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集聚大智慧 把握大趋势 探明大方向

发布时间:2024-11-28 12:01:5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333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9分钟

中国农药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浙江、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份,而无论从规模还是产能看,位于长江经济带的农药生产企业占据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反思:第一,怎样看待抓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农药行业绿色发展之路如何走。

谈到此次长江经济带走进农药行业调研活动的意义,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认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要求,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增长,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过去一年来,国内农化企业积极求新求变,努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加大创新及环保安全投入,绿色发展成为行业主旋律。在这个政策大背景下,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化工行走进农药行业调研,对摸清产业现状、提升行业环境治理水平、规范长江流域绿色化工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崔学军介绍说,启动仪式结束后,中国化工报社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紧扣绿色发展主题,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开展调研。调研组将通过现场调查、专题座谈、闭门会议、问卷调查、技术传播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农药企业的一手信息,发掘清洁生产、科技创新的典型样板。此次调研活动启动后,中国化工报社还将陆续推出长江经济带绿色化工走进氯碱产业等系列活动,促进化工行业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

“长江经济带绿色化工行走进农药行业调研活动非常及时和必要,它结合了绿色化工、长江经济带、农药行业发展等热点话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对调研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4点期望:第一,调研一定要实,不走过场,通过实地走访,及时获得企业数量、产能分布、“三废”排放量、环保措施等一手信息;第二,调研之前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有关政策,引导企业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第三,坚持问题导向,对行业中存在的技术、标准、管理等问题不回避;第四,聆听企业诉求,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近几年,化工行业留给公众的社会形象确实不太好,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对化工企业存在很深的偏见。对此,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杜凤沛深有体会地说:“以农资行业为例,农药、化肥等化工产品经常被说成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土壤退化、伤害人体健康的‘罪魁’,但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事实上,科学施用农药能够从病虫草害的‘口’中夺粮,保住靠化肥增加的粮食产量。此次调研要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从正面引导公众看待农化、化工行业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农药生产大国,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截至2017年6月底,国内共有农药企业2500多家。其中,获得工信部核准的企业有1709家,具有原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459家。启动会期间,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给出了一组组数据,准确地反映了当前行业的运行特点。

第一,行业效益稳步增长。产量方面,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共生产农药原药147.61万吨。其中,除草剂90.62万吨,杀虫剂33.93万吨,杀菌剂19.81万吨,其他3.25万吨。效益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农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80.1亿元,同比增长11.8%,利润总额达到259.6亿元,同比增长25%。化学原药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1%,生物化学农药以及微生物农药同比增长10%。

第二,农药出口增长,进口略有下降。2017年中国共出口农药163.2万吨,同比增长16.5%。其中,杀虫剂出口量31.6万吨,同比增长15.6%;杀菌剂出口量11.5万吨,同比增长7.3%;除草剂出口量113.5万吨,同比增长17.6%。2017年中国共进口农药8.3万吨,同比下降1.3%。其中,杀虫剂进口量为1万吨,同比下降14%;杀菌剂进口量为2.8万吨,同比增长13.9%;除草剂进口量2.2万吨,同比增长3.9%。

第三,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中国每年可以生产300多种原药产品,基本满足了国内农业生产需求。杀虫剂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杀菌剂和除草剂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农药产品中,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新品种、新制剂占比比例得到了明显提升。

今后国内农药行业将向何处发展?孙叔宝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发达国家农药产业表现出的几个新动态值得国内企业借鉴。首先,全球农业投入品公司加快整合;其次,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新的农业模式;再次,生物技术的影响日益增强;最后,防治理念发生变化。

“农药行业不是没落产业,零增长绝不是不用农药,而在于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研制新型高效产品、改进施用方式,从而提高利用效率,达到农药减施、环境友好的效果,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华荣军等认为。农药、化肥行业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曾经做出过重要贡献。未来,全世界人口还将持续增加,而可以获得的耕地资源短期内十分有限。为此,农药企业要坚定发展信心。从研发角度讲,他们建议农药企业多关注生物制药技术对农药行业创新的影响。

“过去的农药喷洒往往依靠人背药桶方式进行,这样不仅造成农药的极大浪费,也十分容易出现农药安全事故。直到近几年植保无人机的出现,使行业内很多人都眼前一亮。”杜凤沛说。近年来,中国的植保机械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小型遥控飞机、直升机以及自走式超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的应用,中国植保作业已实现了从“人背机器到机器背人的转变”,下游施药方式的变革将对上游的农药研发产生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农药行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顺应农业发展形势要求,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农药行业还面临很多突出问题,离绿色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环境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薛健语重心长地说。

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孝举介绍说,从厂区建设之初,公司就坚持通过科技创新,开发绿色先进工艺,从源头减污、减排、降耗,不断提高生产清洁化程度。在麦草畏项目上,通过合成工艺创新、高毒原料替代、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等手段,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麦草畏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从源头控制并实现麦草畏生产全过程的清洁化。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主任曹国志认为,“今后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政策要求会越来越高,农药企业的唯一出路就是达标排放。对于有条件的农药企业,可以关注化工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跳出农药产业,实现企业转型。”

“环保投入不仅要看眼前,还要把眼光放长远。”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林青表示,在企业资金普遍偏紧的当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无疑是艰难的选择。但应该看到,环保投入并不意味着吃亏和负担,企业不论是深居园区,还是远离城市,都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其发展还是得依托于自然和社区环境。为此,企业要想与整个社会建立良好的共生共存关系,就要舍得在环保上投入,尤其应重视引进过硬的环保治理技术和设施,为清洁生产提供充分保障。

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泽彬介绍说,2018年华星化工将集中力量重点做3件事:一是全面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深挖潜、强内功,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各项专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二是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项目。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首个合作落地项目2.4万吨/年特种羧酸酯项目稳步推进,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效益增长极。三是转型发展绿色化工项目。重点是围绕制剂、原药两个板块做加、减法。在制剂方面,根据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主动对公司原有落后原药装置实施升级改造,基本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绿色、智能化草甘膦制剂加工中心。在原药方面,一方面强化环保处理升级改造装置规范化管理,确保稳定、连续运行;另一方面与湘潭大学等对原药工艺流程进行连续化、自动化升级,专注原药生产工艺优化。

编者按 为推动中国农药行业绿色发展,中国化工报社7月1日在南京正式启动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化工行走进农药行业调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揭露违法乱相的同时,积极发掘行业中清洁生产、科技创新的典型样板,消除公众对农药的误解,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副社长张健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处长王凤乐,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杜凤沛、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等业内专家,及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薛健,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泽彬、北京新板资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峰等企业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本版特刊发他们的真知灼见,期待给转型之中的沿江农药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领导向调研团授旗

安徽华星化工智能车间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左一)、副社长张健秋(左二)带队调研长江经济带农药企业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胡元珏 张育

傅向升

金涌

崔学军

张健秋

王凤乐

白颐

孙叔宝

曹国志

花荣军

杜凤沛

乔旭

吴孝举

林青

刘峰

闭门研讨会启动前代表们到华星化工参观

会议现场

分享
1
上一篇:环保食用菌菌种保存方法 下一篇:2024年一代棉铃虫成虫灯诱数量及对比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