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豇豆花期要重点防治豆荚螟

发布时间:2024-11-27 16:39:0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27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豆荚螟是夏秋季豇豆上发生与为害的害虫,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又名豆野螟、钻心虫。它是一种寡食性只为害豆科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全国各地都有发生。除为害豇豆外,菜豆、扁豆、豌豆、蚕豆、大豆、绿豆等均可受害。

生活习性

在长江流域蔬菜生产区,一年可发生多代,一般年份可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每年6~10月份以2~3代幼虫为害豇豆,成虫具有趋光性,现蕾前卵散产于叶、叶柄和腋芽上,以叶背为多;现蕾后卵产在花蕾和嫩荚上,卵期2~3天,多在上午6~9时孵化。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在花蕾和嫩荚上爬行几个小时后蛀入花蕾或嫩茎嫩荚取食,造成落蕾、落花和落荚;3龄以后幼虫蛀入荚内为害豆粒,并有转移为害习性。叶上孵化的幼虫吐丝卷叶为害叶片。幼虫有昼伏夜出习性,白天潜伏在花或荚内,夜间出来活动,以20~24时活动最盛。幼虫期8~10天,蛹期5~10天。豇豆荚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喜高温潮湿,7℃~31℃都能发育,以28℃、相对湿度80%~85%最有利于发育。成虫产卵期若在6~8月份,如遇到降雨天气较多,常会大量发生和严重为害;高温干旱或幼虫入土结茧期,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对其发育不利,为害程度则会大大减轻。

为害特点

豇豆荚螟是一种寡食性害虫,只为害豆科作物。该虫成虫呈灰褐色,前翅窄长,前缘有一条白色纵带,后翅为灰白色。白天停息于豆荚及杂草上,傍晚最活跃。卵产于豆荚、花、叶、芽茎上。幼虫为紫红色,前胸背中央有“八”字状纹1对及4个深色斑。幼虫喜食光滑少毛的豆荚及蔓性无限花序的品种。幼虫蛀荚前常吐丝结网或吐出粘液藏身于丝网或黏液下,再蛀入荚内,粘液干后形成一薄胶膜堵封蛀孔,透过胶膜可看到黑色小蛀孔。幼虫入荚后将嫩粒蛀成小孔,在粒中蛀食,一粒食光后咬一脱荚孔转蛀新荚,个别也有通过荚隔串食现象。受害花蕾易脱落,荚果被蛀食成孔洞,粪便污染豇豆果面,使豆荚畸形,食用价值降低,受害荚雨后易腐烂,从而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和品质低劣。幼虫还可以卷叶和蛀茎为害。

防治方法

1.注重农业防治。在品种选择上,选用早熟、丰产、结荚期短、少毛或无毛的品种;适期播种,使结荚期避开成虫产卵盛期;水旱轮作,及时清除田间落蕾、落花和落荚,并随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荚,以减少虫源,防止转移为害。冬春多浇水,提高土壤湿度,可使入土结茧的幼虫致死。冬季进行深翻土壤使入土的幼虫冻死或被鸟啄食,减少越冬虫源。

2.加强栽培管理。种植管理上要求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期集中消灭害虫。必须加强肥水管理,一次性施足攻花攻荚肥,并适当摘除过于提早或延迟出现的零散花蕾,将其深埋或浸水沤烂,杀灭落蕾中的幼虫,以减少田间虫源数量。

3.生物防治。以菌治虫,可用每克含活孢子100亿的青虫菌或杀螟杆菌或B.T乳剂500倍液,再与敌敌畏混合喷施,防治效果更好。也可用每克含活孢子100亿的白僵菌300倍液喷雾防治。菌液要随配随用,一般白僵菌配液最好在2小时内喷完。抓住幼虫的2龄幼虫盛发期用药,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4.药剂防治。在豇豆田间植株开花1%时开始,每隔1天调查不同部位50朵豇豆花上的幼虫和卵,当卵孵化始盛期至幼虫1~2龄时,豇豆生育期处于始花至盛花期的田块,在早上6~9时豇豆花开放时,及时喷药防治,治花保荚效果好。一般要选用渗透性强、杀虫杀卵效果好的药剂。比如选用氯氟氰菊酯15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2.5%***3000倍液、20%氰戊菊酯4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等。任选一种交替使用,连喷2~3次,间隔期7天。另外,1.8%阿维菌素、35%辛·唑磷乳油喷雾。在成虫盛发期,每亩用90%晶体敌敌畏150克,拌细土25千克撒施于地面上熏蒸杀灭成虫,防治成虫效果极好。药剂防治要在采收前10~15天停止用药,以保证豇豆的食用安全。

□曹立耘

分享
1
上一篇:水稻的优良品种 下一篇:防番茄脐腐病补钙要先行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