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玉米褐斑病可大幅减产,这样防治才有效

发布时间:2024-11-28 12:01:09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63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玉米叶片发黄,上面布满斑点,这是怎么回事?据了解,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玉米褐斑病引起的。此病可造成玉米减产在10%-20%,严重可达40%。

褐斑病的发生条件:

玉米褐斑病的致病菌为玉蜀黍节壶菌,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地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该菌喜高温和高湿,休眠孢子囊的萌发需要有水滴条件和23~30℃的气温。在7、8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阴雨日较多时,有利于发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

褐斑病的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首先在处于顶部的4~8片叶叶片的尖端发生,病斑初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的白色或黄色小斑点,叶肉褪色为红黄色,许多小斑点通常连接在一起形成横带状大片黄斑;后期病组织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褐色,并愈合成大而不规则斑块,常连片致维管束坏死,造成叶片无法输送营养而枯死,对产量影响很大。此病可造成玉米减产在10%-20%,严重可达40%。

褐斑病的防治技术:

一、提早预防。过去发生褐斑病的田块,在玉米4~5片叶期,用三唑酮类或戊唑醇等防治真菌药剂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二、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三唑酮类或戊唑醇等防治真菌药剂进行喷洒。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三、及时追肥。在积极防治的同时,对发病的田块或长势弱的田块,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或喷施黄腐酸类等叶面肥,促进玉米生长,减轻病害损失。


分享
1
上一篇:谨防“玉米露顶”,防治措施要牢记! 下一篇:紧急预警:暴雨再度侵袭,农作物防减产该如何应对?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