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冬季低温阴雨莴苣注意防三病

发布时间:2024-11-27 16:36:0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75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莴苣、莴笋霜霉病俗称火风病,是其主要病害,多发生在3~5月和9~12月。

防治方法

采用地膜覆盖可降低棚室内湿度。采用滴灌、渗灌、膜下暗灌、膜下侧灌等,也可降低湿度。低湿地宜高畦栽培。勤中耕,多松土,加强放风降湿,科学浇水,注意排渍。发病前或病害刚发生,喷2%抗霉菌素水剂150倍液,隔4~5天喷1次,连喷3~4次。每亩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对水50~60千克,0.5%小檗碱水剂400倍液,均匀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喷3次可有效防治莴苣霜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64%噁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4%双炔·百菌清悬浮剂600~1000倍液等药剂,选晴天交替喷雾,7天喷1次,连喷4~5次。针对莴苣霜霉病可在叶片背面形成霉层的特点,施药时底部叶子,叶子正反面均要喷上,重点喷叶背面。同时注意不同类型药剂间应交替轮换使用,避免单一用药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莴笋、生菜菌核病

莴笋、生菜菌核病茎部发病,呈黄褐色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在病斑处出现浓密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期产生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为黑色鼠粪状。染病株叶片凋萎,终致全株枯死。发病盛期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

防治方法:

土壤消毒,每1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克,与干细土10克拌匀后撒施,消灭菌源。定植后发病初期,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900~1000倍液等喷雾,重点喷洒茎基部和基部叶片,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

莴笋匐柄霉叶斑病

莴笋匐柄霉叶斑病为莴苣的一种普通病害。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近圆形褐色至灰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病斑大小3~15毫米不等,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等喷雾。隔10天左右1次,连续2~3次。

□王迪轩

分享
1
上一篇:黄淮海地区 下一篇:我国首次选育成功加工用途香蕉新品种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