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红薯紫纹羽病可防可治

发布时间:2024-11-28 11:56:58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217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红薯紫纹羽病在红薯产区发生面积广,俗称“红筋网”“留皮”等。这种病害除为害红薯外,还会侵染大豆、马铃薯、棉花、花生、桑、茶、梨、桃等多种作物。到红薯快成熟时田间被农民称作的“网经”覆盖全部薯块,之后整个薯皮变成暗紫红色。薯块里面腐烂,影响食用,降低产量和品质。现将其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症状识别

该病仅发生于大田,为害薯块和地下茎,病株表现茎叶萎黄,停滞不长,病薯表面缠绕着白色的沙线状物,即病菌的根状菌索,极似人体上网布的筋络,因此,薯农称之为“红筋网”。以后根状菌索在薯块表面密结成一层羽绒状的菌膜,有时菌膜蔓延至土表蔓茎基部。受害薯块由下而上、从外向内逐渐腐烂,病株地上部叶片蔓基向上依次发黄枯落。腐烂薯块的薯皮因包有菌膜,所以质时坚韧,容易与薯肉剥离。遭受严重为害的薯肉发烂后,从破裂的薯皮流出,流入土厢内与泥沙混和,菌丝在上面繁殖生长,缠绕纠结成拟菌核。由于腐烂的薯肉流出,只留干缩的薯皮,所以薯农称之为“留皮”。地下茎、根须染病后,皮层易脱落。

侵染循环

该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有性时期虽能产生担孢子,但在病害传播上不起重要作用。传播主要是由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中延伸,接触寄主作物的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嫩组织,以后蔓延扩散到主根,近距离的扩展传播主要靠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和病残体。此外,在病田区内放牧牛羊,或人进入病田,都会把病菌传到无病区内,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带病厩肥、垃极或堆肥,也是引起发病的原因之一。

紫纹羽病的病原菌在土壤中适应性极强,在砂质土、土层浅薄易遭干旱。排水通气性较好的薯田中,常易发生为害。植株缺肥、生长不良的薯田发病重,多施有机肥料和碱性肥料的则发病轻。与桑、茶混栽的薯田,容易引起发病。病田连年栽种红薯发病重。

防治措施

根据上述该病的发生条件,防治红薯紫纹羽病,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目前对该病没有特别有效的化学药剂,而且单靠化学防治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目前还无抗紫纹羽病的红薯品种。因此,更应强调采取农业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1.实行轮作。病区如能解决水源,可实行5年以上的薯、稻轮作,或实行3年以上的改种禾本科作物,以消灭土中的病菌,可减少发病。应防止与桑、茶等作物间种。

2.发现病株及早拔除。田间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早挖除,不要等到形成菌核后再挖,且须将带菌土壤一并挖尽。再填入无病土、病穴用生石灰灭菌消毒,有一定的灭菌作用。

3.处理病残组织,防止病区扩大。收获时应发动群众收集病残物,结合烧制焦泥灰,加以处理。山坡梯田应特别注意防止水流传病,切忌让病田里的田水流到下坡无病田。同时,避免在病田培育蔬菜苗或作果木苗圃,以防带土移栽时扩大病区。此外,还应注意带菌肥料,以及人、畜、农具等的传病。

4.施用有机质肥料。施用有机质肥料不仅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可改变土壤结构,提高保水力,有利甘薯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用桐子壳、桐子饼、枫树叶、稻草、麦壳、羊栏、草木灰、蚕沙(粪)等,在翻耕前适量施入发病的地方,或整地作垄时施在垄内,或作“夹边肥”开垄后壅施在薯根两侧,都能减轻发病。此外,因为病田土壤都属偏酸性,所以每亩施用石灰80~100公斤,或挑选适量塘泥,以改变土壤酸碱度和结构,也能收到一定的防病效果。

(曹立耘)

红薯紫纹羽病症状(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
1
上一篇:提高梨果品质的几项措施 下一篇:土壤调理剂应该这么用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