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4年春季早稻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4-11-27 16:40:0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57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省、自治区土肥(耕肥、耕保、农技)站(总站、中心):

当前早稻已进入育秧栽插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全国早稻生产推进落实视频会议精神,促进恢复早稻生产,我中心组织制定了《2020年春季早稻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确保科学灌溉技术落实落地。

全国农技中心

2020年3月27日


2020年春季早稻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全国早稻生产推进落实视频会议精神,促进恢复早稻生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制定2020年春季早稻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一、华南早稻区

(一)基本情况。 本区域包含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省(区)早稻种植区域。3月以来,华南南部降雨较常年偏少2-5成,其他区域较常年持平或略偏多,温度较常年偏高1-4℃,利于早稻育秧和栽插。目前早稻大部分已栽插。

(二)灌溉建议。 本区域水热资源丰富,早稻是高耗水作物,宜立足较好的水热资源和苗情状况,勤灌少排,指导农民在干旱和高温时浅水勤灌,补水降温,促进稳产高产。避免大水灌排,控制养分随水流失,减少稻田排放。

未栽插稻田,应及时灌溉,田面保持1-2cm的水层。整田后加快栽插,大力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施用长效肥、缓释肥等新型肥料,避免撒施速效氮肥。已栽插稻田,返青期田面水层保持3-4cm,促进秧苗快扎根、多生根,促使低节位分蘖芽萌发。

据预测,华南南部春季可能出现气象干旱,应备好灌溉水源。分蘖前期和中期田面保持1-2 cm水层。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土壤及稻株根基,提高水温和土温,促进早分蘖、多分蘖。插秧后10-15天施用分蘖肥,肥力低的弱苗田宜多施。分蘖末期应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一般晒田时间为7-10天。犁底层深、土壤质地粘重、肥力较高的稻田多晒重晒;犁底层浅、沙壤土、肥力偏低的稻田少晒轻晒。晒田复水后应浅水勤灌,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水层,利于开花授粉,适时施用穗肥。高温天气来临时提前灌溉,水层保持5-7cm,深水降温。

早稻进入灌浆期,水分管理应湿湿干干,以湿为主,即灌水后自然落干1-2天后再灌水,水气交替,增加粒重、防止早衰。灌浆后期水分管理应干干湿湿,以干为主,即灌水后自然落干3-4天后再灌水,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提高根系活力,增加粒重。成熟度达到90%时抢晴收割,收获前7天断水。

(三)灌溉措施。 本区域田间基础工程较好,灌溉保证率较高,但气象干旱概率较大,春季用水需求多,应千方百计采取渠道引水或库塘抽水方式灌溉,满足早稻关键生育期水分需求。出现高温天气及时灌溉。连续降水或强降水后及时排涝,科学调控稻田水分。

二、长江中下游早稻区

(一)基本情况。 本区域包括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和浙江等省早稻种植区。3月以来,温度较常年偏高1-4℃,安徽南部、湖北东部和浙江大部降雨较常年偏少2-8成,江西中南部和湖南南部偏多1倍以上,其他地区与常年持平或略偏多,水热条件利于早稻育秧栽插。

(二)灌溉建议。 本区域水资源丰富,应指导农民搞好育秧泡田,扩大早稻栽插面积。根据降水和早稻需水规律,以“调”为主,灌排结合、水肥耦合,培育壮秧,移栽后促早生快发,促进高产。

搞好浸种消毒,精做秧板,推进湿润育秧、旱育秧、场地育秧、工厂化育秧等集中育秧。近期连阴雨较多,育秧田应做到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维持秧板土壤湿润和供氧充足。天气突然转晴后,温棚育秧应提前通风炼苗,边揭膜边洒水或灌水。匀施苗肥,一般叶面喷施速效氮肥和磷酸二氢钾。

栽插前稻田保持1-2cm水层,适播期抢抓天晴及时栽插。大力推广机插秧和侧深施肥,科学施用长效肥、缓释肥,补充锌肥。返青期田面水层保持3-4 cm,促进秧苗快扎根、多生根。

据预测,春季降水偏多2-5成。移栽后7天施用分蘖肥,施肥应避开持续降雨和强降雨天气。分蘖前期和中期应实行浅水层管理,田面水层控制在1-2cm,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持续降雨和强降雨后及时排水。分蘖末期适时晒田,晒田复水后应浅水勤灌。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应保持2-3cm水层,确保田面湿润,促抽穗扬花。移栽后40天左右施用穗粒肥。遇到高温天气及时灌溉,深水降温。

灌浆期早稻水分管理应干湿交替,前期和中期以湿为主,灌后自然落干1-2天再次灌水。灌浆后期以干为主,即灌后自然落干3-4天再次灌水,并视苗情适时喷施叶面肥,一般亩喷施磷酸二氢钾0.5kg和尿素1-2kg。收获前7天断水。

(三)灌溉措施。 本区域稻田基础工程较好,今年春季降水偏多,出现连续降水或强降水概率较大,应及时排水,防止渍涝。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水层厚度调整灌排量,满足作物水分需求。


分享
1
上一篇:红薯不翻藤产量会更高 下一篇: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4年蝗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