的补充也建议少量多次,避免养分过量补充产生的非生物胁迫。

此外,从花芽分化开始,纯水溶化肥也要尽量少用,宜通过补充氨基酸或蛋白类产品来补充养分。同比尽量选择氨基酸为主的产品,因为氨基酸小分子比蛋白大分子吸收更快,利用率更高。

动物蛋白类产品和植物蛋白类产品,同比建议选择植物蛋白类产品。建议以丙氨酸、谷氨酸为主的纳豆类蛋白为优,因为这类蛋白产品这两种氨基酸含量较高,氨基酸的配比比动物蛋白更适合农作物吸收,而且相比于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所含的盐分较低,更利于减少土壤的盐分。

草莓整个时期除补充中微量元素外,宜常用海藻酸等营养物质,在低温寡照时期或者草莓逆境生长时可以有效缓解光合作用不足的影响,从根本上减轻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导致的草莓迫害。草莓果期农户均频繁使用膨大类激素药剂,这样会加快草莓衰老,缩短果实期,减小产量。所以激素产品一定要慎用少用,保证草莓正常的激素水平。在膨大药品必需使用的情况下,肥料选择上要尽量避开添加激素的肥料,避免激素过量。

三、注重常见病虫害防治。

草莓常见生物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空心病等,应认真了解病害的原理和感染来源,才能更好的减少损失。

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为低温高湿性病害。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嫩茎、芽及花瓣等幼嫩部分。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在植物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而且白粉病病菌很容易产生抗性,这也导致白粉病一旦爆发很难防治。灰霉病在草莓花期是一个高发期,种植过密,偏施氮肥该病发生较重,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这两种病害比较相近,特点是一旦爆发传染速度极快,大面积爆发后很难控制。但现在针对这两种病害的预防药物很成熟,只需要定期用药预防,湿差较大时看住棚内苗情况,一旦发现病害出现立刻用药,一般不会出现较大问题。注意预防用药或者治疗用药尽量不要总是使用同一种药物,以防病害抗药。

草莓空心病和炭疽病多为苗期感染。炭疽病发病后叶片迅速发生萎蔫,假茎由外至内变褐腐烂直至死亡。空心病也称断头病,发病后短缩茎内出现空洞,用手一掰就短。炭疽病移栽以后发病较早,可以及时补苗。而空心病发病较晚,面积较大,错过补苗时期,就会毫无办法。这两种病害要从根源上解决,首先选苗尽量选择优异的抗病品种或者选择脱毒后的苗。育苗期病害主要靠雨水传播,所以在雨水频繁的区域,要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做苗地。雨季多雨天气或打叶后多用药预防,已经发病的苗去除时要格外小心,避免再次传染。产季结束后,及时对棚内闷棚消毒。无论何种病害,都要以预防为主,从根源上减少损失。

□张一峰 周欣宇

大棚草莓种植(网络图)

分享
1
上一篇:玉米苗发黄怎么办 下一篇:冰雪灾害后蔬菜如何恢复生产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