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如何让麦田杂草无影踪

发布时间:2024-11-27 16:36:1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568个字,大约阅读时间7分钟

杂草是危害小麦产量的重要有害生物,其生长贯穿小麦整个生育期。近年来,麦田杂草危害呈加重趋势,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近5年麦田杂草平均发生面积在2.5亿亩以上,造成小麦损失超过15亿斤。麦田除草剂使用量(折百量)从2015年7200吨上升到2019年1.03万吨,增幅达43.6%,占小麦用药量的40%以上。麦田杂草重发原因为何?又该怎样科学有效地防除呢?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联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淮海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组、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项目组,在河南省信阳市举办小麦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培训班,与会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纷纷“支招”,推动麦田杂草科学防控。培训当天,参训代表来到信阳市平桥区现场观摩了由6家公司10个除草剂产品参与的旱旱轮作、稻麦轮作区麦田除草剂土壤封闭处理田间示范现场。记者发现,采用了土壤封闭处理的田块已难觅杂草踪影,而空白对照区则有多种类型的杂草分布田间。


认清问题 逐个解决


麦田杂草重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目前防控措施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是防控体系单一化和除草剂的不合理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香菊研究员介绍,这会导致杂草治理的不可持续,杂草群落向不利于治理的方向演替,增加了防控难度,同时也会导致杂草抗药性的快速发展。“比如去年,全国农技中心、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及8省联合监测发现,采自安徽、江苏、湖北的播娘蒿、荠菜对苯磺隆产生抗性的种群分别占89.6%和70.8%;菵草、日本看麦娘、看麦娘对炔草酯产生抗性的种群分别为92.6%、70.0%和40.0%。”李香菊说,不仅如此,还会产生土壤或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从而提高防治成本。

“此外,土地流转、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让土壤中杂草种子库密度积累增加,杂草出草期不一致、出草时间拉长,从而导致防除难度增大。”全国农技中心农药药械处副处长张帅指出,化学除草水平也尚需提高。很多农民包括植保站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掌握杂草防治适期,习惯于春季除草,导致防治难度加大。施药方法不科学也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甚至发生药害事故。


综合防控 科学用药


“制定科学的麦田杂草防控对策,首先要坚持综合控草策略。”张帅认为,要结合小麦翻耕整地、沟渠整治、轮作休耕等农业措施,发挥生态控草、物理除草作用,降低小麦田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的压力。

“在使用化学防控措施时,应注意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的混合、轮换使用。”李香菊说,比如在旱旱轮作区,采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做土壤处理对雀麦、播娘蒿、荠菜等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防效理想;“啶磺草胺+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做茎叶处理,对防除多花黑麦草、猪殃殃、荠菜、播娘蒿等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有理想效果。“此外,还应注意选用高效、环保的剂型,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并添加喷雾助剂,提高除草效果。”

“麦田除草剂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小麦产生药害的关键因素。”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仁海研究员介绍,产生药害的初期可以喷施生长调节剂,以及加大肥水管理进行解救;药害发生严重期不宜喷施生长调节剂;药害发生后期作物恢复生长期可加大肥水管理促进作物生长。他还建议应加强农技人员培训,掌握科学用药技术,避免药害发生。

针对某一类恶性杂草,比如节节麦,根据其特性该采取何种防控措施呢?“节节麦生长旺盛,结实能力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很强,土壤类型、酸碱度、黏重程度、有机质含量等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均不大。”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美研究员介绍,目前节节麦的综合防控技术主要有化学防控、深翻控草、轮作控草(旱旱轮作、水旱轮作)和诱萌控草。常规小麦玉米轮作田,深翻耕可以很好地降低节节麦种群基数。谈及防除时的注意事项,李美说,在采用甲基二磺隆进行化学防除时,应注意入冬前化学防治的效果要显著好于小麦返青期用药;还要注意施药均匀,漏喷效果差,重喷小麦则容易产生药害。同时,添加合适的助剂可以显著提高甲基二磺隆对节节麦的防效。


加强监测 “封”“杀”结合


我国农田抗药性杂草发展迅速,抗药性已对杂草可持续治理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防止抗药性风险的增加,在生产中一定要加强抗药性监测和机理的研究,实现科学选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崔海兰博士指出。会上,她还发布了2020年小麦田杂草抗药性监测结果。该结果通过对363份杂草种类及样品数量的监测发现,麦田杂草抗药性发展迅速、抗药性发生范围扩大、抗药性水平明显增强。该监测结果能够有效指导麦田除草剂的科学使用。

“根据我们对杂草防除的试验研究,目前在抗性杂草治理方面,除了土壤深翻等农业措施外,还筛选出了多靶标除草剂协同增效、‘封’‘杀’结合等关键技术。”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副科长闵红说,在小麦连年种植区,建议每两年深翻土壤一次,以抑制杂草出苗,减少除草剂的使用。“我们还发现,使用不同的除草剂品种或组合用药模式,具有高效、安全、杀草谱广、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为解决苯磺隆、炔草酯等药剂的抗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针对抗药性杂草防控难题,按照“以封为主、封杀结合”的防控策略,在小麦播后杂草出苗前,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品种开展土壤封闭处理,结合苗后早期茎叶喷雾处理的方法,已被证明可有效提高抗药性杂草田间的防除效果。“封闭处理要注意墒情,可在降雨前后用药,或灌溉增墒后用药才能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闵红补充道。

目前,在麦田抗性杂草的治理上还存在诸多难题,比如对抗性早熟禾、日本看麦娘、大穗看麦娘化学防除措施的研究还有待完善;综合治理措施推广方面,则面临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等问题。为此,闵红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比如出台规定,禁止在未进行评估、备案的情况下,将牧草田、草坪田转换为麦田,防止早熟禾、多花黑麦草等杂草侵入麦田传播为害。还要在种植禾本科牧草或草坪的田块与小麦田之间设立缓冲带,防止杂草种子随风或人工操作传入麦田等等。“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应加强对抗性杂草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指标、防治技术、抗性机理等的深入研究,加大对麦田杂草科学防除的培训力度等等。”闵红说。


蓝图已绘 未来可期


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麦田杂草防控工作该如何开展?张帅在培训总结时表示,全国农技中心会抓好小麦田杂草科学防控,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减少除草剂过量使用,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心会继续抓好杂草发生危害和抗药性监测。”张帅说,在推动麦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上,中心将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尽快制定《冬小麦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农业行业标准,因地制宜推广生态控草、生物除草、物理除草等绿色控草技术,降低小麦田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此外还会加强减药增效技术示范推广,按照“早期治理,封杀结合”的防控策略,筛选高效低风险除草剂替代老旧、有抗性除草剂品种,集成“多靶标除草剂协同控抗”“靶向差异除草剂轮换控抗”的防控技术模式。最后,还将加强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小麦田除草剂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指导广大农民掌握新型小麦田除草剂使用技术,减少因使用除草剂和施药器械不当引起的药害事故和飘移为害。

分享
1
上一篇:红南果梨 下一篇:黄瓜顶叶黄硬 当心是病毒病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