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破解土壤线虫防治难题

发布时间:2024-11-27 16:41:40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90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大会现场

由于重茬种植和土壤酸化的不断加重,中国土壤线虫发生和防治面积不断增加,加上土壤线虫为害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线虫为害根部后还会造成伤口引起其他病害混合发生,土壤线虫病与多种土传病害混淆发生后,基层经销商和农户识别和防治起来极其困难。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建议,防治土壤线虫为害应该注重综合防治技术方案,需要集合植保、土壤改良、植物营养、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于一体,因地制宜打造综合防控线虫的解决方案。这是在11月21日福州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土壤线虫防治高层论坛上释放出的共鸣。论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企事业单位代表和经销商莅临。

线虫防治 难题当前

众所周知,土壤线虫防治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面临的种植难题。一方面侵染作物根系后造成减产,另一方面侵染根系后的伤口容易成为细菌、真菌等病害侵染的通道。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如是说,在中国以瓜类、茄科作物为代表的蔬菜作物,以及烟草、香蕉、柑橘、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极易受到线虫病害的侵害,加之其较高的经济价值,一旦发病,损失巨大。《农资导报》在市场调研中发现,线虫病害正由原来的瓜菜、水果、花卉、药材等向现在的花生、大豆、小麦、水稻等大宗作物扩散,危害种类不断增多,造成的损失与虫害相当,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市场关注度低,企业和农户重视程度不够。从应用市场来看,随着农药行业的发展,高效、低毒、环保的线虫防治制剂产品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在制剂端,以省工、长效为特点的缓释剂型成为发展趋势。同时也看到,纳米制剂、桶混增效助剂的开发与普及,有望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在产品端,新《农药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农药登记门槛大幅提高,产品登记数量锐减如何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改进制剂配方和生产工艺,以服务和创新驱动市场发展,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防治理念 综合解决

线种防治是个难……从防治理念来看,线虫病害的防治不仅仅是植保问题,还应包括土壤改良、植物营养、作物健壮和田间管理,打造立体防控综合解决方案。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表示,当前中国植物线虫的防治仍面临着很多挑战。一是土壤线虫的发生面积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种植历史延长、果树种植面积的扩大、种苗和物种交换的速度增加和地域扩大,都带来了线虫日趋加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很多经济作物上,由于线虫发生严重,轮作倒茬的传统防治手段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二是新的线虫种类持续增加,给防治带来巨大压力。三是药剂的禁限用,减少了防治手段。随着高毒农药淘汰进程,过去很多常用的药剂如克百威、涕灭威、氯化苦等将被禁用,如何弥补这些药剂被禁用后产生的缺陷将是十分重要的。四是线虫的抗性问题非常突出。近几年来也有一些新药剂登记推出,为线虫防治带来新的手段,希望新的产品能够给线虫防治带来很好的解决方案。未来的线虫防治,也一定要紧跟国家大方向,保护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在土壤线虫的防控上,需要采取农业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手段,重点推动绿色防控手段和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做好药剂的科学使用工作,提高药剂的使用技术,推动绿色防控与化学农药防治协同应用,达到减量控害的目的。

企业参与 产品说话

河北兴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进峰表示,作为阿维菌素的全球供应商,公司一直致力于提升并创新阿维菌素产业的各项工作,其中阿维菌素B2为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型防治地下根结线虫的杀虫剂,获国家标准技术委员会授权对阿维菌素B2命名的单位。今年公司最新推出多杀霉素产品,打破这一产品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历史。

公司作为一家以生产农药原药制剂、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中间体和兽药等产品,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大型化农业全产业公司,主打产品是阿维菌素等系列生物农药,产品还涵盖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拥有原药登记证件36个,制剂登记证22个,在农药行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2016年“阿维菌素的微生物高效合成及其生物制造”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技术同时拥有发明专利4项,正受理专利8项,还获得省科学技术奖3项。2018年,河北省科技厅批准“河北省阿维菌素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公司建设,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以产品名称命名的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由沈寅初院士和郑裕国院士担任。为进一步促进河北省生物农药领域企业发展,公司牵头成立了阿维菌素产学研联盟,为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多方联动共赢,贡献兴柏的力量。

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东表示,河北三农于2009年率先上马噻唑膦项目,并于当年完成小试、中试及工业化生产。噻唑磷已成为蔬菜水果等作物防治根结线虫的特效产品。为提升农产品品质,河北三农在已有噻尊、线斯乐、垄多收、垄多喜等众多明星产品的基础上,以创新技术、构建体系和持续控制的基本原则,以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又投入了大量资金,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园等研发机构合作,研制出对环境友好、药效更高、用量更少的纳米级产品以及菌剂产品,争取为线虫防治作出更大贡献。

张健秋

李永平

刘进峰

刘伟东

本刊文/图 王玉东 李宝 王献伟 蒋善军 王梅红 薛庆海 编辑 翟怡婷 魏嵘 张翼

分享
1
上一篇:姬松茸熟料袋栽培技术(上) 下一篇:聚焦种植痛点 支招线虫防治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